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脏有寿命,省着点用

 郑大明天 2019-02-21

英国科学家研究动物的心脏,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数字:40亿次。他们发现,虽然动物的寿命长短不一,长的能活200年,短的只能活几个月,但是,所有动物的心脏一生中跳动的数字是恒定的,那就是约40亿次。研究发现,心脏跳动越快,寿命越短,跳动越慢,寿命越长。

所以在自然界中,凡是行动缓慢的,生命都较长,比如乌龟、大象等;凡是行动敏捷,不停在活动的,寿命都较短,比如鼠类、飞鸟等。据说南美洲有一种鼠类,身长只有5厘米,动作敏捷,一刻不停地觅食,它的寿命只有10个月,这种老鼠的心脏每分钟跳动5千下。乌龟的心率每分钟20次,能活200年。我们人类的心脏每分钟跳动60下,因此,理论上人能活120年。

心脏有寿命,省着点用

心脏有寿命,省着点用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心率。心率正常与否、快还是慢,与寿命长短相关。人一生中心脏大约要跳30亿至40亿次,控制心跳正常,使其既不过快也不过慢,有助于延长寿命。所以有人说:人的寿命取决于心脏的寿命。我们是否可以降低心率延缓衰老,提高寿命?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医学关于衰老的一个解释是,染色体端粒的长短决定了生物的极限生命。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端部的特殊部分,以防止染色体粘连在一起。正常体细胞缺乏端粒酶,染色体每复制一次,端粒就减少一点,与细胞衰亡成正比,因此,正常细胞只能复制50次就死亡。新陈代谢的速度,实质上就是细胞分裂周期的长短,每个细胞分裂次数约为50次,因此,倘若一个生物的细胞周期长,那么完成50次分裂的时间也就长。

科学研究证明每种动物大小不同,但心脏重量与体重的比例也大致相同,都是体重的0.5-0.6%。虽然这些现象的密切相关,但确切原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都同意心率是机体能量代谢需求所决定,遵守生物物理学的规律,机体能量的耗尽,生命也就终结,心率是反映机体能量代谢的外在表现,是可靠的、简单可重复的有效指标。

研究还显示,哺乳动物心率与寿命呈负相关,对于人类来说,一般认为心脏跳动是为了给全身进行血液供应,心率过快、过慢都是病态,平均心率70次/分,寿命大约为80岁,如果心率降到60次/分时,寿命可以延长至93岁甚至百岁。其原因主要是科学发展,医药保健及社会的进步,使人类寿命得以延长。

心脏有寿命,省着点用

心脏有寿命,省着点用

国外一项研究对年龄在35~84岁的人群进行了26年跟踪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心跳次数加快,死亡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当然心率过慢也不利健康。人的寿命呈现一个U型曲线,即心率长期低于50次/分或长期超过80次/分都会使死亡率增高。长期心率过慢,心脏“泵”出的血不够,导致人体缺氧缺血,出现代偿性心室加快运动来供血,心室运动过速,反而造成回血不足,严重者可能导致猝死。

因此,如果心率及脉搏少于50次,应去医院做详细检查,查找原因,如果是病理性的,严重者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来加快心率。心率过快同样会缩短寿命。因为心跳太快,等于迅速消耗人体一生的“心跳总额”。长期心动过速会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会直接诱发冠心病发作,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旦心率超过100次/分,应及时到医院就医,查明原因并治疗。

如果要减慢心率,应注意减轻工作压力及精神负担,肥胖者要减重,多运动,低盐饮食,戒烟忌酒等。先哲“生命在于运动”的这句名很有道理。

心脏有寿命,省着点用

常常参加各种适宜的运动,就会使心率变慢(运动时心率加快,但运动使心功能得到锻炼,从而使静息心率减慢,静息心率能在50~65次),这是健康心脏的标志,也是长寿的标志。

有研究证实,静息心率快会数倍地加速心血管病的进展,因此,应该采取措施控制过快的心率。医生们常给高血压病及冠心病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等),其目的之一就是使心率减慢,保护心脏,减少与控制心肌缺血事件,改善心功能,延长寿命。大规模临床资料证明,心肌梗死、慢性心衰、高血压病,若正确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使死亡率下降30%~44%。

目前,已经研究出来的专门用于降低窦性心动过速的β受体阻滞剂药物(依悟博来定),具有改善心功能,控制心肌缺血及高血压的疗效,而无其他副作用,相信不久就可用于病人,届时将更有效地延长人的寿命。那么降低心率真的能延年益寿吗?给小鼠服用地高辛(一种可以降低心率的药),服药组小鼠的心率降低,寿命也有所延长。

但是,研究人员不能将延长寿命的作用完全归结于心率的降低,因为服药组小鼠的进食相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体重明显下降。控制热量摄入,是迄今为止唯一已经被明确证明的延长寿命方法。所以,导致服用地高辛小鼠寿命延长的原因,到底是热量摄入减少,还是心率降低,还不明确。所以说降低心率能延长寿命,还为时尚早。

那么“生命在于运动”的语录,运动到底对人类寿命有什么影响?我们来看看有关报道:

1.奥运会金牌得主活得更久,2012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的论文表明,奥运会奖牌得主比大众对照人群平均多活 2.8年。作者对15 174 名从1896 年到2010年奥运会奖牌得主的寿命进行了统计,并与国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的对照人群相比较得出的结论。

心脏有寿命,省着点用

2. 环法自行车手死亡率更低,2013年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的论文表明,环法自行车参赛选手的死亡率比同等对照人群低41%。作者对在1947~2012年间参加过至少一次环法自行车赛的共786名法国车手死亡率统计的结果。

3.经常运动可以延长寿命2012年,哈佛大学的研究者通过对近650 000 名40岁以上的人几十年的随访数据研究表明:每星期快走 75分钟,相对于不运动的人,平均延长寿命1.8 年;每星期快走 150分钟,平均延长寿命约4年(3.4~4.5年);经常运动并且保持正常体重的人比不运动的肥胖患者寿命长7.2 年;低量的运动能降低死亡率 20%;适量的运动降低死亡率约40%。

运动员心率比普通人要低,即使是普通人,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心肺功能增加,每博心输出量增加,平时的静息心率也会降低,甚至低到每分钟60 次以下。

总而言之适当的运动,带来的是身体机能的提高、静息心率的降低、保护心脏,改善心功能,可延长寿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