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战国看似纷乱无章,但搞清南北轴心到东西对立演变就秒懂了(一)

 好了明理 2019-02-21

导读:公元前546年弭兵之会, 历史界设定之为结束春秋中期的标志。 此一春秋国际间著名的大规模和平会议召开, 乃是晋、楚为中核的南北对立阵线, 百年间频繁交战至彼此都已精疲力尽时的产物。

...


春秋战国看似纷乱无章,但搞清南北轴心到东西对立演变就秒懂了(一)

常州淹城春秋乐园


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的东周时代, 于中国史上是个具有绝对意义的伟大转变时代黄河提携其南方的长江, 相偕铸定如今日所见内陆河流的性格, 中国 “国际” 已立于大统合的准备期, 封建解纽, 私有田制经营方式成立, 阶级旧社会崩坏而平民化、 自由化新秩序萌芽, 都市国家政治形态向强力中央集权的领土国家转换

尚系都市国家时代的春秋时代前期列国, 依 《左传》 与其他相关著作追记, 总数约二百国之数。 近两个半世纪的春秋全时代最触目征象, 便是国家数字急剧减少, 两份统计数字可资参考:


春秋战国看似纷乱无章,但搞清南北轴心到东西对立演变就秒懂了(一)

春秋初期的诸侯国

其一, “兼九国之地, 兼十国之地, 兼二十二国之地, 兼四十二国之地, 兼六国之地, 兼三国之地, 兼二国之地, 有周地, 东界至河, 灭五国, 北境及淮, 又从而有之”;

其二, 《荀子》 仲尼篇: “齐桓公并国三十五”,《韩非子》 难二篇: “晋献公并国十七, 服国三十八”, 有度篇: “荆 (楚) 庄王并国二十六”, 《吕氏春秋》 真谏篇: “楚文王兼国三十九”, 《史记》 李斯传: “秦穆公并国二十”, 是此四国五君灭国已百数十, 而晋霸以后所兼并者尚不在内。

国家集中的震荡力, 主要便源自 《史记》 十二诸侯年表所指 “四国迭兴, 更为伯主” 的晋、齐、楚、秦四国, 尤其晋、楚南北双雄, 更尤其是独霸南方的楚国


春秋战国看似纷乱无章,但搞清南北轴心到东西对立演变就秒懂了(一)

召陵之盟:齐桓公率中原诸侯国与楚国首次巅峰对决


东方大国, 山东半岛煊赫名君齐桓公(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历史界震动于其 “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的伟业, 以及景仰其 “尊周王, 攘夷狄” 的精神, 最早开启春秋时代霸者主导时代之门, 且是霸权最隆盛与最标准的时代。

他号召并领导各国以共同行动制裁侵略兴灭继绝, 回复被破坏国际秩序的平衡, 以会合诸侯联盟缔约的方式, 约束中国世界内各国和平共存,都是齐桓公出色霸业的要素。 霸权表征的九合诸侯, 实际于齐桓公在位四十多年中, 如此的会盟至少二十次以上

抑且, 个人声望足以压迫南方之强的楚国参加会盟签约盟地又进入楚国之境, 制约力实际普及中国全域的也只齐桓公, 其后为不可能, 也已脱离 “尊王” 的标的。 所以, 霸业的基准意义惟齐桓公符合, 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也已形成, 周朝封建制度倾斜开始显著。


春秋战国看似纷乱无章,但搞清南北轴心到东西对立演变就秒懂了(一)

宋襄公泓水之战中打着“仁义”旗号,不肯乘楚军半渡邀击,最后兵败受伤身亡


宋襄公继承齐桓公成立霸权的愿望未能达成。 得以追随齐桓公获有天子正式赐命的有名霸主, 是立国于山西省的晋文公 (公元前636—前628 年在位)。

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晋文公领导北方同盟诸国击退北进的楚国阵线庞大联军, 解除严重的北方共同威胁与保卫北方成功, 系春秋时代关键性的战役之一。 却也自此而南北对立的态势不可解消, 晋国虽以长期抗拒对北方虎视眈眈的楚国势力, 百年间保持北方集团的盟主地位, 但无论南北阵营, 会盟意义都已转变为纯粹盟主 (霸者) 中心的攻守同盟

《史记》 楚世家叙说楚国立国者系颛顼后裔, 殷商末年 “鬻熊子周文王”, 然后 “当周成王时, 举文武勤劳之后嗣, 而封熊绎于楚蛮”。 芈姓的楚国支配阶层, 文化水准可知颇高,于其指导下,以开拓长江中流域与汉水、 淮水流域的大片未开发地域为实力后盾, 文化上渐渐向北方先进国家迎头赶上。

