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烦气急,血压升高,气滞血瘀,春季肝病怎么破?

 中医药方便 2019-02-21

又是一年春来时,每到春天,发生肝胆疾病的患者就会明显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在祖国传统中医五行学说中,肝属木,“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与春天相应”。也就是说肝脏含有木的生发特征,和自然界中春季万物复发的特点相应。传统中医中春天对应肝脏,春天肝气旺盛而升发。

可是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容易损伤肝脏。如莫名心烦,情志不遂,肝阳上亢,血压升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还容易发生中风。

有的肝硬化、高压患者,一到春天就特别容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也是由于春天比较温暖,阳气升发太过,气血运行失常造成的。中医认为,如果不注意养肝,就会肝气“郁滞”,气滞血瘀,血液就会运行不畅,肝病会逐渐加重。

还有,春天为什么很多人会感到莫名的心烦?心烦的原因在哪里?

心烦是个生理问题还是心理问题?

烦躁是春天常见的一种不良情绪。如果赶上多风少雨干燥的天气,烦躁情绪覆盖的人群就会更多,表现得就会更加激烈。烦的本意是火上头,发热、头疼。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上火发烧,头疼脑热。

火气上冲头,起初可以出现发热、头疼,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人的情绪、情感、精神。后来人们逐渐把让人为难、头疼的情绪也称为烦,不过一般都说心烦,用来区别生理上火气上头的烦。

烦是怎么出现的?原因分内外两种

先从内因说起:五行之中,心与心包属火,是阳性的,肾属水,是阴性的。人与天地相应,正常的状态应当心火下降,肾水蒸腾,就像天气下降为雨,地气上升为云,往复循环。这就是《易经》中所谓的水火即济,天地交泰。

相反,如果人体产生郁结就会导致上下隔绝不通。这些郁结有的是无形的邪气,有的是痰饮,有的是瘀血,久而成患。而郁结的部位一般都在任脉上,有的在咽喉,比如梅核气;有的在胸中,比如胸痹;有的在心下,比如虚痞、结胸;有的在脐周,比如水气病;有的在小肚子上,比如奔豚。

这些会使火气不降反升,熏灼头脑,寒水无法蒸腾,凝滞于下,热者愈热,寒者愈寒。在《易经》中,这是火水未济、天地不交;在中医里面,这种状态就造成了火上头,就是烦。

《易经》把这种天地、阴阳不交的状态称为否,中医把否加了个病字边,把阴阳不调和的症状称为“痞”。很多病人手脚冰凉、颜色发青,但是却头疼发热,脸上长痤疮,口腔里面起溃疡,咽喉肿痛。

有一些人还有游走性的关节疼痛,自觉双脚冰凉,像走在冰雪上,但是同时会出现心中烦热、头疼、干渴、老想喝冰水。中医统统称为痞症,原因是上热下寒,阴阳隔绝,痞塞不通。经脉郁结导致心中有热,上攻于头就是烦的内因。消散郁结,疏通经脉就是治疗烦的方法,也就达到了成语否极泰来的目的。

烦的外因,一是由于热邪之气外袭头脑,特别是在春天和夏天,天气渐热、地气上升,会使病人气血上冲,病人感觉焦躁、干渴,有的体温高得像烧着的火炭,还有的会在开春喷涌鼻血,这都是天气的原因。

中医告诉你如何应对心烦?

