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概述(三)——春秋争霸

 邓超越梦想 2017-03-10

春秋时期,周天子地位逐渐衰退,但基本上在名义上还是各诸侯的共主。几个强大的诸侯国先后成为霸主,大国之间为争霸而大打出手。春秋有五霸,一般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五人,第二种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五人。下面简要介绍春秋时期发生的有关争霸的重大事件。


郑庄公崭露头角

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姬寤生)平定了其弟共叔段的叛乱。此后,庄公的野心不断膨胀,公然派人去割掉周王畿(即周王室直属的地区)的麦子,与王室关系恶化,最终在前707年爆发繻葛(今河南长葛北)之战。郑庄公击败周桓王,周天子威严扫地。郑庄公作为第一个敢和周天子叫板并且胜利的诸侯,可以说是正式拉开了春秋历史的大幕。


《春秋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所载历史起于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止于公元前468年(鲁悼公十四年)。


齐桓公称霸

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公子小白最后夺取君位,即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应当注意的是,战国亦有齐桓公,田氏),并杀死逃亡的公子纠。在鲍叔牙的劝说下,他重用本是公子纠属下的管仲为相,凭借齐国滨海的鱼盐之利,发展经济,国力大增。管仲又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即联合各诸侯国,名义上尊崇周天子,对外抵御戎狄和蛮夷的进攻。当时狄人于前661年、前660年前后攻打邢国和卫国,齐桓公出兵援救。当时楚国也在对外扩张,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便率诸侯讨伐楚的盟国蔡国,又意图对楚国兴师问罪。前651年,齐桓公与各诸侯在葵丘(今河南兰考)举行会盟,成为霸主。管仲死后,齐桓公宠用奸臣。在桓公死后,齐国很快失去霸主地位。


晋国崛起与晋文公称霸

公元前678年,早先分封到曲沃的晋国小宗(按照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其父爵位,其余各子则降级分封)武公灭掉了晋国的大宗,实际是对宗法制的挑战。武公之子献公时,又屠杀大宗的家族。晋献公时发生骊姬之乱,太子申生自杀,公子夷吾、重耳逃亡国外。晋献公死后,国内长期混乱,直至重耳(晋文公)即位,才结束了晋国的混乱局面。晋文公励精图治,晋国很快强大起来。公元前635年,周王室发生内乱,被晋文公率兵平定。公元前632年,晋文公更是在城濮(一说在今河南陈留,一说在今山东鄄城西南)大败楚军,声威大振。战后晋文公举行践土(今河南境内)之盟,成为霸主。晋文公死后,晋国仍然保持霸主地位。


秦穆公

秦国在与西戎的战争中,逐渐拓展了自己的疆域。秦穆公(嬴任好)即位后,任用了如百里奚、蹇叔、由余等贤臣,向西吞并戎族小国,扩地千里;向东则试图夺取今陕西东部的“河西”之地,但因晋国强大,东进并不顺利。前645年,晋惠公曾在韩原(今山西河津东)之战中被秦穆公俘虏。前627年,晋文公刚死不久,秦穆公认为有机可图,派兵进攻郑国,回师途中在殽(今河南洛宁东)遭到晋军的伏击,几乎全军覆没。此后秦国又几次与晋国发生战争,尽管在前624年秦国一度获胜,但始终未能在东方有大的作为。有一种说法将秦穆公列为春秋五霸。


楚国的扩张与楚庄王称霸

公元前704年,楚国君主熊通称王,史称楚武王,表明与周朝分庭抗礼。此后在江汉地区不断消灭周边小国,如邓、息、六等国。楚成王时,已经纵横江汉,威胁到周王室的安全,又于前638年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县北)之战大败宋襄公,但在城濮之战中失败。到楚庄王(熊侣)时,楚国国力进一步提升,开始称霸中原。前606年,楚庄王曾伐陆浑之戎(今河南西南部),在周王畿郊外阅兵,并派人问周的九鼎轻重。前597年,楚庄王在邲(今河南荥阳北)大败晋军,追击到黄河岸边,达到霸业的顶峰。


