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带来的古人牙齿 早在20世纪初,周口店发现古人类化石后,专家们就开始向外找寻与“北京人”一脉相承的其他人类遗迹。经过多学科探察,60年代时,人们逐渐把视线落到了陕西蓝田地区。 ![]() 位于西安东南的蓝田盆地自始新世(始新世在地质年代体系中位于新生代第三纪之下,介于古新世与渐新世之间,持续时间约为距今5500万年前到3370万年前)起,就堆积了大量从秦岭和骊山上冲刷下来的泥沙、石块,形成了几千米深的巨厚堆积层,加之季风从西北吹来黄土,形成了厚厚的覆盖层。地壳运动和河流的切割作用,使这一带林立着沉积地层的剖面,成为一个天然的地质博物馆,许多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的化石和遗物,是古地质学和古人类学家注目的焦点。 1963年夏天,一支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同古人类研究所联合组织的考察队到达了蓝田地区。专家张玉萍、黄万波带着这支考察队在蓝田泄湖镇陈家窝村开始了搜寻。终于,他们在大约30米厚的红土层中发现了一枚古老人类的下颌骨化石,这使蓝田盆地成了中国大地上又一处重要的早期人类遗迹发现地消息传出以后,举国振奋,中国科学院很快又组织了一次“蓝田大会战”活动,全国多家科研机构的几十名专家组成了多支野外考察队,由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带领,奔赴蓝田进行大规模的综合考察,以期获得更大、更有力的发现。 ![]() 考察队到达蓝田盆地后,得知蓝田北岭的三官庙地区有很多龙骨,也就是专业所称的化石,就打算到那里去勘察。走至公王岭附近,大雨滂沱而至,考察队被拦了下来。正好附近有个小村子,队员们就到村中避雨。在与当地老乡攀谈中,他们说出了来意,一听到是来挖龙骨作研究的,热心的老乡立刻告诉他们,公王岭上就有很多龙骨。听说有龙骨,考察队的专家们都很高兴,当即决定改变原来的计划,先到身边的公王岭去考察。 第二天一早,考察队员就来到公王岭上。刚开始考察,公王岭完整的地层、蕴含的丰富的古动物化石就令他们震惊不已,他们立刻开始着手挖掘。5月22日,经验丰富的技工武英发现了一颗藏在钙质结核中的牙齿化石,半露半掩的化石让他精神一振,随即开始挖掘。但是,因为钙质结核太过坚硬,化石在发掘时断裂,剩下的一半还留在结核里,不能判断到底是否属于古人类化石。 ![]() 天色已晚,但考察队员们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继续挑灯奋战,硬是一点点地把剩下的半颗牙齿清理了出来。破裂的牙齿合成了一颗完好的人牙,队员们都沸腾了。等他们冒雨将这颗宝贵的牙齿送到总负责人贾兰坡那里时,这位著名的考古学家竟然激动地大叫了一声:“人牙!” 这颗因一场大雨而被人们找到的人牙化石还只是个开始,公王岭还有更大的发现在等待着考察队。于是,在后续的很长一段时间,陆陆续续的发现了人牙、头骨、石器等等。 较早的直立人 在“北京人”得到世界承认之后,考古学家们都在猜测中国到底有没有更早的人类。当时,国内学术界也在争论“北京人”是否属于最原始的人,我国有没有早更新世的人类。“蓝田人”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疑虑,提供了中国更早直立人存在的确切证据。 ![]() 考古学家对公王岭出土的“蓝田人”头骨进行测定,发现这是一位30岁左右的成年女性,属于早期的直立人。这位女性祖先眉脊比“北京人”更加突出,前额更低平,头骨骨壁更厚,牙齿也更粗大ー些,其脑容量只有778毫升,远不如“北京人”。这都说明了,这位远祖是比“北京人”更原始的人类祖先。 其实,早在公王岭“蓝田人”头骨发现以前,考古学家还在同属蓝田地区的陈家窝发现了一枚下颌骨,通过科学测定,这枚下颌骨属于一位老年女性,生活在距今大约65万ー50万年前,与“北京人”的时代比较相近。而公王岭出土的女性头骨经测定后,被认定是100万年前的人类遗骸。科学家根据公王岭“蓝田人”的头骨复原出的猿人头像虽然比“北京人”和“陈家窝人”原始,但主要特征没有很大差別。因此,公王岭的“蓝田人”被归入早期直立人之列,时间却比陈家窝的“蓝田人”提早了四五十万年。时至今日,“蓝田人”化石仍然是公认的亚洲北部最老的直立人化石。 ![]() “蓝田人”遗迹的考古发掘,为史前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被国际考古界誉为20世纪60年代的重大考古发现,为各国古人类学家、古生物学家所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