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五霸”为何只有三人无争议入选?

 思明居士 2019-04-25


鄙人首次听闻春秋五霸之名,是在初中的历史课上: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和宋襄公。很多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秦穆公和宋襄公根本不是霸主。应以越王勾践和吴王阖闾来代替之。   

今日鄙人献上拙文一篇,再议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的霸主,有三大标志:

一是取得争霸战的胜利或不战而屈人之兵;二是以霸主身份大会诸侯;三是被周天子承认和册封。

秦穆公和宋襄公从来没有取得争霸战的胜利。也没有以霸主身份大会诸侯。秦穆公只参加过一次会盟。是晋文公以霸主身份大会诸侯时。秦穆公做了一次小弟。

下面就说一说春秋时期真正的霸主。

一、齐桓公。   

据《左传》记载:鲁庄公九年,周庄王十二年,即公元前685年。齐王死后,鲁庄公欲扶持公子纠为齐王,但公子小白先入齐为王。周历八月二十四,鲁军与齐军战于乾时,鲁师败绩。鲁国无奈,只得将公子纠交给齐国。齐王小白杀之。公子小白即齐桓公。  

自此,鲁国与齐国结怨。次年,齐国联合宋国攻打鲁国。鲁国在长勺大败齐师。接着又在乘丘大败宋军。   

明年,宋军再次伐鲁。鲁国再次胜之。   

可见,此时的齐国政局不稳,再加上鲁庄公有才干,凭借一己之力,与齐、宋联军对抗。不落下风。   

直至鲁庄公十五年,即公元前679年,鲁国归附齐国,齐国才开始走向霸主之路。齐桓公连续两年会盟诸侯。与会的诸侯从三五个,增加至七八个,齐国的威信渐渐增强。   

奠定齐桓公霸主地位的事件有二:一是帮卫国复国;二是讨伐楚国,迫使楚国退兵纳贡。

鲁闵公二年,公元前660年,狄人侵卫,卫师败绩,遂灭卫。齐桓公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保护着卫文公及卫国遗民在曹地重新建国。 在齐国的协助下,以及卫文公的励精图治之下,卫国终于复兴,最终成为与鲁、郑、宋并肩的二等强国。   

此时,有力量与齐国争霸的,唯有南方的楚国。  

鲁僖公四年,即公元前656年,齐桓公联合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国侵蔡,蔡师溃败。遂伐楚,驻扎于泾。楚王派使者至泾,问其为何伐楚?  管仲借口称楚国没有向周天子进贡。楚使认罪,称立即向天子进贡。  

鲁僖公九年,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此次会盟,周天子派太宰参与会盟,正式承认了齐候的霸主地位。  

齐桓公以霸主身份大会诸侯,并且打压了楚国嚣张气焰,不战而屈人之兵。还扶危救困,主持公道,助卫复国。更被周天子正式承认和册封。可谓100分的霸主。   

管仲去世后,齐国便失去了号令诸侯能力。甚至在鲁僖公二十六年,即公元前634年,齐国伐鲁,鲁国击退齐师。不久卫国伐齐。年终之际,鲁僖公以楚师伐齐,取谷地。此时,齐国不但威信尽失,还被各个诸侯轮番狂揍。  

齐国失去霸权后,至晋楚城濮之战爆发,在齐、晋、楚三强中,楚国稍稍占优势。但没有真正的霸主。直至鲁僖公二十八年,春秋时期的第二位霸主才横空出世。

 二、晋文公。  

重耳经过十九年的流亡,终于回到晋国当上国君。此时,由于齐国失去了霸主地位,以卫国为代表的几个诸侯转向楚国。  

鲁僖公二十八年,即公元前632年,晋国侵曹、伐卫。楚人救卫。四月初二,晋文公帅齐师、宋师、秦师与楚军战于城濮,楚师败绩。

五月十六,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 晋文公献楚俘于周天子:兵车一百剩,步卒一千人。周天子正式任命晋文公为霸主,赋予他征讨诸侯的权利。  

与齐国短暂的霸主不同,晋国的霸业长盛不衰,达140年。   

晋文公与齐桓公一样,不但大会诸侯,还被周天子正式册封。都是满分霸主。

三、楚庄王。   

从鲁宣公元年至十一年,晋国五次伐郑,楚国七次加兵。鲁宣公十一年,即公元前598年,楚子再次伐郑,郑公子去疾(子良)提出了“与其来者可也”的外交策略。即谁来伐我,我就归顺谁。于是,郑楚结盟。郑在于楚结盟的同时,也事晋国。   

