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古蔺的“三大会馆”

 绪夏 2019-02-21

清代古蔺的三大“会馆”

罗 树

历史走进新时代,当今古蔺是一年一个变化,尤其是近十年来,年年都有奇迹诞生。而在解放前的古蔺,几十年如此,上百年亦然。据《古蔺县志》载,清雍正元年后,有江西、湖广商人相继入蔺 ,组成商帮,陆续修建的会馆[1],是古蔺县城最雄伟辉煌的三大建筑。

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阶层性团体,始设于明代前期,嘉靖、万历时期趋于兴盛,清代中期最多。清代后期出现的一些超地域的行业组织,大多以同业公会的面目出现。明清时期大量工商业会馆的出现,在当时的条件下,对于保护工商业者的自身的利益起了较为积极的作用。

古蔺齐安宫——黄州会馆

古蔺人熟悉的“齐安宫”其实就是黄州会馆,建于光绪二十三年(1879),系湖北省黄州府属黄齐县、黄安县商人筹建,“齐安宫”取其黄齐、黄安二县名的简称。


黄州会馆

光绪初年,湖北黄安、黄齐两县商帮贩运棉花、布匹、绸缎等来古蔺,收购烟土运销湖北沙市。至光绪二十年前后,在蔺设商号二十五家,称黄帮[2]。光绪十六年(1890) 黄邦商庄集资修整蔺城经香楠、黄荆坝、八节洞至贵州土城道路[3]。

齐安宫的戏楼

黄帮自筹资金从贩运烟土中每挑提取银二两,累三年所积,在古蔺县城建成黄州会馆(今中药材公司),又名“帝主宫”,结构严谨,工艺精湛,为蔺城较大建筑。会馆建筑金顶流光、琉璃飞彩、面栋雕梁、挺拔轩昂,馆内有殿宇、楼台、戏园、神象、客房、餐厅,并购有庙产二十五石,设有大、二管事及和尚沙弥料理馆务,迎送应刚,上香换水。黄州会馆遂成黄州商人驻蔺商务中心。会馆在蔺统率商号二十五家,年集运烟土至三千挑。至1910年,黄州商人相继返回湖北,会馆自泯失,曾作县中药材仓库。

光绪三十年后,黄帮商户陆续离去,仅余二户落籍。

古蔺万寿宫——江西会馆

江西会馆又称万寿宫,也叫“江西庙”、“江西同乡馆”、“豫章会馆”。是指由江西商帮在京城及各大城市所设立的机构,建有馆所,供同乡同行集会、寄寓之用。据有关资料,万寿宫建得最多的是四川省,共有三百多个。

古蔺县城里万寿宫原址——原古蔺宾馆

古蔺县城里万寿宫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馆址在今蔺城府前街,系江西籍商帮筹建,是江西商帮驻蔺商务中心。至清同治十年(1862),会馆重建,增其旧制,益其辉煌。重建后的万寿宫布局严谨、错落有致、色彩富丽、雕刻精细,为当时古蔺县城标志性建筑。解放后该馆舍曾经改作公安局驻地,后改作县政府招持所。

万寿宫既为旅外乡人开展亲善友好、祭祀活动的场所,又是商人、待仕或者在野文人们议事与暂住的地方。

镇龙山的万寿宫遗址

古蔺县镇龙山、桂花场等地均建有万寿宫。其中龙山的万寿宫在现在的下场口,后在其址修建为粮站家属房,桂花的万寿宫地址在现在的桂花下街,经几次改建成为今天的桂花小学,当地有人亦称之“大庙”。

古蔺禹王宫——湖广会馆

湖广会馆是“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中修建的聚会、求神、祭祀的古代建筑。清雍正三年(1725),湖广旅蔺商帮集资建,起名禹王宫,现址粮食局,系湖广商帮驻街商务中心。

古蔺禹王宫原址(县粮食局,即将拆迁)

院子里是一座非常大的古建筑房,青砖青瓦,古朴淳厚,走廊里两根木柱,犹如两条青龙守护在大门的两旁,柱子上方到屋顶均有精致的木雕花纹图案,大门两面的前墙是用木框装的,木框内均有木雕花纹,内屋顶、两个屋梁也均有精致的木雕花纹图案,无不显示当时湖广旅商的实力。

大禹治水为民造福的故事,华夏子孙永远称颂和怀念。有炎黄后裔的很多地方,人们都以不同的形式纪念,修建禹王宫就是告奠和祈求风调雨顺的一种形式。

 

上百年的历史经历了多次社会大动荡。而今,古蔺县城里江西会馆和湖广会馆已经化为乌有,消失得无影无踪。万幸的是齐安宫曾作为“县中药材公司”仓库,几幢房屋框架已经保护下来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现已申报为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截止当前已经完成第一期维修。随着城市改造,当齐安宫周边的棚户修建结束后,到时向市民开放的齐安宫,一定会成为古蔺县城内最厚重的历史记忆。

 

参考资料:

[1]《古蔺县志》卷二十八风俗p 632

[2] [3]《古蔺县志》大事记p11


图文:罗树

有古蔺人的地方就有古蔺同乡会

一个温暖的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