分享

天地之间一气而已

 御剑醉清风 2019-02-20

天地之间一气而已,唯有动静遂分阴阳;有老少、遂分四象。老者极动极静之时,是为太阳太阴。少者初动初静之际,是为少阳少阴。有是四象,而五行具于其中矣。水者,太阴也;火者太阳也;木者,少阳也;金者,少阴也;土者,乃阴阳老少、木火金水冲气所结也。”这里非常明确的指出了阴阳、四象和五行的关系:五行就是四象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也就是说五行是由阴阳形成的,即阴阳生五行。

  另外,从一些易学大家对四象的论述中,也能看出四象与五行的关系:如宋?刘牧《易数钩隐图》中:孔氏疏谓“金、木、水、火禀天地而有,故云‘两仪生四象 ’。土则分王四季,又地中之别,(故)惟云四象也。”这段论述中非常明确的指出了四象与五行的关系:即四象就是五行中的金、木、水、火。还有很多易学大家认为,四象在时间上为春、夏、秋、冬四时,在空间上为东、南、西、北四方,在六神上为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如高亨在《周易大传今注》中讲:“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种爻乃象四时,八卦由此四种爻构成”。无论是春、夏、秋、冬,东、南、西、北,还是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在五行上都代表金、木、水、火,也就是说五行中的金、木、水、火为四象。

  而五行中的土是四象--木、火、金、水相混合而成的一行,故土为混合物,所以古人以土为脏,在人体类象上以土代表肠胃消化系统。正因为土中什么都有,因此才有“万物土中生”的说法,也正是如此《易经》上以坤为母。土在五行中是个特殊元素。在最原始的演变中是两仪生四象,没有土,此时四象在时空上各自占具了相应的位置。而后在四象扩大自己所占具的时空中,四象间相互交汇,而交汇处便成了混合物,这便是土。中央是四象汇集之处,四象都交汇于此,故土居于中央;而四隅是四象中的每两项的交汇处,故土又寄于四隅(所以四隅的地支都有一个是土,居于四隅的地支除亥水外都藏有土)。

  可见,五行是四象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四象是由阴阳生成的,故五行也是由阴阳生成的。阴阳和五行是同一哲学体系。

  ?阴阳生成五行后,五行便成了构成宇宙及宇宙中万事万物的五种最初、最基本元素,所以五行第一个含义就是五种最基本的元素。五种最基本元素有各自不同的性质,故五行又代表五种性质,因此五行的第二个含义就是五种性质。五行是由阴阳生成的,而阴阳者乃动静之机,阳的最初性质为动,阴的最初性质为静。一个要动,一个阻碍动,“动”只有受到阻碍才会产生不同形式的动,如一个运动的物体只有受到阻碍才会做减速运动,才会有减速运动的这种运动形式--正因为阴阳的共同作用才产生了五种不同形式的动--五行;五种不同形式的动,自然会有五种不同的性质。世上万物的性质都是运动的结果。所以五行的第三个含义就是五种运动(此时五行的“行”是运行之意),或者说是五种动能。《周易》上对乾卦的解释中有这样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中的“行”就是运动的意思,代表动能。《三命通会》云:“五行者,往来乎天地之间而不穷也,故谓之五行。”可见,五行代表五种往来于天地之间的动能。(所以,把五行单纯的理解为五种物质,是非常片面的。如不能把“金”单纯的理解为黄金或金属,不能把水单一理解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喝、所用的水……)。

  ?宇宙中的物质,相互间最大的关系就是动能。正如哲学上所说,运动是物质的特性。宇宙中的物质,自身和相互间的性质与关系,都来自于运动,也是运动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在《周易》上用来表示运动和动能的就是五行,通过五行的生克来表示运动的去向和动能的转化形式。推荐阅读:阴阳五行颜色是怎样的

  阴阳与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天降阳,地出阴,阴阳合而生五行”(《李觏《删定易图序论一》》。即五行本原于阴阳之气,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产生五行。“阴变阳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御纂性理精义·卷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阴阳之为五行,有分而言之者,如木火阳而金水阴也;有合而言之者,如木之甲,火之丙,土之戊,金之庚,水之壬皆阳,而乙丁己辛癸皆阴也。以此推之健顺,五常之理可见”(《御纂情理精义·卷十》)。即太极生阴阳,阴阳化五行。就五行之阴阳言,木火属阳而金水土属阴,而五行之中又各具阴阳,木之甲、火之丙、土之戊、金之庚、水之壬为阳,而木之乙、火之丁、土之己、金之辛、水之癸为阴。

