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上海】老上海元宵节“走三桥”,如今的“三桥”可以这么走……

 静雅轩345 2019-02-21


肉馅馄饨菜陷圆

灶神元夕接从天

城厢灯市尤繁盛

点塔烧香费几千

俗语“正月半夜,荠菜圆子肉馄饨”。是夜接灶神,点塔灯,各庙烧香。灯市烟火亦盛。又是夜倾城出游,曰“走三桥”。

《上海县竹枝词·岁时八》


“走三桥”之俗,明代已有。每到元宵,妇女群游,祈福保佑,以免灾祸降临。一般三五成群,最前面有一人手里持香,见有桥处,互相牵手而过。“走三桥”是为了“却疾病”,有的地方又称为“走百病”。

其实,“走三桥”和上海江南水乡的格局不无关联。丰富的水系与多样的桥梁建筑,让“走三桥”在民间得以发展传播,成为一大元宵景观。

六百米“走三桥”

明清年代的上海人要跨过三座桥非常容易,当年的上海县平均不到200米的河段上就有一座桥,有的间距近百米内就有一桥。

上海地处江南水乡,河道密布,水渠纵横,旧时县城城墙周长仅9华里(合5公里多),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而城内就有肇嘉浜(今复兴东路)、方浜(今方浜路)、侯家浜(今侯家路)、乔家浜(今乔家路)等众多河流。

仅在肇嘉浜上就有曹家桥(今曹家街口)、庄家桥(今庄家街口)、虹桥(今望云路口)、阜民桥(今光启路口)、鱼行桥(今灵济街口)、蔓笠桥(今抚安街口)等十几座小桥,在方浜上也有西马桥(今西马街口)、东马桥(今松雪街以东原有东马街,已废)、广福桥(今广福弄口)、陈士安桥(今旧校场路口)、馆驿桥(今馆驿街口)、如意桥(今安仁街以西)、葛家桥(今协大祥号西侧)、长生桥(今四牌楼路口)、益庆桥(今宝带弄口)等十余座桥。

《上海旧县城水道示意图》方浜东段局部

上海人爱走哪些桥?


虽然桥很多,但“走三桥”是很有讲究的。城里人“走三桥”大多会选择走小东门外的学士桥(又称“陆家石桥”,旧有“沪城八景”中“石梁夜月”即指此桥)和城内的长生桥、如意桥,因为这三座桥名称寄寓——升官、长寿、吉祥,犹如“福禄寿”三星一般护佑人生。

清末小东门外陆家石桥景象

1884年《上海县城厢租界全图》方浜东段局部

1910年《实测上海城厢租界图》方浜东段局部

上海其他地方妇女“走三桥”也因地制宜,秦锡田《周浦塘棹歌》说道:“元宵例合走三桥,环洞新桥只二条。吾愿苏家桥改建,三桥走遍路迢迢。”大意是说,当时周浦塘一带只有两座新建的石环洞桥,如果苏家桥改建,就可以顺利地跨三桥了。这说明,当地人“走三桥”爱走石环洞桥。

当时,苏家桥尚未改建为石拱桥。苏家桥即今日闵行区浦江镇的苏民,是陈行公路折弯处的一个小集镇(近苏召路口),因清代中叶有苏姓定居而得名。1921年,苏家桥由木桥改建为石环洞桥。至此,周浦塘一带妇女才算真正能“路迢迢”了。

1909年《松江府属全图》周浦塘苏家桥附近

随着上海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农耕时代产生的风俗很快受到了冲击。清末民初,上海城厢内外填浜筑路盛行,三桥再也不能随便走得到了,现在早已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化,趋于消失。

但是!这并不耽误大家延续习俗!

许多上海人仍保持着一种与“走三桥”相似的习俗,就是在新生儿满月的那天,孩子的长辈会抱着小孩去过三座桥。

以及,如果你在元宵节这天,开着车跨过南浦、杨浦、卢浦等三座大桥,似乎也是在不经意间延续着“走三桥”的遗风呢!

来源:上海通志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