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 其结局如何? 只有1人不得善终!

 小天使_ag 2019-02-21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出生在洛阳的赵匡胤,就成了大宋朝的开国皇帝。古代有一种说法,“这个人长得越是丑陋、惊奇,那么这个人就越有可能是天选之人”,赵匡胤虽然长得不丑,但依旧有“玄学”相助。相传,赵匡胤在未发迹之前,落魄到一个寺庙之中,寺里一个喜欢看手相的老和尚,就拽着赵匡胤的手说,“我把我所有的积蓄都给你,你一路北上,定能遇到奇遇。”赵匡胤听了老和尚的话,果然遇到了伯乐——后汉枢密使郭威。此人总览军政,其位置与宰相无异。

赵匡胤跟着郭威,一路上吃香的喝辣的。在郭威遭受后汉隐帝的猜忌,而起兵建立后周之后,更是屡建奇功,一步步走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心。先是郭威去世,郭威义子柴荣登基,又病逝,后是,后宫太后掌握朝政,赵匡胤因受猜忌,发动“陈桥事变”,一步登天,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值得一提的是,在事变之前,赵匡胤并没有绝对的军队统治权,他只是禁军首领而已,并不能命令所有的士兵。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没有这几位兄弟的内外策应,赵匡胤恐怕很难顺利称帝。

那作为开国功臣的“义社十兄弟”,他们的结局如何呢?(赵匡胤除外)首先来看一下,第一位:石守信。他是赵匡胤的副手,也就是禁军和亲卫副首领。在兵变之前,赵匡胤曾偷偷派人联系石守信,让他做好策应,将守城门的士兵,换成“自己人”,等到赵匡胤兵临城下,石守信就命人打开城门。所以,石守信算是宋朝的开国第一功臣。在 “杯酒释兵权”后,石守信不再参与朝政,干脆做了宋朝的 “和珅”,赵匡胤见此也不生气,反而很是“放心”。公元984年,石守信安然逝去,享年57岁。

第二位:王审琦。他的地位和石守信差不多,兵变时,他也同石守信一起在城内接应。所以,要论开国功劳的话,他仅次于地位更高一些的石守信。在被赵匡胤收了兵权之后,王审琦就被派到地方,他甘愿做了一位清廉的官员。与在京城做官不同,王审琦在地方,很是轻松自在。他为政宽厚,待人也十分和善,唯一不足的就是在50岁的时候,得了病疾,导致口齿不能讲话,没多久就病死了。总的来说,也算善终。

第三位:禁军骑兵首领,韩重赟。在陈桥兵变中,此人积极拥护赵匡胤为帝,是兵变的直接发起人之一。他在“杯酒释兵权”之后,依旧深受重用,但由于他人妒忌,被诬陷私自拉拢亲兵,差点被赵匡胤砍头。若不是宰相赵普求情,恐怕就不是撸去所有军职那么简单了。公元974年,韩重赟离世,死因不详(应该是自然死亡)。

第四位:北宋名将,李继勋。李继勋的作战能力和地位都是高于赵匡胤的,但由于“陈桥事变”发生时,他还在别的地方打仗,等他回来,赵匡胤都称帝了。所以,在赵匡胤成为开国皇帝之后,李继勋曾秘密会面赵匡胤。也正是这一次会面,李继勋才得到了赵匡胤的重用。在统一全国和对辽战争中,李继勋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他也成了少数没被撸去兵权的大将。公元976年,李继勋病逝于洛阳,善终。

第五位:刘廷让。在陈桥事变中,他起到的作用,史书记载不详。赵匡胤称帝后,刘廷让依旧享有兵权。在统一全国和对辽战争中,刘廷让也是一马当先,浴血奋战。即便是赵匡胤驾崩后,他依旧服务于赵家。公元986年,对辽战争,刘廷让作为先锋与辽军作战,因殿后的李继隆不予支援,反而逃跑,导致其全军覆没。事后,赵光义对李继隆的处罚竟然是无罪释放,这让军人出身的刘廷让很是愤怒。后来,刘廷让染病,不等皇帝批准就擅离职守,也是生先前的气。赵光义得知后勃然大怒,将刘廷让和他儿子的官职统统都给撸了。知道消息的刘廷让,一口气喘不上来,半路上就绝食身亡了。

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其结局如何?只有1人不得善终!刘廷让是这几人中,唯一不得善终的一位。其他,历史中记载不详的四位分别是:刘守忠、王政忠、杨光义、刘庆义。从这九个人的结局来看,赵匡胤担得起“义气”二字,也算历史上少有的仁义之君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