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村落的新时代

 仰止无疆 2019-02-21
中国古村落保护的世纪困惑

200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修订明确界定了历史文化村镇的概念,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历史文化村镇在文化遗产整体保护体系中的地位。这一次文物保护法的修订在今天看来似乎不够“接地气”,但是,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这一步已经意味着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的命运开始有了光明的转折。

2006年浙江西塘“中国古村落保护”高峰论坛发布了《西塘宣言》,宣言中发出了这样的呼吁:古村落是祖先创造的第一批文化成果,是一个群体的历史纪念碑,也是我们今天最后的精神家园,古村落的消失,或者说村落文化个性的泯灭,将釜底抽薪式地毁灭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景观,中国将从此沦为文明的弃儿和文化的乞丐。

2008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从国家层面对古村落保护进行了顶层设计,明确了对古村落保护的目标、措施、方法和标准,规定了政府以及主管部门的法律责任。

然而,无论是国家顶层设计层面还是学术探讨层面,都无法全面地解决中国古村落保护问题。据统计,全国古村落数十万计,前三批纳入政府传统村落目录的不过2500多处,仅占全国古村落的不到1%。正是由于数量庞大而分散的古村落布局,给古村落保护带来了极大困扰,虽有星星之火,却难以形成燎原之势。

古村落的新时代

古村之友遇到吴必虎

2015年年初,受广东省住建厅规划设计师公益下乡调查古村的启发,古村保护志愿者汤敏决定发起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志愿者征集活动,成立一个全国古村落志愿者网络。借助互联网社群,汤敏找到了旅游业界的田丹老师,在田丹老师的帮助下,汤敏结识了很多旅游业界精英。这一条线,让汤敏的古村落保护工作与旅游联系起来,打开了古村落保护的局面。短短三四天的时间里,全国范围内700多个素不相识的人因为古村落保护而聚集在一起,全国古村落志愿者网络的大旗在广州竖起来了。汤敏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这杠大旗的扛旗者,带领着古村落保护志愿者开始了冲锋战。

古村落的新时代

7月,北京的夏季分外热,汤敏带着更加火热的心北上北京,在北京找到了中国旅游界的旗帜人物——吴必虎。经过数小时的深入交谈,吴必虎被汤敏讲述的志愿者故事深深打动了。作为旅游界的旗帜性人物,吴必虎一直都有着深深的乡愁,虽然他掌舵的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在旅游业务上与古村落的交集不是很大。但是,作为亲眼目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旅游界人士,吴必虎的乡愁情结非常深厚,他当即决定帮助汤敏把古村落保护的公益事业做起来,让古村落保护的公益火种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

古村之友遇到吴必虎,是古村落保护事业具有决定意义的转折点。吴必虎主张保护与活化相结合。有了活化的理念,古村落保护事业走上了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道路。吴必虎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与汤敏见面之后不久,立即整合多方资源,筹划了中国首届古村大会。

古村大会,缔造古村落的新时代

8月12日上午,首届中国古村大会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大会联合发起人吴必虎、陈向宏、罗德胤、汤敏等人分别介绍了首届大会的主要活动、特色亮点及其筹备情况。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家媒体、10多家致力于古村保护发展的企业代表共计100多人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大会主席吴必虎宣布首届中国古村大会定于2015年11月19-21日在浙江乌镇举行。

据悉,首届中国古村大会由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古村之友全国古村落志愿者网络等单位联合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大会主题为保护与活化。中国古村大会作为非政府、非盈利性的社会组织,将着重探索中国古村落保护与活化的热点问题,成就中国古村保护发展间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智力机构和合作平台。

这次发布会召开前一天,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四大计划: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计划,旅游投资促进计划,旅游消费促进计划,乡村旅游提升计划。乡村旅游提升计划作为四大计划之一提出,表明乡村已经成为了推动中国这艘大船前进的重要动力,意味着整个国家的战略重心正在转向乡村。而古村大会恰好在《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之后的第二天召开,显然,这样的巧合带着某种必然的意味。确切地说,这次古村大会踏上了时代转折的节拍,站在了风口,走在了前沿。

附:
古村大会新闻发布会观点呈现

罗德胤——我国对古村活化的探索尚处于初级阶段。乡村及文化遗产的活化在我国首先面对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关键是要让全社会接受文化遗产有价值、值得保护的观念,理解从长远来看乡村保护能做到经济上的循环。而其中公益与文化将发挥缓冲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公益组织与文化组织到乡村做工作也将是一个常态。通过中国古村大会的平台,希望做到行业整合和资源共享,带动古村活化成功案例出现以转变社会观念。

吴必虎——中国古村大会主体会议拟每年一届,其远景目标是将古村大会由探讨古村保护与活化重要事务的话语平台,逐渐发展成为深度介入事务解决进程的实体组织——以政、商、学界意见领袖组成的理事会(协会或联盟)为基础,整合国内外高端思想资源,建设分别以个人、企业为对象,公正、公开且具有公信力的古村落保护与活化贡献榜及排行榜,以向企业或区域政府提供调查报告及可行性方案,深度介入古村落保护与发展。最终将整合资源,从规划、设计、原料、开发、生产到整合销售渠道,形成良性经济生态圈,最终实现传统乡村物质与非物质要素的保护与传承的最终目标。

陈向宏——比旅游经济更重要的是古村产业,在活化过程中要有公益精神,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多做公益项目,保护与活化、公益与商业要充分地结合起来。

汤敏——中国古村大会传承着几代古村保护和乡村建设人的精神和使命。从梁思成、陈志华、阮仪三、冯骥才、张安蒙等多位为古城古村呼吁行动的前辈,从梁漱溟、晏阳初、费孝通、温铁军、孙君等前辈的百年乡建梦,感谢今天中国社会进入城乡共荣的时代,庆幸有互联网让一个个零散的力量可以快速团聚起来做出不俗的成绩。

古村落的新时代

王鹤然——在长城沿线15个省(市、自治区),有数以千计的蕴含丰富长城文化的传统村落,这些村落的物质与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传统文化村落的活化,就是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促进改善民生条件,同时保护好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