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任法融先生的《道德经释义》(1)

 张东键 2013-07-18
任法融先生是中国道教协会的会长。他著的《道德经释义》是我所见到的最好的对老子'道德经’注释著作。任老先生学问高深,功底深厚,文字清新淡雅,以意著意,极为质朴简洁。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也是中华几千年历史最高的文化标志。它与《易经》是密不可分却又独立的中国文化的两座高峰。《道德经》重本体,《易经》重形式。《道德经》讲'本’,《易经》讲'变’。本为变之基,变为本之形。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易讲: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推衍生六十四卦。老子讲的'一’与周易讲的'太极’是为一意。老子讲: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个天地混沌之初的无,就是道教里讲的'无极’。无极图就是O。无极生太极。太极就是读任法融先生的《道德经释义》(1)这个'太极’就包含了阴阳的两仪。这个'太极’就是老子讲的'一’。无极生太极,无生有,太极生两仪,阴和阳。一生二,太极生阴阳,二生三,任老先生讲这个和气就是'三’,阴阳生和气为'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和气生万物,万物合和而生。在《易经》中讲两仪生四象,阴阳生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这四象。有这四象再生出八卦。进而推演出六十四卦。《道德经》讲万物的本体,这个本体就是老子讲的'一’。'一’是什么呢?那就是包含阴阳的太极,也就是说事物的本体是阴阳。有阴有阳,亦阴亦阳,在阴阳的生成、转化、变易、也就是在这个'易’中产生出万物。这样我们看事物的本体就是要能看到蕴含在事物中的'阴’和'阳’。阴阳共存,阴阳互动,此消彼长,互为因果。《周易》中的这个'易’就是阴阳的互易。老子的《道德经》讲的就是事物本体的'一’,《周易》的核心讲的就是事物本体中'一’包含阴阳的变化、变易,进而带来事物的变化。《周易》中讲的理、气、数、象都是在讲阴阳变易中的道理和形式。理外有气,以理生气,以气生数,理亦包含数,以数生象,象中有理,象中有气,象中有数。这既有事物外在的形式,又含内在的逻辑。理解了老子讲的本体,就好理解《周易》的理论。读任法融先生的《道德经释义》(2)   我们继续看‘道’的本体。这是我们理解东方文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任法融老先生在《道德经释意》一书中,首先介绍了‘无极’和‘太极’这两个图像符号。‘无极图’代表‘道’。O这一空空的圆是‘无极’图,是‘道’的图符。冥冥之中大道无形。正是这个无,孕化万物,无中生有。在‘道’中蕴含阴阳,但却不显阴阳。那么在孕育万物的‘道’中为什么包含阴阳,却不显阴阳呢?这是因为无中阴阳两仪是极其融合混为一体的。正是这种非阴非阳的状态,才能不执于一端,含而不执,含而不显,含而不彰体现出‘道’的博大。有阴阳二不显阴阳,可谓阴阳合为一体。阴阳均衡,阴阳相容之极乃至无法区分。这是‘道’的本体特征。这个‘无’任法融老先生讲到:“阴阳二气,一正一负,互相吸引,相互补充,必抵消中和为‘O’。”这就是说包含阴阳,而不显阴阳,阴阳合和乃至密不可分,阴阳相互吸引、补充、抵消为‘道’的状态。我们常见的是将‘太极’图读任法融先生的《道德经释义》(2)误作为‘道’,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在‘太极’图中,我们已经可以清晰的看到阴阳两仪的形态,结构,和明显的区分。黑白两色,头大尾小,白色的阳鱼中有黑色的阴眼,黑色的阴鱼中有白色的阳眼。阴阳两鱼首尾相接,紧紧相抱于O内。这是我们以后将要讲到的‘有’的形态。这里阴阳已经显现了。O是‘无’。是‘有’。O空无一物,却包含万物。为‘道’。‘道’的本体为阴阳合和乃至不显的O。

