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像摄影构图中,“突出主体”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但并不是全部。 有时候,除了保证主体的画面比例和表达效果以外,你还要合理运用负空间来使你的作品构图更合理,主题更鲜明。 今天要为您讲解的便是在人像摄影中使用负空间的一些小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1. 不必太“负” 负空间的作用虽然类似于“留白”,但并不一定真的需要很“空”。 你不一定需要找纯色背景或把背景虚化到完全看不出来是什么,只要不是太乱或太分散注意力(比如说很鲜艳的色彩,或者很多人),都可以充当负空间。 色调一致,或拥有某种规律性图案、纹理的景物就很适合充当负空间。 选择景物做负空间的好处是,可以给照片增添氛围。 比如以湖水和天空为背景,读者在看照片时可以了解到照片的拍摄环境;以树丛和花朵作为背景,更能衬托人物的情绪,同时又不会过于分散读者对主体人物的注意。 2. 三分之一 之前说了,拍人像要留出一定比例的负空间,那么这个负空间的比例应该是多少呢? 对构图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万能”的三分法,其实它对于人像负空间也有指导意义——让主体占画面的三分之一,负空间占三分之二是很好的选择。 这样的比例兼顾主体细节和环境信息的表达,看着会比较顺眼,而且主体位置也相对灵活——可以放在三分线上,也可以放在中央,都挺能吸睛的。 3. 前方空间 只要你的模特不是正对着镜头,就会在空间上存在“前方”和“后方”。 你需要在模特的前方留出一些负空间——因为观众的视线往往会随着人物的朝向往前“走”一段,如果不留出足够的空间,可能会让人看着感觉不太舒服。
有时候,会出现“眼睛和脸朝向不一致”的情况,此时应该以眼睛的朝向为“前方”: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的模特在走路,跑步或者做其他运动,就要在他们前进的方向上留出足够的负空间。这样不仅看起来自然,拍摄成功率也更高。 4. 放在中间 如果你的模特正对着镜头,可以把她放在画面正中央,更好地从构图上反映出人脸的对称之美。需要注意的是,还是要在主体两侧留出充足的负空间。 不要觉得脸部比例越大就越好,把画面填得太满只会让人觉得喘不过气——除非你想拍的本来就是脸部特写,为了突出模特的某个脸部特征。 事实上,主体周围的负空间,也能起到衬托主体,强调主体的作用。 无论是拍头像、半身照还是全身照,拍横幅还是拍竖辐,都需要留出充足的负空间,不能让画面显得太拥挤。 5. 大小对比 除了更好地表现主体突出主体以外,负空间还可以用于突出主体的空间尺度。 比如说,让负空间占据较大比例,这样主体看起来就会变小,从而影响到观众的观感,在拍摄婴儿、小朋友或想让人产生“娇小柔弱”感的女性时非常有效。 而如果让主体充满整个画面,没有环境可以对比,那么这种“娇小”的感觉就体现不出来了。 6. 后期处理 在前期拍摄时恰当留下一些负空间,可以为你的后期处理留下更多空间:你可以通过裁剪来进行“二次构图”;可以基于实际用途(比如说添加有意境的文字,制作照片贺卡等)在作品上添加其它元素。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后期裁剪会导致画质损失,裁剪的部分越大,画质损失也越明显。虽说现在相机的像素普遍比较高,但最好还是不要留下太多的负空间。 以上就是本期要为您介绍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
|
来自: hercules028 > 《摄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