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宁宁:行书的发展,拓展了世界文化艺术中书法美学的新境界

 梅怀 2019-02-20

韩宁宁:行书的发展,拓展了世界文化艺术中书法美学的新境界

北京静安轩书画院院长 韩宁宁

三、行书的发展,拓展了世界文化艺术中书法美学的新境界

“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因此,中国的书法,不象其他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为符号的阶段,而是走上艺术美的方向,而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宗白华《艺境?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而书法的艺术美是从线条这个最基本的元素开始的。汉字在历史进程中不断的演变,线条也相应的演变。从审美的角度看,正是由于行书线条的千变万化,才给书法艺术增加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才使书法在表现形式上显得更加完备与丰富、绚丽与多彩。

韩宁宁:行书的发展,拓展了世界文化艺术中书法美学的新境界

1、迅速崛起的行书,为书法审美与创作劈开全新视角

行书因具有实用性、广泛性、艺术性与趣味性的特点,又能体现中和之美以及书家心境与情感、性格与才华等优势,因此自魏晋以来,便成为文人雅士之间非正规场合的文字交流和书家创作的主要书体而迅速崛起,并后来居上。在王羲之手中形成了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备的最完美的艺术,其“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的“中和之美”,成为文人正宗的审美取向,形成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艺术派别。

唐代张怀瓘在《书议》这样评价行书:“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说明行书不仅作为一种字体存在,更满带个人艺术气质、风格与审美取向出现在艺术家的作品中。试看历代名家流传的行书佳作,有的像“风行雨散,润色花开”,舒卷自如(张怀瓘《书议》);有的似“浮云变化,干态万状,一时之书一时之妙也”(元代李倜《跋陆柬之书文赋》);有的“如河间少年,自不拘束”(古人说献之书);有的“如卢徇下朝,风度闲雅”(明杨慎在《杨升庵集》中评李邕《云麾将军碑》为其第一);有的既得晋人形质,又得晋人之神韵,充满感人的鲜明的书卷气息;有的既能给人以春潮带雨,顺水行舟之美,又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之境。凡此种种,尽显行书的独特魅力、丰富与多彩的美。这是书史上人性在便捷书写过程中的大解放,也为书法审美与创作劈开了一个全新视角。

韩宁宁:行书的发展,拓展了世界文化艺术中书法美学的新境界

2、不断催生的行书体势,拓展了书法艺术的审美范围与取向

“势”在书法审美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从一点一划到每个字的字形结构以及相生相发的关系,或说某种书体的风格流派都离不开“势”的概念。汉字从产生到定型成的篆、隶、草、行、楷,其体势除楷书是方以外,其他体圆润较多。方、圆、角构成了书法体势的三分天下。如果说方是书法体势的本源,圆是书法艺求的灵动空间,那么角则是线条艺术的骨架。

行书体势的最大优势,就是没有方形“外框”的约束,能将线条的动态性、生动性、丰富性、灵活性体现出来。因此,在各类门派思想的催生下,各种行书体势顺应而生。比如玄学倡导个性张扬,佛教把禅机融入书法技艺中,道家把气作为修练的根本融入书法创作,儒家提倡中和之美等等。但从根本上来说,影响最大的还是“帖派”和“碑派”。

“帖派”(又称“帖学”),是指崇尚王羲之、王献之以及深受“二王”影响的唐宋诸大家的书风所形成的艺术派别。帖派以晋唐以来的名家墨迹、法帖作为取法对象,尤其受到《淳化阁帖》、“宋四家”、赵孟频、董其昌等的影响,是一种十分个性化的创作。在体势上长于连接,使转纵横,充满了节奏感与韵律感以及阴柔之美与和谐之美。嘉(庆)道(光)以前,“帖派”是书坛上的“主流”和“正宗”,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到了清中叶后,体势和风格上可以发挥的空间明显缩小,于是又形成了尊崇汉、魏晋、南北朝碑版、石刻以及以其作为取法对象的“碑派”(又称“碑学”)。道光之后,“碑派”书风逐渐风靡,并一步步取代了“帖派”而成为书坛主流。碑派书法长于体势和气魄,富有阳刚之美和崇高之美,在空间构成方面与帖派形成补充。

清代阮元说:“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各种行书体势的出现和互补,拓展了行书艺术的审美范围与审美取向。

韩宁宁:行书的发展,拓展了世界文化艺术中书法美学的新境界

3、万千变化的用笔、结体和章法,为书法美学增添了无穷的意境

行书的用笔是从楷书和草书之间取舍而得的,具有把楷书和草书笔形的兼用、构形多姿、形态多变、连笔多样等特点;结体也丰富多彩,有纵横起伏、阴阳向背、开合伸缩、虚实掩映、疏密结合、宾主烘托、回拖勾搭、连接萦带、分行布白、参差错落等多种;章法也打破了隶、楷法的整齐格律,无定形而多变,无定法而迥异,在字距、行距和整幅天地中都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随形变化,同字异构;可以因势而生,不离法度等,给人以出没无穷的变化之美。成为意法相生、理趣相谐之理想书体。

因时代不同,哲学思想、意识观念有别,于是便出现了“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尚态、清尚质”等多种风格与流派的作品。

就天下十大行书的前三大而言,王羲之的《兰亭序》是文人雅集时的各抒情怀,然后抄录成集,又公推王羲之写序。王羲之借着酒兴,在文思如泉涌、带着几分醉意的状态下一挥而就,是兴奋之“醉”境。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为祭奠侄儿颜季明在抗击反贼安禄山叛乱中被俘而宁死不屈而被杀害的檄文,是悲愤之“情”境。苏轼的《寒食帖》是被贬到黄州后,生活窘迫到不足以养家的时候写的,是坦然行世之“达”境。即兴之作的三大行书,表现了三种人生,三种心境。都是即有生动实境,又有丰富情境,是形神兼备的书法艺术神品。用笔、结体、章法的多变,使行书呈现了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审美意境。

(注:此文系书法家韩宁宁长篇论文《论行书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传承与发展》的第三部分。全文分四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