次年,楚子伐郑,揭开了邲之战的序幕。楚国围郑三月,而克之。郑襄公脱去上衣,表示愿认罪服罚。郑国派贤大夫子良入楚为人质。郑楚结盟。   

夏六月,晋师救郑。至黄河,听闻郑国已经与楚国结盟。三军统帅荀林父与士会等诸位大夫都认为晋师长途奔波,而楚师休整多时。主张撤军,等待恰当的时机,再来伐郑。  

唯独先毂主张继续伐郑,但遭到了众大夫的一致反对。固执的先毂独自率领自己的部队渡过黄河。   

知庄子称,先毂必败无疑。韩厥对荀林父说:你作为统帅,先毂战败,你也有责任。于是,荀林父帅晋师支援先毂。   

由于先毂不听主帅号令,在邲之中,晋师败绩。次年,晋人诛杀先毂,并灭其族。  

晋国此时正在积蓄力量:当年六月,晋荀林父败赤狄于曲梁,继而灭璐。次年,晋灭赤狄。

虽获得晋楚争霸战的胜利,但亲楚的只有郑、陈、蔡少数诸侯。大多数诸侯依然亲附晋国。

鲁宣公十五年,楚国大举伐宋,围宋九月。宋都易子而食。宋国无奈,只好派华元入楚为人质,并与楚国结盟。宋楚结盟后,诸侯纷纷背晋亲楚。  

鲁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楚国大会诸侯于蜀。鲁、齐、秦、宋、郑、卫、陈等诸侯参与会盟。楚庄王终于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三位霸主。   

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楚国称霸的时间是从邲之战胜利开始,到鄢陵之战失败结束。其实不然,三年之后,以宋为代表的诸侯又纷纷亲晋。鲁成公五年,晋会合鲁、宋、卫、曹伐郑。郑晋结盟。楚子伐郑。诸侯救郑……又一番拉锯战在郑国上演。   

由于晋国在鞍之战中战胜齐国,齐国事晋。鲁成公七年,楚国伐郑之时,齐国会合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救郑。

鄢陵之战前,晋国主持了一次大规模会盟,不但有宋、卫、郑、鲁四个二等强国,亦有齐国参加。郑国还讨伐楚,取新石。   

由上可知,在鄢陵之战前,楚国已经失去了霸主地位。楚国称霸的时间并非史学界公认十几年,而是仅有短短的三年。   

也就是说,楚庄王这个霸主是十分短暂的。并且没有被周天子正式册封。如果说齐桓公和晋文公都是100分的满分霸主。那楚庄王最多是66.67分的及格霸主。   

四、无道霸主——晋厉公。   

楚国为了重振霸权,将汝阴之田割让给郑国,请求与郑结盟。当年,晋楚鄢陵之战爆发,晋军大败楚、郑之师。楚王被射中一目,郑君险些被俘。   

当年秋,晋国大会诸侯于沙随。次年,再次会盟于柯陵。   

鄢陵之战的胜利后,晋国国力越来越强。逐渐成为春秋时期,唯一的超级大国。   

晋厉公虽然是一位无道之君。但他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满分霸主。   

晋厉公被弑后,悼公即位。晋悼公是晋国第一明君,在晋国君臣的共同努力下,使晋国的国力达到鼎盛。楚国再也无力与晋国争霸。

六、春秋最强霸主——晋悼公。   

公元前573年,无道之君晋厉公被杀。年仅14岁的晋悼公即位,于是“命百官,施舍,赈鳏寡,救灾患,薄赋敛,节器用,时用民。”晋国政通人和,民无怨言,诸侯亲附。晋悼公五年,合狄戎,修民事,田以时。   

数年后,晋国无积滞,亦无困人,公无禁利,亦无奸民,器用不作,车服从给。君臣恭谨礼让。   

在悼公时期,在大国夹缝中生存的郑国。彻底倒向晋国。

晋国再次伐楚。此时,晋国的国力达到巅峰期,政治清明,君明臣忠。诸侯亲附。此次伐郑所集结的兵力,为春秋时期历次战争之最。楚国自知无法与之抗衡,故不敢出兵救郑。此次晋国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   

晋悼公更是在八年之内,九合诸侯,晋国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威信及号召力,都到远远超过桓公之齐国、文公之晋国和庄王之楚国。

六、晋平公。

但在凡有气血,必有争心的大争之世。楚国的国力虽然无法与晋国抗衡,争霸的意志和决心不灭!