  世界本原一气,气之动静而为阴阳,气为阴阳之体,阴阳为气之用。阴阳合和化生五行。所谓“有太极则一动一静而两仪分,有阴阳则一变一合而五行具”(《御纂性理精义·卷一》)。总之,“本是一气,分而言之曰阴阳,又就阴阳中细分之则为五行。五气即二气,二气即一气”(吴澄《吴文正公集·答人问性理》)。一气分阴阳,阴阳生五行,阴阳五行均为气之消息变化。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之至矣。

原文翻译:

自无极而为太极。注:宇宙之初为无极,之后演变为太极。即从无限小到无穷大。此处与宇宙大爆炸理论相似。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注:宇宙从无穷小发展到无穷大,这个运动的过程成为动,无限之动为阳,可理解为在动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产生能量,所以有光,故称阳。当宇宙发展到无限大,已经接近无穷大的时候,其实还在发展,只是看起来,并且与之前的发展速度相比,几乎为静止的,故称发展(动)到极致而为静(相对的)。这时候发展的能量已衰,故能量减少,光少,故为阴。静极复动。注:当我们认为它完全不动的时候,却能发展它还在动。这也是相对的。也与人类的发现相符。人类本以为宇宙无穷大,但后来发现它还在膨胀。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注:动源于静,静源于动。这其实就是相对论。阴阳之分,而形成了两个仪态。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注:阳的仪态与性质发生变化,再加上对阴的融合。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只是其各自的形态与多少搭配的差别。此处类似我们泡咖啡加入的咖啡粉与伴侣,多少搭配不同所出咖啡本质即不相同。阴阳融合生出金木水火土五行。这是古人对世间万物基础的总结。五气顺布,四时行焉。注:五行按其所该有的位置排列,遂生春夏秋冬四时。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注:五行,来源于阴阳;阴阳,来源于太极;太极,来源于无极。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注: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区别为其本性不同。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注:无极的确实,阴阳、五行的精髓,来源于巧妙的结合与凝结,即巧妙地融合。“干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注:干道即天道,坤道即地道(此处个人理解不深)。也可理解为干即为,从干事业,其实就是为,为事需要体魄,所以生男,男人的体魄强健。坤为宽厚仁慈,其道多为感性,故生女,女人多温柔而宽厚。二气,非指男女,而是干与坤之气质,两种气质的融合生出万物。即万物有的过于强健,有的过于柔弱,也有的比较中庸。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注:万物生生不息,因万物的结合,又产生出万万种物,故,其变化无穷。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注:万物中,只有人,独得万物的精华而最为灵光,人为万物之中的精华。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注:形指人形,神指人的精神或思想。人被万物不停地组合而生出来,又凭人的思想而获得知识,五性可以理解为五行的五性,人能从感性的角度理解金木水火土的本性,例如上善若水。通过对五性的感知认识,人分辨出善恶,因善恶的定义和大小之分,而生出万事。此处很像万物之生到变化无穷。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而主静(无欲故静),立人极焉。注:圣人将人性(或五性)定义为中正仁义静,约符合这五性的人约为人之豪杰,而其五性并无终点,故人也是无限的。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注:所以,圣人的德行就像人面对天地一样伟岸,圣人在人间就像能发出光芒的日月,圣人做事之道就像春夏秋冬一样有序而不早不迟(分寸),圣人的吉凶就像世人看待鬼神一样(不一定圣人都被看成神明的,很多圣人都死于世人的不理解)。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注:君子修养此道故人生道理为吉,小人违背此道故做事与人生道理多出恶事。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注:所以说,立天之道是阴和阳;立地之道是柔与刚(比较明显的体验是水和金);立人之道,是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注:进一步讲,从开始到结束周而复始,所以可以知道生死的道理了。伟大的变化啊,宇宙的极致之道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