在古代烦与繁同音同意,外界事务过多,突破了心理承受极限,导致人心中焦躁、厌倦,这就是“外繁”导致“内烦”。所以这些人应当适当减少应酬、工作,还可以通过服药清解已经郁结在心中的毒火,也是积极有效的方法。我们一般用苦寒泻心火的药物治疗,比如黄连解毒汤。

有的人并没有做多少事情,但是心中也总是焦躁不宁,这是心气太虚不能担事、不能任物,是心气、心血不足的表现。过度频繁动用心气阳气,就会耗伤精血,到了夏天没有阴液的滋养降温,就会导致人心烦意乱。中医称之为“虚烦”,也就是说没有谁骚扰你,却觉得烦。治疗应当静养,恢复心气心血。

用酸枣仁补养肝血,让人沉睡安眠,解除心劳过度导致的烦躁。治疗人们说不清、道不明的烦躁,心中发热,胃中泛酸烧心,不能入睡的一般还要用栀子,也是苦寒的药。最后治疗心血耗伤到了极点,这些人舌质干裂,沟壑纵横,舌苔剥脱,甚至舌苔光滑如同镜面一样,根本无法入睡,属于心阴血不足,就得用些血肉有情之品。我们往往用鸡蛋黄加上阿胶做汤,让患者服用,帮助他们来治疗这种虚劳、虚烦、不得安睡的状态。

“肝与春气相应”,春季不仅仅是肝病的高发季节,也是肝病养生的最佳季节。如何更好的养肝护肝预防发生肝病呢?

《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四时之中,春属木,因为春季万物生发,与木的生长类似。“五脏”之中,肝亦属木,因肝喜调达,与木的特性也类似。

早睡早起:在春季应“夜卧早起”。肝是藏血的器官,夜晚11时到凌晨3时是肝胆经时间,可养肝血,若能准时就寝,获得适当充足的睡眠,血就能归藏于肝,让你第二天精神百倍;否则肝血无法得到调养,肝火便容易上炎,口干舌燥、口苦,头晕、眼睛干涩等症状便会产生。作息有律,起居有常,便是在养肝。

劳逸结合:因肝主筋,司全身筋骨关节之运动,过劳则耗血损气而伤肝,致正虚邪恋,疾病缠绵难愈,适当的休息对肝病患者十分必要。如乙肝患者,在急性期应以卧床休息为主;慢性乙肝患者,则应注意劳逸结合,担任轻微的工作;乙肝恢复期或乙肝病毒携带者,活动当以无疲乏感为度。

多参加户外运动:春季是万物始生的大好时节,周末或天气晴朗之时走进大自然,尽情地吸收春天的气息,跑步、踏青、放风筝等以助人体肝气的生发。既能强身健体,舒筋活血,又能养肝护肝,一举两得。

饮食养肝:少酸多甜,《黄帝内经》中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酸味入肝,如果春季再摄入过量的酸味,容易造成肝气过盛,久之则木克土而伤及脾胃。故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故先先实脾气”,所以说我用中药调理的所有肝病患者,均以调补脾胃为重中之重。又因甘味入脾,所以春天适当吃甜食补益脾气,脾气建运又辅助于肝气。所以,春季肝病患者适宜食用一些新鲜水果,但要不可过量。

临床常见:一个人易怒、眼睛发红、牙痛或牙龈红肿、耳鸣、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干等症状。这是明显“肝火上炎”所致。调理需要在饮食方面以清淡为宜,多吃蔬菜、水果,不要吃辛辣食物及饮酒。

如果患者,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咽干燥、头晕耳鸣等,则符合于“肝阴虚”症,调理应以滋阴补肝血。这种情况切勿饮酒,忌食辛辣、羊肉等助阳之品。

如果出现面目萎黄、指甲色浅淡、视力减退、失眠多梦、心惊易惊、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等症状,则是“肝血虚”的症状,在饮食上就要避免过于油腻,以免伤害肠胃之气,应少量多餐。可多进食桂圆、红枣、猪肝、羊肝、排骨汤、菠菜等食物。

保持心情愉快:春天,我们的情绪尽量保持在平稳的状态,不要太过激动与兴奋,更不要过于抑郁,这样对肝的保护是十分有利的。大怒伤肝,要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肝为刚脏,喜条达(舒畅)而恶抑郁。怒则伤肝,精神抑郁日久或突然、强烈的暴怒皆可导致肝之气血失调,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诱发肝病加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