政治上尤自本据的湖北省, 春秋中期时已完成东方江西省北部、 安徽省北中部与北方河南省南部、 陕西省南部国家群的大并合, 成为春秋列强间领土最广阔的第一大国。 此一席卷形势中, 非只弱小国家连锁倾覆, 中原郑、 蔡大都市国家也被胁服于楚国中轴的南方同盟


春秋战国看似纷乱无章,但搞清南北轴心到东西对立演变就秒懂了(一)

城濮之战中,晋军战马蒙上虎皮猛冲楚军


公元前597年, 与城濮之战同被史学界推为春秋时代最著名两大战役之一的邲之战, 楚国大败晋国的意义, 正是后进而咄咄逼人的南方势力, 至楚庄王(前613—前591年在位) 领导的时代, 已自挑战发展到具有可以压倒北方先进国的力量, 以及确定春秋中期楚—晋南北两集团抗争相互消长的局面。 “楚材晋用” 之谚起源于此际, 又指示春秋中期楚国文化已足以与中原先进国抗衡

灭 “国” 巨潮便于抗争态势中,南、北同时加紧推展, 中国世界的国家数字急速减少, 中国历史都市国家时代落幕, 而领土国家机能成熟的走向渐渐明朗。


春秋战国看似纷乱无章,但搞清南北轴心到东西对立演变就秒懂了(一)

楚庄王亲征

邲之战中的绅士行为:战败的晋军在逃跑的过程中,竟然三番两次得到胜利的楚军的帮助,刷新了人们对战争的认知


东方齐国、 北方晋国、 南方楚国之外, 西方秦国于四强中系最后起。秦国源由,《史记》 秦本纪指与楚国同出颛顼系。秦国的嬴姓一支,殷朝转换后,以世任西周大夫而离开中原同族, 移住陕西,西周第九代孝王赐命为宗周附庸。公元前7世纪,周平王东迁,再以掩护撤退的功绩,受王命留守,于驱逐西戎势力后,便在周朝放弃了的宗周王畿渭水流域之地建国, 正式跻身诸侯。

秦国立国幸运得此深厚潜力,所以,虽以国家周围被一时强盛的戎狄包围, 而社会生活不能不作某种调整,以适应环境。或者说, 自宗周原基准上部分戎狄化, 然而仅仅一个多世纪后的穆公 (前659—前621年在位) 时代, 秦国势力已向西膨胀到完成陕西、甘肃辽阔地域的控制, 以及外缘诸落后异民族的统一领导。

相反方面, 通春秋时代, 秦国势力也终限制于黄河以西,从未参与黄河以东的国际事务, 霸权意义正如天子所承认秦穆公的 “霸西戎”。


春秋战国看似纷乱无章,但搞清南北轴心到东西对立演变就秒懂了(一)

弭兵之会


公元前546年弭兵之会, 历史界设定之为结束春秋中期的标志。 此一春秋国际间著名的大规模和平会议召开, 乃是晋、楚为中核的南北对立阵线, 百年间频繁交战至彼此都已精疲力尽时的产物, 发动者却非任何强国, 则颇堪玩味, 也说明了春秋时代列国人才济济, 非大国四强特有现象。

中国外交事务自春秋时代开始被重视武力不足自保的国家赖此以在强大势力夹缝中求生存,所以春秋时代一流的外交家, 反而往往出诸弱小国家, 会盟聘问强国, 都是弱国使臣滔滔雄辩, 表现个人才华的场合, 国家荣辱也系于此。

弭兵之会的召开, 更是外交艺术发挥至极峰的表征, 空前地说服晋、楚带头, 南北联盟各主要加盟国代表者鲁、蔡、卫、陈、郑、许、曹大夫聚首宋国, 缔结互不侵犯协定缓和国际战争威胁得以成功, 自此四十年间晋—楚无战争, 国际间南北势力消长中止而均衡局面一时展现。 主办史无前例的弭兵盛会的, 便是已弱国化了的地主国宋国, 以及导演者宋国的大夫向戌


春秋战国看似纷乱无章,但搞清南北轴心到东西对立演变就秒懂了(一)

春秋末期


春秋末期的中国国际, 历史主轴已自向来的中原与长江中流域移至长江下游, 为一大变局。 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右岸的吴国如日之升, 光芒尽行掩盖了先进列强

