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学会副会长方剑乔:中医并不缺医生,缺的是好的中医师!

 369蓝田书院 2019-02-21

方剑乔,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针灸学会会长、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育及科研工作35年,博学古今,兼收各家之长,谙熟针法,学验俱丰,成就卓著。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要实现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我认为,传承是发展的基础,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必须做到传承和创新有机协同发展。

如何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我建议,应该从在重大疾病治疗中,中医效果优于西医的;在治疗中中医可以实现有效协同的;治疗过程中中医必不可少的;西医治疗无效的四个层面,提炼出中医治疗疾病的规律,进而让中医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遵循这些规律。

继承了思想才能创新

中医并不缺医生,缺的是好的中医师。

中医人才的培养,要以院校教育为基础,师承教育为补充,继续教育贯穿长过程。

中医是要悟的,很多东西要在跟师临诊的过程中,慢慢领会感悟。

中医师承,不光是老师带徒弟,更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通过讨论病例共同总结提高。继承不仅要继承学术经验,更重要的是继承学术思想。

经验是‘这个病怎么看’,思想是‘怎么认识这个病’,学生只有继承了思想,才可能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中医中药体系。

针灸并不是万能的
 

有来医生问,为什么他给一些病人施针效果很好,给另一些病人镇痛却无论怎样做都效果一般?

我告诉他,镇痛效果有差异,是因为病人个体存在着差异。

针灸镇痛的原理是什么,是通过刺激促使大脑分泌吗啡,从而起到镇痛的作用。有些人他本身大脑分泌的吗啡就比较少对针刺又不敏感;或者他体内本身存在着较多的吗啡分解酶,吗啡一分泌出来就被他自身的分解酶分解掉了,那么施针再深也没有用。

这样的病人,我一般打两针就能分辨出来,会采取另外的办法镇痛。没有一种治疗方法是万能的。

还有医生问,也有些病人用针灸镇痛的效果确实是蛮好的,但病人打完针后会觉得很疲惫,有些年老体弱的似乎会感觉治疗后很累,都累得下不了床了。

那是因为施针后,体内另一种神经递质——五羟色胺也会增多。五羟色胺是“快乐因子”,有镇痛的作用,但同时也会令人疲劳。

所以施针镇痛要因人而异,对于疼痛不是太厉害的或者年老体弱的病人,施针时就不要太重,刺激量小一点;对于已经痛得顾不到疲劳反应的,那么刺激量就可以大一点。

用科学方法创新中医研究  
 

针灸临床辨证有别于传统辨证论治,在痛证的治疗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辨病论治、辨经论治、辨证论治三者须有机结合,必须辨清“病在经络”还是“病在脏腑”后方能施治。

中医研究确实具有其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很强的发展潜力。应该“崇古而不泥古”,不仅要尊崇和继承中医的理论,也要在中西医结合和现代生命科学知识的指导下,运用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来继承和创新中医研究。

《针灸界》邀您参与“新针灸运动”

面对重大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针灸人决不能只吃祖宗饭!为推动针灸在理论、技术、针具、传承等方面的不断创新,推动针灸事业发展,让针灸和中医药更好地造福全人类,《针灸界》决定与社会各界有志之士一道,共同发起“新针灸运动”,呼吁全球针灸界同仁,共同推动针灸事业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