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读任法融先生的《道德经释义》(2)图中,阴阳显现,形态、结构尽显无疑,则是老子讲的‘一’。只有在O中,在‘无’中才显‘道’大,‘道’空,‘道’无。老子又讲到:无中生有,有无相生。有是无孕育产生的后果。无是有产生之根源。无为有之母。有为无之子。这些语言看似浅显易懂,其实恰恰是我们在寻道,问道上极易忽视的。道是无。我们往往以有寻无,带有找无。这个有已经是阴阳凸显,阴阳在此消彼长的状态上,这不是道的状态。是有的状态,以有找无,何以闻道?‘道’的本体,任法融老先生讲得很清楚:就是O,就是阴阳两仪,阴阳二气合和到密不可分,乃至无阴无阳的的空态。这才是‘道’的本体。有阴有阳,四象中的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已经是阴阳生出的‘有’的过程和阶段。已经偏离‘道’的本体。‘道’因为博大无边,一定是冥冥无形的状态。‘道’在冥冥中运行,在冥冥中孕育有,在冥冥中回归无。阴阳两仪稍偏即出有,即生万物。所以万物一定是带有非阴即阳、非阳即阴的特性。在看万物中,以‘道’的本体的O、和无来界定有和对‘道’的偏离程度以及变化走势。这在中华文化另一部伟大的巅峰著作《周易》中,详解无漏。我们会在以后的博文中加以学习研讨。既然万物是有,是无生的,那么它就不是无。我们以有的存在来寻‘道’,问‘道’,合‘道’。我们只能看到三点:1.有无相生。有一定会回到无。即阴阳显现生出的有,会回到‘道’的无中,会回到阴阳合和的无中。2.我们合‘道’,以有问道,最高的境界是得‘道’,得‘道’不代表就合‘道’。只是知晓‘道’理。努力守柔,不争、若水、持守‘慈’与‘俭’,持守‘在下’,这些最接近于‘道’的状态。3.

阴阳相生产生万物。阴阳合和最近于‘道’,我们在看待和处于阴阳、动静、刚柔,大小、多少、内外这些有的状态时,越趋于平衡,越趋于相合,则是越趋于‘道’的状态。而这种趋于阴阳相合的状态,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真正条件和状态。阴阳合和亦生有之状态下的新有。这里就是《易经》中详解的事物走向。变易事物。最后我们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你想改变事物的发展走向吗?你想孕育新的事物状态吗?好,去问‘道’,去寻‘道’,去接近于‘道’,使阴阳平衡,使阴阳合和,才会生新生事物。一切阴阳不平衡状态,多阳少阴,多阴少阳,只是会进入事物的新的状态里,进入变化的过程中,而不会生成新的事物。阴阳不平衡是无结果的过程。这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华夏文化数千年的发展中,源于本土的道教和来自印度的佛教相容相合。我们在以后的博文中会详加分析探讨。正像世界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产生于耶路撒冷一个地方这个神奇现象一样,道教和佛教在终极理论上,在本体上亦有相通之处。《周易》中讲的理、气、数、象是以‘术’的形式和手法阐述‘道’的本体。往往很多人以‘术’代‘道’,迷‘术’忘‘道’,陷于迷恋占卜、打卦、求签、算命的左道旁门中不能自拔。忘记了‘道’的本体是O,是无,是冥冥无形,是阴阳和合。这种迷恋左道旁门的结果,更加剧了阴阳失衡,故离‘道’甚远。即改变不了事物的发展,也无际于问‘道’。实属愚昧之举。想改变个人和事物的命运,是在正常不过的想法。但只有寻‘道’问‘道’努力合‘道’才使唯一途径。深刻理解‘道’的本体,从根本上解决好本体的认识,努力使事物阴阳和合,使自己心平气和,修身养性,才会使自己和事物处于合‘道’的状态中。这是我们认识‘道’体的根本意义。‘无极’为‘道’,‘无极’为O,无中生有,孕育万物,包含阴阳,阴阳和合密不可分,无显阴阳方乃为‘道’。同理,‘太极’为有,‘太极’凸显阴阳,有生于无,无有相生,万物和人的生存是有的现象。以有问‘道’,以有合‘道’,当以彻悟‘道’的本体为唯一前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