鲁襄公十六年,周灵王十五年,即公元前557年。晋悼公去逝,晋平公即位。

平公即位后,立即大会诸侯于湨梁。宋、鲁、郑、卫四个二等强国全部与会,此外还有曹、莒、邾、薛、杞等诸侯参加。

此时,楚国暗中与齐国结盟。希望趁晋悼公去世,晋国新君即位之际。恢复楚国的霸业。因此,齐国没有参加晋国主持的此次会盟。

为了稳定局势,晋国荀偃、栾魇率师伐楚,晋楚战于湛阪,楚师败绩。

齐国趁晋楚交战之时,数次攻打鲁国北鄙。齐鲁之间数次北鄙之战,并非齐鲁争霸战,而是属于晋楚争霸战。

晋平公三年,晋国帅鲁、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等国伐齐。齐晋爆发平阴之役,齐国大败。

楚国也趁晋国攻打齐国之际,攻打郑国,驻扎于鱼陵。晋国乐师及众位贤大夫占卜:“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晋国并未救援。果然,天寒多雨,楚军冻死者众,楚师只得撤军。

晋平公四年,晋侯请于周天子,天子追赏之大路,使以行。

晋平公五年,晋国大会诸侯于澶渊,不但鲁、宋、卫、郑四个二等强国和众多三流小国参加,就连一等强国的齐国也与会。

楚国挑战晋国霸权再次失败。晋国霸主地位依然固若金汤。

春秋时期,国力处于绝对优势的超级霸主,当有三位:晋厉公、晋悼公和晋平公。

七、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众所周知。不再赘述。

春秋之世的最强霸主,无疑是八年之内。九合诸侯的晋悼公。晋悼公时期的晋国,就如同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和20世纪的美国。

2 赞 2评论
分享
举报

春秋五霸有不同的说法,主要是两种,其一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其二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两种不同的版本,只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三人无争议入选,其余两名霸主,各有各有说法。与其他雄君相比,齐桓公、晋文公与楚庄王又胜在哪呢?

第一,什么是霸业?

首先要明确何为霸业。

春秋五霸,又称为春秋五伯。霸就是伯的意思,伯就是“侯伯”,指诸侯之长。那么怎样才算是诸侯之长呢?

在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是郑庄公,但他并没有入选五霸,因为的霸业是纯靠武力支撑的,尽管打败周边的所有对手,但并没有得到众诸侯的拥护。真正的霸业是从齐桓公开始的,管仲设计了一种新型国际关系,就是召集诸侯会议,成立诸侯联盟。用现在的话说,霸主就是诸侯会议联席主席,就是联盟中的头头。

这种模式是齐国首创的。公元前681年,齐桓公主持北杏会议,这是他召开的第一次诸侯峰会,共有五个国家参加。两年后的鄄城会议,宋国、陈国、卫国、郑国等都参加了,周天子还专门派出代表参加,故而此次会议,被认为是齐桓公霸业的开端。

所以,霸主不仅仅是凭恃武力,得到诸侯拥护,主持诸侯峰会,这才是更重要的。

第二,齐桓公、晋文公与楚庄王,在诸侯联盟中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三位名君,都把国家的带入鼎盛,国力非常强大,武力值很高。

比如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齐国战斗在攘夷的最前线,联合华夏诸国,抵御外夷侵犯,赢得诸侯的尊重。他的伟大事业,可概括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九合诸侯意指多次召集诸侯国会议。在古文中“九”字经常是虚指,泛指“多”的意思,根据钱穆《国史大纲》统计,齐桓公主持召开诸侯会议多达十五次。

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国,一跃成为华夏之领袖。他仍然沿用齐桓公的称霸模式,在打败楚国后,于郑国的践土召开诸侯峰会,参加会议的有晋、鲁、齐、宋、蔡、郑、莒、卫八个国家。这是继齐桓公“九合诸侯”后的又一次重大国际会议,齐桓公开创的以诸侯会盟为主的霸业模式得以延续。

第二次会议在晋国的温地举行。与会的国家包括晋、鲁、齐、宋、蔡、郑、陈、莒、邾、秦十个国家。这次会议决议的精神,是对不顺从的国家实施军事打击,确立诸侯会盟在国际事务中扮演联合国的角色。这两次重要会议,确立了晋文公霸主不可动摇的地位。

在晋文公之后,天下格局明朗化,即晋、楚两强争霸。晋国与楚国各自拥有一批诸侯国,我们可能称之为“中原联盟”与“南方联盟”。晋国是中原联盟无可争议的霸主,而楚国则是南方联盟的老大。在楚国历史上,楚庄王是最杰出的一人。在邲之战大败晋师后,楚庄王几乎无敌于天下。