公元前506年, 寿梦之孙吴王阖闾的强大军团, 长驱直入楚国腹地, 陷掠其郢都而返。 楚国经此大打击, 虽求得秦国援助保持国家命脉, 国势一时顿陷低潮 。

公元前494年, 阖闾之子吴王夫差, 又南向征服与吴国同时勃兴以浙江北部杭州湾与会稽山间之地为本据的越国。 俘虏越王勾践为臣僚, 妻为婢。

吴国西、南两个方向攻略成功, 接续便是强力进击北方。公元前484年, 对齐国山东省境的艾陵之战大胜, 吴国雄心勃勃, 与中原争长之势形成。


春秋战国看似纷乱无章,但搞清南北轴心到东西对立演变就秒懂了(一)

越王勾践和妻子


相隔两年, 公元前482年河南省境黄池之会吴国新锐势力压倒从来的霸者晋国, 其中原盟主之愿获遂(孔子 《春秋》 绝笔前一年)。吴国霸业建立, 前后仅历时二十年, 速度可谓惊人。 不幸, 在夫差倾全国之力北上争霸之际, 忍辱负重已十多年的越国, 突从空虚的吴国后方掩袭其国都得手, 彗星似兴起的吴国又急速衰落。

再约十年后的公元前473年, 夫差自杀, 原先臣服的越王勾践倒反并灭了吴国 (孔子去世第六年)。吴、 越之兴, 是春秋历史压轴的高潮, 也以其时代过渡的性格事迹多彩多姿, 富有罗曼蒂克的魅惑力, 后世历史故事取材于此期间的特别丰富,如:

阖闾系以暗杀手段夺取王位,“专诸鱼藏剑刺王僚”;

伍员 (伍子胥)为报父仇“鞭尸”楚平王;

西施被引为中国最早的女间谍, 吴亡后西施随其恋人——亡吴主要献策人范蠡,双双隐去, 又是令人神往的剧情结局。


春秋战国看似纷乱无章,但搞清南北轴心到东西对立演变就秒懂了(一)

范蠡与西施归隐,泛舟五湖

春秋时代历史以南方吴越两国的兴替作总结, 意义至堪重视, 这正是黄河文明之光向远方照射所获又一次强力反应, 以及长江下游吴越文化向中原认同迈上康庄大道的回响。

《左传》哀公九年(前486年)条:“吴城邗,沟通江、淮”, “邗” 即今日长江要津, 江苏镇江对岸的大都市扬州, 邗江或邗沟便是今日大运河扬州至淮安的一段, 中国长距离人工运河最早纪录的开创者乃是南方吴国。 两年之后, 吴国以此运输大动脉整备而陆上与循黄海沿岸航海并行伐齐, 而有艾陵之役大捷, 海上事业于中国历史发轫, 又始自吴国

勾践灭吴, 踏袭与吴国相同的北进路线, 与复兴了的楚国势力竞相伸入山东, 而于公元前468年迁移越国国都至政治支配圈北方最前端的山东半岛东南岸, 今日青岛市以南诸城县附近 (记录中的 “琅邪台”), 南方势力第一次随军事推展而在北方植根成功, 也是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第一次倒反现象出现


春秋战国看似纷乱无章,但搞清南北轴心到东西对立演变就秒懂了(一)

春秋二胥 申包胥对伍子胥说:“您能颠覆楚国,我就一定能使楚国复兴!”


吴越文化飞跃成长的特色都指向军事。 势力后来居上一时压倒包括楚国在内所有先进国家, 而成为古代中国历史发展一大异例,凭借也端在军事

然而,太过单独扩张表面的政治、军事力, 产业根柢与楚国相较, 战国时代作品 《 尚书》 禹贡篇九州调查记录, 吴、越所在地扬州厥田惟下下, 厥赋下上上错”, 而楚国所在地荆州厥田惟下中, 厥赋上下”, 脱离社会财富支持的不平衡军事发展, 吴国毕竟不能持久, 越国结局同样仍是衰退, 春秋时代转为战国时代后的公元前334年, 还是被楚国并灭


总结春秋时代的南北形势而言, 黄河文明导航下的南方开始欣欣向荣, 长江中流域的历史位置, 比重已堪与中原抗衡, 今日中国最现代化地区的长江下流文化, 其跃进也正开始。 虽然如此, 经历战国时代以届中国统一阶段, 江南吴越仍不代表南方, 南方的代表者仍是楚, 以及统一中国的力量也非出自楚,而仍恃中国文明母体的北方


春秋战国看似纷乱无章,但搞清南北轴心到东西对立演变就秒懂了(一)

姚著中国史 姚大中 著 华夏出版社


士人风骨凸显,工匠精神雕琢,民国大家遗风

“中国历史是伟大的,但没落的世家子而尽缅怀昔日荣华,表示的惟是懦弱。知耻庶近乎勇。忘怀历史的民族注定灭亡,顾影自怜或自怨自艾,又或只会自打嘴巴,同样为没出息。”——姚大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