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河之役丨胡林翼致李续宾、李续宜信札(下)

 谦谦书生 2019-02-21

  继上期推出胡林翼致李续宾、李续宜信札(上)后,今天将按照时间顺序继续推出胡林翼致李续宾、李续宜信札(下)。上篇所记载咸丰七年(1857年)下半年及咸丰八年(1858年)上半年胡林翼与李续宾、李续宜书信来往,说到拟定进兵皖北计划;下篇则着重讲述三河之役临战前战况及战败后各善后事宜安排。



战事回顾



咸丰八年(1858年)五月,湖广总督官文、湖北巡抚胡林翼看到湘军在江西战场上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便拟定东征计划,准备把李续宾部湘军投入安徽战场。当时,太平军在陈玉成、李秀成等率领下,在皖北战场屡挫清军,于8月23日占领庐州城。于是,官文命令李续宾迅速进兵,攻克太湖,然后乘势扫清桐城、舒城一路,疾趋庐州,企图收回庐州,并堵住太平军北进之路。所以,当陈玉成、李秀成部挥师东向,进攻江北大营时,江宁将军都兴阿和李续宾等即率兵勇万余人自湖北东进攻安徽,9月22日克太湖,然后分兵为二,都兴阿率副都统多隆阿和总兵鲍超所部进逼安庆,李续宾率所部湘军北指庐州。



李续宾部于9月23日陷潜山,10月13日陷桐城,24日陷舒城,接着指向舒城东面25公里的三河镇,准备进攻庐州。11月,湘军名将李续宾兵败庐州西南三河镇,除李续宾阵亡外,参将朱恢三、知府何忠骏、曾国藩之弟同知曾国华等“参佐文武四百余员同归于尽”。



胡林翼致李续宾、李续宜部分信札一览



胡林翼致李续宾、李续宜兄弟函



第058、060、061、062、063通



此批函札共五通,仍系胡林翼致李续宾、李续宜兄弟函。



咸丰八年四月,李续宾率三千人援湖北,四月初七日攻占江西九江,太平军守将林启容战死;五月初四攻占麻城。胡林翼在函中言及“五月十三日到麻城”。



是时,朝廷已下旨,屡次催促湘军进兵皖北。







希庵先生仁兄大人阁下:



龙臣移营在宋埠不远之熊家湾暂驻。盖黄安官民以为团练杀贼不须官兵,与春初之麻城同情,与王省三(震)正月来省力嘱林翼不必调九江兵勇同情,与去年彭应鲤三月止兴国援兵同情,皆湖北官民惯相也。龙臣以熊家湾可援黄安、可援黄冈、可护宋埠为得计,是否如此,愚见尚无把握。如黄安实不须兵,不如取其切实之状,龙臣又可调他处防堵也。



许守、黎令之察三件,祈查收。其所言不可尽信,其地势则胸中必须了然也。手此。奉请



勋安。



弟林翼顿首



初九夜







希庵仁兄大人阁下:



九江捷奏并夹片抄录奉上。初九日夜得捷音,初十日午后迪庵先生信到,因弟悬念之切,知弟另有苦心,迪公并于百忙中另酱手笔二幅,其心心关照处可见。迪公虽面目疲削,而神气尚完路弟心稍安矣。草草作疏稿并夹片,尚未尽我心意,而大致已佳。



麻城迟迟不妨,弟已函请调九江兵来围。如近日贼得信遁走,必窜河南,窜河南而楚之责愈重,盖楚兵与此贼相持尚觉吃力,而河南必不能敌此,恐亦必须穷追也(转运最苦多然亦不过多费银钱耳)。铸臣要银子已饬解矣。此请



勋安。



小石、铸臣兄及各将军均此。



阅后寄九江为荷。



属员要书已准备,以此致敬也。



弟林翼顿首



四月十三辰刻







迪庵、希庵仁兄大人阁下:



