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为万物之本体

 道就是爱 2021-05-22

老子认为天下万物的本体是

老子认为天下万物的本体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的道是什么呢?道即“无”,也称“无极”,并不是一无所有,而是一种暂时静止潜伏的无象无形的状态,“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这种“无极”状态中蕴含了永恒的生命力,一旦从“无”到“有”,这个“有”就是“一”,就是“二”,就是“三”,就是“万物”。“一”为元气,“二”为阴阳,“三”为天地人。

元气是由“无极”而生的“太极”,是形成宇宙万物的原初物质,老子说,这种物质“惟恍惟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搏之不得”。如今,中国籍科学家乔治认为比粒子更基础的物质基元是超光速运行的,这一断定已被欧洲科学家此前的试验所验证,发现这种超光速运行的物质就是中微子,它无所不在,又能被探测到,可轻松穿过人体、建筑甚至地球,不带来任何伤害和影响。这说明

中国古人在几千年前认识宇宙的理论体系不仅能够充分地自圆其说,而且与当今科学验证是相一致的。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本身都有阴阳,如背与腹,动与静,内与外;而物与物之间也有阴阳,如阳与月,男与女,天与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正如易经所云“太极生两仪”,太极由“道”这个无极而生,两仪又由太极而生,两仪就是阴阳,就是“二”,阴阳相交、相通、相溶、相和,“冲气以为和”,就会生成“三”了。

当代哲学家纪由解读为什么“三”能生万物?这个“三”即阴阳中和(平衡)结构,阴阳合为什么能生万物呢?因为阴阳中和体都有一种自组织能力,通过自组织来适应环境,既产生自卫绝缘的功能,与周边结构和平共处,又产生侵犯扩大再中和的功能。整个宇宙从基本粒子到宇宙天体,从无机界到高级的生命,都是由于中和本身具有上述两种效应引起的。但无论怎样复杂的排列组合,参与排列组合的任何体系和结构,总是在中和点上才是大家所能接受的力学原理。故无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有其演变的规规律法则。这个法则在生态现象中称生态平衡;在自然现象中称宇称守衡,质量守衡;在社会现象中称为社会公德。道家则称为道,儒家称为中庸,佛家称为禅定,理学家称为天理。

道家把天地视为大宇宙,把人体视为小宇宙。道家认为地球本身也是一个生命体,其内跟人体一样也是有其气的。古代道人随军打仗,若遇到高原或沙漠缺水,就在地上挖一个一丈见方的坑井,然后在其中烧艾草,并注意遥远的四周,哪里冒出烟来,就从那个地方打井,必可得水。道家认为艾草是可以通气的,并在人体针灸中也使用艾草来通气。

老子主张万事遵道而行

老子主张万事“遵道”而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他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治国思想。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并非无所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不瞎为、不非为,顺应自然和人性,让百姓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进而达到天下大治。“圣人之治,虚其心,食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使民无知无欲,不敢弗为,则无不治矣”。

衡量“遵道”的好坏标准就是“德”。所以称之为“道德”。一个人的德行不好自然就无道,如果骂一个人是“黑了天地良心”,那对这个人就是最重的咒骂,对其评价也是无道之人了。后世将一个职场中人有没有德分成四类: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才无德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品。

道教认为,一个人有德就会充满阳气,一个人无德就会产生阴气。阳气耗尽,阴气充满,就在向阴间迈进。正所谓:“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自在与贪婪的结果即如此。

武则天的宰相娄师德为人谦虚谨慎、充满阳光,其弟授任代州刺史时,他问其弟“别人嫉恨我们,怎么办?”弟曰“即便别人把唾沫吐在我脸上,我自己擦掉就可以了”。娄师德说“人家拿口水吐你,是对你发怒了。如果你把口水擦了,说明你不满。应该笑而受之,令面自干”。正是娄师德的忍让宽容和心地阳光,才始终博得武则天的信任。后来,娄师德推荐狄仁杰做宰相,武则天对狄仁杰也很信任,这便是爱屋及乌吧。

“道”字由“手足”构成,言下之意就是要言行一致、知行合一、阴阳和合。明代儒家心学创始人王阳明先学道,后学佛,再学儒,提出了“知行合一”学说,提倡要用反求内心的修养方法,修炼强大内心,达到“万物一体的境界,来解决面对的一切问题。由此,后世将其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

所以,老子“道”的影响,不仅在于道家、道教本身,还延伸至儒家、儒教,乃至佛教。《后汉书·襄楷传》载:“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那时,是把佛教当道教对待,连教义内容都差不多。初期佛教译经,深受道教影响,如《四十二章经》称”与《太易》、《老》、《庄》相表里”。西域来华僧人、佛经汉译的创始人安世高所译《安般守意经》云:“安为清,般为净,守为无,意名为,是清静无为也”。倡导和尚统一姓释的东晋僧人道安,以《老子》语解《般若经》:“无在万化之前,空为众形之始,夫人之所滞,滞在未有。若宅心本无,则异想便息……一切诸法本性空寂,故云本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