齐晋鞌之战

晋在襄公之后,因献公、骊姬时的内乱造成公族势力(同姓家族)弱小,异姓卿大夫势力坐大,而在邲之战中,就是因为将帅不合导致失败。齐国看到晋国开始衰落,在外交上藐视晋国,又去进攻鲁、卫等姬姓国。公元前589年,晋景公派郤克、韩厥等人率兵讨伐齐国,在鞌(同鞍字,今山东济南西北)大败齐军,差点俘虏了齐顷公。这说明晋国在北方的地位仍然是难以撼动的。


春秋车战图。鞌之战时,齐顷公扮成驾车人逃脱。


晋楚鄢陵之战与弭兵之会

到公元前6世纪中叶,由于晋、楚长期争霸和两国内部矛盾日渐严重,使得这两国都开始对争霸力不从心。在宋国华元等人的调停下,前579年晋楚两国在宋国举行了弭兵之会。

但在前575年,因为郑国背晋归楚,晋厉公派兵在鄢陵(今河南鄢陵)大败楚军。晋厉公自以为实力强大,企图清除国内的异姓卿大夫势力,结果在公元前571年被卿大夫栾书、中行偃杀死。

前546年,宋国向戌又在宋都商丘召开了一次弭兵之会,晋、楚、齐、秦、宋、郑、卫、鲁等十四国约定,齐、秦两国以外,中原各诸侯国同时承认晋、楚两国的霸主地位。这一次弭兵之会后,晋楚间的战争大为减少,但各国的内讧和东南方吴、越的崛起逐渐成为新的焦点。


吴国的崛起与破楚

吴国本来是被中原各国看作是蛮夷一样的国家。楚的申公巫臣逃难到晋国,发誓要报复楚国,于是便到吴国去,教给吴国人中原的战术和战车,使吴国强大起来,侵扰楚国,作为晋国在南方的盟友。吴王阖闾即位后,任用与楚国有切齿之仇的伍子胥,以及著名军事家孙武,出兵攻楚,于前506年攻入楚都郢(今湖北荆州),楚昭王逃亡。伍子胥掘开仇人楚平王的陵墓,鞭尸三百。但因吴国发生内乱,加上秦国在楚臣申包胥的恳求下出兵援救,阖闾被迫退兵。楚国因此也元气大伤。楚国又联结吴国东南的越国,牵制吴国。公元前497年,越王勾践在檇李(今浙江嘉兴西南)击败吴王阖闾,阖闾伤重而死。


卧薪尝胆

吴王夫差在其父阖闾死后,发誓复仇,于前494年大败越国,勾践投降。然而夫差不听伍子胥的谏言灭掉越国,自以为越国会俯首帖耳。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划复仇。前482年,夫差参加黄池(今河南封丘南)之会,越军攻入姑苏,杀死吴太子。夫差闻讯仓促回国,与越国议和。此后吴国一再败于越国,前473年被越灭掉,夫差自杀。勾践在灭吴之后,又北上争霸,成为春秋最后一个霸主。


卧薪尝胆。尽管这个成语激励后人奋发图强,但后世对于勾践的评价仍褒贬不一。


春秋晚期乱局

春秋晚期,由于晋、楚的衰落,以及长久以来诸侯与卿大夫阶层的腐朽没落,使得局面更加混乱。晋国的权力已经落入六卿(春秋晚期为范氏、中行氏、智氏、赵氏、韩氏、魏氏)之手,齐国则是田氏家族逐渐掌握大权,最终取代姜氏。此外,众多小国也爆发了内乱。

与此同时,战争也变得更加残酷。春秋早期,一个国家遭到重大打击后,仍会被勒令纳贡臣服,成为附庸而不至于被灭,但到了春秋晚期,楚国灭陈、蔡,宋国灭曹,越国灭吴,之后晋国内部韩赵魏三家灭智氏,瓜分晋国,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这迫使在残酷斗争中生存下来的国家不得不寻求新的强国之路,革除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的弊端,为统一天下做准备。这就是战国时代的历史背景。

 

作者:卜庸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