得初八日书,知贼窜关王庙,是商城、光山均无恐,则弟等前(二次)奏以河南为虑,必应追剿,差可告慰圣心。



浙江之不能即去,无论皖、鄂之事势不可了、即舍皖、鄂不顾而三千里赴援,兵权又不甚大,恐亦未必大有补于浙江也。弟等志意已决,唯候十四日批回何如。至日后进兵,应以一枝赴六安,一枝由宿、太进、再以一小枝傍江岸护水师。六安一枝转运不易,殊为可念,然亦弟善之责也。请两只先取安徽地图形势通观而审察之,随时示我。昨奏请以萧、张(瑾部)、王、刘(普部)入浙,然实无所统,亦大难事。此请



勋安。



于白处并问候。



弟林翼顿首



十一日







迪庵、希庵仁兄大人阁下:



商城一军似不必撤。以前奏不能援浙,以河南紧要也。且异日东下之策应分兵两路:一由宿、太,一由六安,乃为合宜。其六安一路,湖北转运须设于麻城、商城乃可就近支应。至米粮似非就近采办,势难接济,均烦心力,其患只在无人耳。



朱希广等已嘱从蕲州、蕲水下行至陈德园或朱阳河会剿。此请



勋安。



弟林翼顿首



十二



小石、铸臣、察庵、子白、槐轩、小山、龙臣仁兄均此。







希庵仁兄大人阁下:



得铸臣廿二夜来信,敬知李中丞廿三自麻城启行,弟心所企,实国人之所瞻敬也。景星卿云,争先快睹。弟专员水陆分迓,届期当自劳于郊外。



付上九宫格千纸,乞希庵学书。弟廿二感微寒,颇倦于书,今日已愈矣。手此。奉请



希庵,铸臣仁兄安。



弟林翼顿首



廿四日



陈小山先生致意,未另。



胡林翼致李续宾、李续宜兄弟函



第064、065、067、068、069通



此批函札共五通,仍系胡林翼致李续宾、李续宜兄弟函。



咸丰八年五月底六月初,胡林翼时在湖北,函中除言及李续宾身体有恙,望好生休补之外,亦提及湖北蕲水、麻城等地分兵换防等事宜。







希庵仁兄大人阁下:



迪庵廿七日到省,士民欢甚。唯比去年瘦,弟当制好药以补之。阴足而阳虚,茸最见功,此间尽易得也。俟迪庵回营,再请老兄回省暂服药饵,均以多桂园为行馆也。



张文焕营中事,尊处了之,弟不较也。去年今年,战功颇美,未可以其身后而忘之。其营应即散,而后聚营官亦乞尊处拣派。



弟状平平,颇欲写字而苦于无暇,亦恐因好此而误公也。



弟意欲稍去浮弱以缩月饷,近月月饷支及三十万两,本省之力万不能久,弟意二十五万一月乃可久也。手此。奉请



勋安。



温公、铸臣、小山均安。



(前此督帅未待尊处函到,急缮麻黄汤入告,其时弟亦患病,未能详阅,以致措词均不得体,歉然。)



弟林翼顿首



廿九







希庵仁兄大人阁下:



得廿八日书,是悉一切。今日仲远为迪庵诊脉,须大补。弟今日已购鹿茸二架矣(较去年为佳,价只百五十馀两,甚可用),或可稍有裨益。九宫格可再寄来,已嘱小固办之,高衡、璞阶均应由尊处分送。弟病已愈,唯酷热不可耐。



古雅堂韩文已配成礼物送之迪公(赐福拜作千儿,弟无佳物送迪公,只好同此件一并作礼物也)。此板本佳,必应归于君家。《史记》必应奉送,秋冬之际弟处另觅一部,必即以旧板奉上,缘手边太无书,偶一检阅,尚不可废。秋间购得一部,即将此部奉上。



桂支、细辛万不可吃,慎之又慎。迪庵先生近日身体亦为药误,乃致于此。奉上阿胶二斤、法夏一斤,此因迪庵说及,乃始专人送来。此后应需之物乞老兄随时写明,弟必奉寄,不可拘泥不言。弟处办此等事甚易,不致费力费心。兄若不直言,恐弟一时疏忽或记忆不起,转非知我爱我之意,乞兄谅之。即颂



勋安。



温公、高衡均此。



弟林翼顿首



卅日







希庵仁兄大人阁下:



铸臣又归,尊处无人,未知贵体近日何如?每念细辛、桂支,辄中心怦怦也。迪庵先生服仲远补药四帖,大效。弟拟三五日内为之造丸,一料作为四料,即一料可抵四料之法也(弟拟凡九一料以一兼四,用三料熬膏,用一料为未,以膏和木,一可当四)。



前已札饬九营前往英山,谅可早为起程。暂以国香为统,以免胜保等诃论(此人处处发颠,狂妄特甚)。



弟思筹饷之法莫善于删弱留强,而审察兵之强弱莫先于将。平江三营可撤去,已拟札行,而迪庵先生之意欲以二营回省,拟以巢日升并湘勇一营先回省城,以示藜藿不采之意。其巢日升一营本佳湘勇,随老兄酌定。大约迪庵先生欲以二三湘营留交老兄,副中、利营之类是也。其北岸尚有弱兵可以裁撤,尚须缓图之。此时且先去弟营之弱者,便是自修之道。巢日升可先回省。至行营坐营章程,各营愿行不愿坐,此亦人情,尚烦斟酌。



骆公于五月廿五日奏请涤公督带王开化、凯章等军(凡江西之军,唯其挑选)前援浙江,并拟以湖南月济二万,湖北月济二万,此计必行,弟亦无不实力筹画之理。湖南月济二万,尽可有馀;湖北月济二万,亦不致流为骗局(近年他省尽成骗局,即奏请亦属罔然)。俟谕旨到时再为详悉奉闻。



近日托人觅参,俟到手即奉上。东雅堂韩文及《名臣言行录》已交迪庵先生矣。手此。奉请



勋安。



弟林翼顿首



初五日



涤丈此次必不能辞。温公近状何如?乞致意。所交粮台寄各营藿香正气丸已到否?军中所需,随时示我,必不误也。






希公仁兄大人阁下:


辞统领而愿帮办,当以都将军之帮办军务奉公矣。此事总以更迭休养为主,弟意迪军当以万人分为四军(或作为五军,共一万二千五百人),每军派一小统领(如赵如周如胡均可统,璞亦可统),以三小统领随迪公,以一人留蕲春,三月一换。至老兄有事则入皖,无事则留鄂(吃药、写字、读书),不必专主一军。弟意不欲舍兄,亦不愿兄与迪离也,此至情之言,非同寻常友谊也。



九宫纸二千张交去,可分高、璞学书。馀再另及。即颂



勋安。



弟林翼顿首



初十







希庵仁兄大人阁下:



前队已至英山,则路口之营应撤入蕲水(行走不必太急,以开打必须七月以后也),以英山尚在罗田、商城之外,麻城可无兵也。至分兵换防之说,乃不得已之极思。又老兄行止弟实有难言之处,弟之敬爱二庵,实不愿其相离之意,此至情也,只好分二起前进。迪公十八日启行,弟当于舟中再谈一夜。弟六月只睡过两夜,五月亦不过三四夜安寝,心神之耗,岂堪办事哉!



疹药实无佳者,以灵宝如意丹二瓶先行奉上,可嗅之使嚏,可吞服十丸、十馀丸,亦可救急也。



涤公闻可由鄂入浙,尚未定局,初七日已启程矣。异日终必须二庵分一人入浙,乃可告成功,此时弟与涤丈与季公均日悬此意于胸中,而势不可行也。此请



勋安。



弟林翼顿首



十七



温公均此。



十六日一函已到否?



胡林翼致李续宾、李续宜兄弟函



第070、071、072、073通



此批函札共四通,为胡林翼致李续宜函。



咸丰八年十月,湘军三河重挫之时,胡林翼因丁母忧,在籍守制。然前线战事告急,随即奉旨起复,急赴武昌。这一批函件中,包括了胡林翼关于三河战后的筹划及善后事宜的安排。







迪庵、希庵仁兄大人阁下:



涤帅十六日(亥刻)从长沙拜折,至今尚无来音,或走九江,或由义宁,尚未定也。云章已可启程(廿五日可来到鹅公泾),此人三年相从,笔下颇好,一切紧要信件能畅所欲言,其本领似在龙臣诸公之上。



