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读《兰亭序》开始

 偷得浮生半曰闲 2019-02-21

【从读《兰亭序》开始……】李保产

《兰亭序》全文28行、324个字,54处有重复的字,重复最多的是“之”字。全文20个“之”字无一雷同,穷尽变化,而且变得很美。仅两三笔画的“之”字,本来变化的余地就不大,而王羲之高明之处就在于把握了线条表现字形力求变化这一书法艺术的准则,这也是其艺术化的巧妙之处。

从读《兰亭序》开始

从行书风韵气质上讲,应讲究气韵生动,从容自然,中和静穆,流畅潇散。这些特点在《兰亭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格调上洋洋洒洒,大小错落,无拘无束,一挥而就。在字里行间,兼楷兼行,圈圈点点,错字叠压、删字涂抹之处任其自然而随意,笔墨燥润相间,不激不厉,华丽潇洒。

从读《兰亭序》开始

从总体上看,字字舒展,不求均匀摆布,视其字形,顺其自然,大小皆宜,无比自信。行与行之间距离适中,不疏不密,每行求头齐,不需脚齐,不求四周齐平方正,行款错落有致。

行书的笔法,变化极多。如在体形上求得方圆曲直,点画转折,欹斜险峻,求奇取势;在笔势上求得适时而变。有似“龙飞风舞之姿”,有如“大雁降落之势”、高山坠石之态。笔疾,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之状;笔徐,如“锥划沙、屋漏痕”之意。

从读《兰亭序》开始

正如《兰亭序)中50多处重复的字,极尽变化之能事。

行书常以气势取胜。否则显得平淡无味。

而气势的取得其关键是运笔,运笔要力能到位,点画精到,结体适宜。赵文敏说:“作书不难于巧而难于拙,不难于媚而难于老,不难于熟而难于熟中返生。”这些都须运笔精到才有可能。字还须有筋有骨,肥不见肉,瘦不见骨,有筋才会有力,有骨オ会生气。耐人寻味的字是气韵所致。《兰亭序〉中的墨迹干湿浓淡,结体疏密聚散构成通篇磅礴之气势。

从读《兰亭序》开始

书法都讲格调品位,行书的结体框架和艺术化过程,不同于其他书体,是个“不定式”。字的形态和笔法千变万化,风格自然流畅飘逸,而无严格的规范。既要笔势奔放,又要气韵含蓄,要求出于规矩而达到艺术化。这就要求掌握熟练的运笔技巧。

前人有说:“笔法千古不变,结体因时相传”。但这“笔法不变”,未免说得过死,笔者认为:笔法不可不变,“变”是艺术的要求,行书笔法须有千变万化,才能笔笔生姿,字字气韵纵横。运笔要把握“使”和“转”的运动轨迹,若想使运笔过程中的“使转”自如必先熟练掌握提按及指、腕、肘灵活运用等综合技巧。

就楷书的“使转”而言可归为八法,比如写横画为“落、起、走、叠、住、围、回、藏”,写竖画为“落、起、叠、走、回、住、围、藏”。而行书中的横画与竖画只用“起、行、收”即可。行书的起收,露锋较多,使转比较明显,这是行书与楷书的重要区别。《兰亭序》中,有中锋起笔,侧锋起笔,露锋起笔,逆锋起笔,折搭承笔,裹锋转笔,横折转笔,折锋收笔,回锋收笔,出锋收笔,驻锋收笔,顿锋收笔,环锋收笔,抽锋收笔,杀锋收笔等15种“起、行、收”形式,学会了运笔使转的方法,行书艺术的美感就自然形成了。

从读《兰亭序》开始

行书艺术同其他书体以及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从其发展过程看,分为“会、好、精、绝、化”五个层次。

会,是指掌握了基本技法和书写规范,能从摹到临达到其形似。“好”,一般要达到在读帖摹临至形似的基础上,通过对临、背临并对不熟悉的字,通过“心记”和“手追”进行熟记、熟练,即所谓的“空临法”。使点画能够按照字体的结构进行组合。“精”,指笔画精到,组合得体,既能得“笔”,又能得“神”,写出的字自然优美而不落俗套。“绝”,指每字有笔、意、势力之功,通篇气韵贯通,千姿百态,错落有致,气浑势劲,跌宕横生,营位合势,枝叶舒展,长短互补,大小参差,互相呼应,浓淡协调,疏密配合,波澜起伏,阴阳虚实得当,有创新。“化”,即艺术化。要求达到与自然事物相通,融情于法,当然实属不易。不过,只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探索、创新,任何艺术并非高不可攀。

从读《兰亭序》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