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虽然是身体的末端,但脚的作用却不容小觑,俗话说:万病源于脚,养生先养脚,中医更有“上病取下,百病治足”的说法。 脚又被称作我们人体的“第二心脏”,有我们身体所有脏腑的反射区,是经络巡行的重要部位,因此,脚也可以被称为健康的晴雨表,是判断一个人有无大病的基础。 脚上若有4种变化,十有八九是大病,占了一个,也很难长寿! 变化一、脚底干裂发黄 一般来讲,正常人的脚底颜色略红,能呈现出健康的颜色,除了脚底角质层比较厚会造成脚底发黄以外,还跟肝脏的关系密切。 当肝细胞被破坏时,使得血中的胆红素不能正常排除体外,逆流至血液中,呈现出的症状就是使皮肤发生黄染的现象,这时脚底会蜡黄,且脚底纹路开始增加,证明肝脏解毒能力已下降。 如何解决: 1、多吃排肝毒食物 肝脏既是解毒器官,又是排毒器官,当肝脏负担太重,毒素代谢不出时,就会导致一系列疾病,为此,平时可以多喝水排肝毒。取大枣、枸杞等食物,一起搭配泡水喝。 大枣有养肝血的功效,枸杞可以滋养肝肾,养肝明目,二者搭配,对于肝脏有好处。 2、调肝经通经络 要想肝气调达,每天按揉肝经是非常必要的!蝴蝶式对拉伸腿部的经络,特别是肝经很好,也简单方便。 蝴蝶式做起来像一个蝴蝶张开翅膀,不仅对疏肝理气很好,也可以加快盆腔的血流量,对久坐的女性非常好。 变化二、脚经常抽筋 许多人在睡觉时都会出现腿脚抽筋的现象,其实除了钙缺等因素,还要警惕它是由高脂血症所引起的。 患有高血脂的人在睡眠时经常会在脚后跟和前足上出现痉挛,坐起来或者摇晃之后,疼痛和抽筋的症状便可以得到缓解。 主要是由于血脂升高,血流就没办法平稳循环,从而导致腿脚血液供应不足,出现抽筋。 如何解决: 1、喝水降脂 水是很好的稀释剂,平时要养成主动喝水的好习惯,有助于稀释血液粘度,促进毒素排出。 高血脂患者两餐之间可以取圆荷、小叶苦丁、蒲公英三者搭配制成圆荷苦丁茶,既能增加口感,也起到了养生的作用。 小叶苦丁,其水提物和醇提物对高脂血症具有一定降脂作用,可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量,从而减少血栓的可能。 圆荷俗称荷叶,其降脂作用明显,研究表明,荷叶的水煎剂可降低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从而改善血液浓粘状态;同时,还可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可以很好的降低血脂。 蒲公英水提物,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有助于改善血脂健康。 三者搭配,可降脂排毒,改善血粘稠,还能保护血管健康。 2、减少烟酒 吸烟会增加血浆中甘油三酯水平,可使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升高9.1%,而且还很容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诱发高血脂。 酒精所含的能量较高,长期大量饮酒,易导致机体能量摄入超标,造成高血脂。 所以,二者一定要尽量忌口。 变化三、脚趾发麻溃烂 我们人体就像一部精密的机器,每个部位都有相应的神经控制,若是脚部突然出现发麻、溃烂的现象,就要小心是糖尿病所引起的病变。 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血糖控制的不理想,会导致下肢神经出现损害,由此脚部会有反应迟钝、麻木等感觉。 出现创口、溃烂,则是糖尿病足最明显的标志。 如何解决: 1、防止外伤 对糖友来说,一旦发生外伤,伤口会很难愈合,甚至还会诱发感染。所以,预防是关键,最好穿宽松的鞋袜,鞋子,避免各种磕磕碰碰。 2、控制好血糖 对于糖友来说,平时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好血糖,理想的血糖控制标准:空腹血糖<6.0mmol/L,餐后2小时<8.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平时要谨遵医嘱,接受正规的药物治疗,此外,还要饮食科学合理,多吃蔬菜和粗粮,如生菜、黑木耳、糙米等食物。 变化四、脚痒脚臭 脚痒俗称“脚气病”,主要发病原因是身体湿气太重,其次是由于脚部滋生了大量细菌,这其中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高温多雨的天气原因;另外,经常穿密闭的鞋子也会让双脚“透不了气”。 如何解决: 1、注意脚部清理 ![]() 脚部清理肥皂的选择、爽身粉的涂撒、止汗剂的使用、合脚鞋子的购买都是避免脚臭的关键。 脚部臭味是汗液中的尿素和乳酸和脚部细菌分解的角质蛋白混合产生的。所以,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证鞋子通风透气。 2、勤泡脚 泡脚是古人治病的方法,每天常泡脚,不仅可增加下肢血液代谢和循环,缓解疲劳还有助于祛湿,注意,湿气重的人,可以在水里加入生姜、艾蒿等食材,泡到身体微微出汗即可。 寒从脚起,病从脚治,三个妙方收好: 一、帮助降压:转脚腕 ![]() 有高血压的人,一般有踝部发硬的症状,适当转动脚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特别是对老人来说,经常转动脚裸,有助于抗衰老、降血压。每天早晚各做1次,一般每次左右各转100下。 二、静脉曲张:踮脚走 有研究显示:踮脚运动会让小腿后侧收缩,肌肉的收缩产生的挤压会促进血液的循环。 长期进行这项运动,能够有效缓解静脉曲张,特别针对久坐、久站所导致的这种情况很有用。 三、消化不良:扳扳脚趾 ![]() 从足部反射区来看:二、三脚趾之间有一个内庭穴,经常按揉可以泻胃火。 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便秘等都可以刺激内庭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