都将军来信奉上,只留石清吉三营在后,馀均带去,则兵力已厚矣。彭泽留防,何人为统,何人支应(李帅实已派九江支应,似可札归李帅,实为妥),乞示之。弟意欲分尊处作五小统领。名将均朴勇,然庇荫之下,事事禀承,故乐得不用心、不见长。愚见不如早为调派,分为小统领,庶几操心危、虑患深,各将乃有长进,而老兄亦稍稍节劳。譬如子弟不当家,则乐得游闲自在,一旦畀以重任,乃觉其劳苦。似不如先为试用,以觇其才识也。



近日颇倾轧刘霞仙,言其过高好异,又稍偏;又言霞仙必不出山,即不出山亦得此实。涤帅与季公之书也,霞仙必见之矣。



温公之心求节操,卓然可法,然私心亦颇有所虑,恐其高,恐其异,恐其偏。未知愚兄尚有道着处否,如有一二道着处,则望迪庵先生随事匡益,则温公异日必感之矣。



希庵兄所言,不离则已,离则合之久暂难定多不留则已留则去之迅速难期。此亦至言也。然弟之中心决不致久留而终离也。



皖边贼势,七月杪必将渐退,黄州似尚无事,异变之来必在豫边。豫省兵事主事万分难言,其危亡可以理决,不必决之于数;其波及楚省可以理揣,亦不必决之于数也。总须及时另想将才为喽(豫边之事,不可再劳希公)。唯东征及协济彭雪芹、刘、普浙江)月饷三十万两以外,再添兵则万万不支,即不添兵亦岌岌难支电。心拟以三千人助袁午桥,则北窜无虞,迪公更易得手。唯此事难,不仅患饷难,实苦无统将耳。



广西闻三五日即来函乞饷,江西亦然,实嫌其太不情,广西则颇可怜耳。陈小山似愿来营,期以七月。铸臣兄可否同希庵回鄂?似不必先回,何如?手此。奉颂



勋安。



温公未另。



弟林翼顿首



廿二日



涤帅则有元公、温工,迪庵先生则有希公、克公、北公,唯不肖之林翼则如郧阳白木耳,亦实自恨命也。







迪庵、希庵仁兄大人阁下:



迪庵先生力战太苦,后路太单,壮士受伤太多,本窃然忧之。顷闻吴葆仪、金逸亭来信(鄂中传来),心为忧念。揆帅札二公前往黄州,应即星夜前往桐、舒驰援,早一时好一时,不必拘泥札意也。天下事唯是理之所是、心之所安最为要紧,馀皆不足介意。粮台钱米以函以咨行之,不可缄默不言,致误大局,弟已详瞩之矣。此请



勋安。



近日大病,火症犯喉,滴水不入口者已四日,近乃强起作此。廿五日安葬之礼可以不误。



林翼顿首



廿三







希庵、辅廷仁兄大人阁下(寿山侄均此):



林翼大病甫起坐,昨日闻三河之失,彻日彻夜旁皇惊惧,优思慨叹。



今日卯刻发引,而寅刻奉到十八日希庵、辅廷兄、寿山侄来函,此时千言万语,只求我迪庵先生不为无益之死,则天下之人、吾楚之人尚有生机。迪庵到桐城,仍须希、辅速援,乃可破贼多破贼之后,希、辅再徇楚人之情回防亦无不可,此时则必不可不援也(即违令亦须往援),总之,迪庵在则不过二三月元气可复。



至六安一路,应思患预防,似以余、唐合守英、霍为是。九江各营不能不硬调,林翼已函致官相矣。贼骄必可大悲只要。“不攻坚”三字悬之戒律之中,便是上策,知此意者惟希公耳(子山经手太多,即先到营,亦非二月不能了毕,似可不必,似可暂缓。希公怪林翼给薪水太少,所责是也)。手此率复,不尽欲言,书毕即奉主启行矣。



林翼顿首



廿四寅刻







希庵仁兄大人亲家阁下:



廿五日安葬,今已三日。一<坯>(抔)之土尚未封棺,而肝肠寸裂,已五日不能安枕。荒鸡未鸣,我已起坐,筑坟者以为林翼之勤也。



迪公凶多吉少,岂有大将被难八九日尚无的信之理,伤哉天乎!桐城各营溃在意中,以其气先夺也。九江各营乞老兄速调归尊营。此等营官均非独当一面之才,与其分而必败,不如合而可成;与其速而无补,不如迟而有济。失土地不足虑,得土地不足喜,只以全此军为要耳。



老兄十八、十九日来信,读之悲不能胜。林翼之才未必有坼,然平日与迪公何等交谊,与兄又何等交谊,此时若以守制为名、守制为词,是博孝名以遂其畏死偷生之私,非林翼之所忍出、所取出也。惟新葬未成坟茔,即日集百人,尚非半月不能了事。意欲召一二千人来会,与老兄同命。已致书左公,请以黄子春之千人同行,未知能不吝否。



官帅、涤帅必有一篇文字奏陈。林翼此时义不可不出,势不能不出。然望涤帅一奏,则以夺情关系千古名教,出处之际,古人所重,非欲以此要君也。



应陈事宜,开列于后:



一、迪庵果死,则复仇在我二人之一生,不在一时,兵宜缓进,以固后路。



一、贼惯包后,我军驻营须三面二面应敌,一面通水路,则粮饷军火不竭,且水师可当一面,则后路可稳也。



一、驻营须通水师之气,又须驻于高处,则耳目乃能周到。



一、营中生意人等恐有奸细。



一、溃败之馀,与人不可不宽,权一时之缓急,而使人心稍安也。



一、应需之银钱米只管禀督咨粮台宽为预备,我辈作事只能同心,不能避嫌。



一、林冀必望官帅、涤帅奏闻,所以重名教之大闲也。然决不藉孝名以遂其偷安畏避之计。到鄂之后,受篆而不居衙门,不用冠带,即日驰入兄营,与兄与舒六兄间处耳。手此。奉请



勋安。



林翼顿首



廿七日申刻葬所



一、迪庵先生之事须极力表扬,并同时遇害之人亦可汇案专报。此事须严询逃勇,乃能得其实在也。



又及



胡林翼致李续宜函



第076、077、078、079通



此批函札共四通,亦为胡林翼致李续宜函。



咸丰八年十月,李续宾于三河阵亡。胡林翼在函中提及官文十二月十一日所发《查明巡抚衔浙江布政司李续宾三河镇阵亡实迹恳恩加等优恤疏》,交代后事处理与抚恤事项。



咸丰九年十月,时李续宜因母病久居于家,十一月仍留湘乡。而太平军陈玉成合捻军十数万上援,军情紧急,李续宜势必赶赴前敌之由。







廿五日以前之信,均于嘉鱼舟次奉到。希庵先生之志气则高坚沈毅,寿珊侄之书则条理明白,子白兄之书则亦正大之情也。



廿七四更从鹿角趱行,廿七夜到新堤,廿八可到金口,廿九入城,驻贡院,受篆后即至黄州,折子拟以二、三日赶办。



此次系专为异变而义不忍不出,胸次并无杂念。涤公来,江西必乱;涤公来,我仇之复必速,迟亦不过明年春夏之交。涤公不能来,亦应驻江西,不应入闽,入闽则涤公亦不得势也;涤公不能来,林翼与希庵亲家亦必以复仇为己任,但必不可学刘先主忿于一时耳。嗟夫!长城顿失,大树其坏,此岂我楚我湘、我与希庵二人之不幸哉!皇上家那得更有如此忠良之人哉!



星槎任吾吏治(兵事亦颇妥当),更精于兵事。林翼欲使之成名,以为鄂中开风气也。吏治不修,天下之人皆贼也,兵勇亦贼也。唯察吏安民,乃可已乱。杀敌致果,仅能戡定于一时,而究不能维持于不败。涤公与子白兄言及,若得一武昌府为之,亦甚甘心。此言沉痛,可念也已!可伤也已!



长沙之勇旬日可到。



手此先致,即待面罄。敬请



希庵仁兄亲家大人安。



手白兄、寿珊侄均此。



制林翼顿首



廿八嘉鱼道上







希庵仁兄亲家大人阁下:



昨日公牍已交子山拟是粗稿,林翼今夜与明日当闭户焚香,细意斟酌。大约分为三折:一、迪公夹叙一片;一、温甫诸公附恤附祠;一、系申严军律,必当遵凛德念,断无姑息也。脱稿之后,均交中堂缮发。到鄂已五日,自开眼至于安寝,无片刻安静之时,急欲了办此案即速来耳。



粮台所办附身之件,今日五更闻已启程。中堂与林翼必欲办花板,然太短小,林翼创议改用杉木十合,较为妥当矣。手此。奉请



勋安。



制弟林翼顿首



十二月初五早起







希庵仁兄大人阁下:



前奉一函,计日可到,又专亲兵寄呈野参一两,白燕三连,亦当次第收到。野参分布无多(涤帅身体不佳,已分送一两),冬月当有续购者。此物有明效大验矣,借不能多得,殊不快意。



弟与兄拟分两路进步而会于舒、桐,仍是一路(二处仍未定,大约先桐城耳。或多、鲍到桐城,则弟与兄速到舒城亦炒)。其驻兵之处亦不过如洪山之于五里墩耳,弟离兄一步,必不能成军,兄亦决不忍离弟者也。



老伯母病体近日何似?想天不欲平祸乱则已,如欲平祸乱则必然佑老伯母速报康强矣。



涤丈、季丈均望公早来,金陵、安庆亦实有可乘之机,大抵不过半年可得。弟曾言了却桐、舒一带,稍报迪庵先生之德,便当归去。弟非迪庵先生不能留至今日,不忍负之,故欲了毕此事乃可退也,兄其鉴之。



前寄去祭文,缮写至精,可以刻石。长沙有佳手,刻成嵌入祠堂壁中,乃可垂久。



涤丈廿四日拔营到石牌、太湖,弟之各营,除拨余际昌至天堂防守外(天堂为太湖、潜山、桐城、舒城之中权,外险中夷,贼踞之则官兵防不胜防,乃四县之要地也。十九日发兵前往,若官军踞此亦胜着也),吴幹臣各营廿四日亦拨营往霍山。弟于廿八日俟逸亭到此面商一切,并须找清一切口粮,弟即先行移驻蕲水、英山之交,地名旗扬河,以待老兄驾到乃敢前行也。或竟同一路进舒城、桐城,或派马队从商、固平路进兵,会于霍山、舒城,均候兄到乃可商定也。



弟等均非世间作官之人,老兄于富贵功名视同腐鼠(世人哪知兄之志趣哉)。近事颇有可忧,弟与兄宜助涤公了却长江之局,便当知几矣。手此。奉请



侍安。



弟制林翼顿首



十月廿二日



老伯、伯母大人福安。



克轩、北冈兄大人福安。



九嫂亲母大人福安。侄儿侄女均好。







希庵仁兄亲家大人阁下:



得十一月初八日书,敬知老伯母大人福体浙和,此天佑吉人,亦以助国也。



援贼大至,发信时公尚未知此间情形。绝裾之请,人情所难,反兵之义,亦古训之所重也。狗贼固国家之公愤,亦兄弟之私仇,此中权衡,尚乞酌之。十日内此间战事方始矣。弟与兄本无分理,如叨运筹之力、挞〈代〉伐)之威,使弟不为千古罪人,则感企何能言状。手此。奉请



勋安。



弟制林翼顿首



十九日二更



闻三河之失,胡林冀于信函中告诫李续宜:“千言万语”,此时“唯不可战,唯不可死耳”!哀叹道:“三河败后,军气已寒,非岁月之间所能复振。”又提及:“三河溃败之后,元气尽伤,四年纠合之精锐,覆于一旦,而且敢战之才,明达足智之士,亦凋丧殆尽。”痛失良将,言辞悲愤。



三河之役后,1859年,胡林翼会同曾国藩、多隆阿、鲍超等部击败太平军石达开;随后攻克太湖城,收复潜山,后曾国藩授两江总督,督师;1861年8月攻克安庆,曾国藩推胡林翼为首功,加太子太保衔,给骑都尉世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