无论是齐桓公、晋文公或楚庄王,都是左右天下大势的关键人物。而其他几位霸主,与此三人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

第三,其他几位霸主,都不具备全局性的影响力

下面我来分析一下秦穆公、宋襄公、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为什么霸业不及上述三人。

宋襄公就不必说了,稀里糊涂被选入五霸。他武功平平,也没什么影响力,为什么会入选呢?因为齐桓公死后,国际权力出现一个真空期,当时宋襄公是齐桓公的头号追随者,自认为诸侯盟主,非自己莫属。于是他召集几个小诸侯,召开国际会议,风光了几天。后世有些人便认为宋襄公继承齐桓公衣钵,也推他为霸主,其实非常勉强。

秦穆公无疑是春秋时代最伟大的君主之一,但他倒霉之处,是遇到了一个崛起中的晋国,在崤山之战后,秦国东进中原的路就被晋国给切断了。尽管秦穆公后来“遂霸西戎”,但是其在中原的影响力几乎为零,其霸业属于自嗨型,东方诸侯没一个鸟他的。

吴王阖闾创造了奇迹,几乎把百年霸主楚国给灭了,吴国雄起于东南,着实是伟大的人物。然而,吴国当时被视为文化落后、带有浓厚蛮夷色彩的诸侯,对整个政治重心中原的影响力是很有限的。诸夏视吴国为异类,故而吴国实力虽强,并没有几个诸侯愿意尊他为盟主。

越王勾践的情况,与吴王阖闾类似。勾践灭掉当时雄极一时的吴国,又创造了一个历史奇迹。勾践不失时宜地会齐、晋诸侯于徐州,并致贡于周。周元王封勾践为伯,这意味着周王室承认越为诸侯之长,只是这种任命象征性的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越国的影响力,也只限于东南,当时实际上真正领袖诸侯的,仍然是雄踞北方的晋国。因此,越王勾践虽也称为“霸主”,但不备具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那种跺跺脚便天下震动的能力。

展开全部

关于“春秋五霸”的说法,中国历史教科书里面有两种,第一种是来源于《史记索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第二种来源于《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按照这两种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三人没有争议。

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种说法是否正确:1.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在“春秋五霸”当中,绝对是无人能及,这个毫无疑问。2.宋襄公:因为护送齐桓公的儿子齐孝公回国继位,当时齐国霸权衰落,于是就想代替齐桓公称霸。因为没有威信,就利用楚国威慑其他诸侯国。结果会盟时被楚成王抓了起来,在鲁僖公的调停下才被释放。回国后,宋襄公讨伐郑国,楚国出兵救援。在“泓水之战”当中,宋襄公被楚国射伤,次年因伤势过重而亡。所以,宋襄公就是一个凑数的,根本没有称霸成功。3.晋文公:在外流浪了19年,期间到齐国,齐桓公死后齐国内乱才离开。后来到了楚国,楚成王款待了他。晋国在晋献公死后,晋国的政局就不稳,最后秦穆公因为争霸需要护送晋文公回国继位。晋文公继位以后,在城濮之战打败了南方的强楚,成为春秋霸主。

4.秦穆公:秦穆公一直有称霸中原的野心,但是晋文公回国继位以后,打败了楚国,秦穆公称霸的梦也破灭了。不过晋文公在位时间不长,做国君八年后去世。秦国又做起了争霸梦,结果长途偷袭郑国的时候被暴露,秦军回国的时候经过崤山的时候遭到晋国的伏击,全军覆没。此后的秦国,失去了争霸中原的实力。于是,转向称霸西戎,成为西戎霸主。5.楚庄王:其实,楚国在南方的军事实力都很强,中原国家都害怕楚国。只是,晋文公以后,晋国实在太强,所以被晋国压制。总之,晋文公死后,晋国一直与楚国打仗。从公元前632年,晋文公称霸开始,到公元前597年“邲之战”,楚国成为霸主用了35年。楚庄王去世以后,楚国霸权逐渐衰落,中原都是晋国一览独大。

6.吴王阖闾:吴王阖闾是通过暗杀而继承王位的,公元前515年,吴王阖闾派专诸刺杀吴王僚,夺取吴国王位。期间任用楚国伍子胥为相,以齐国人孙武为将军,于公元前506年,攻破楚国首都。最后,楚国在秦国的援救下复国。后来,吴王阖闾在于越国的作战当中受伤,不久去世。儿子夫差继位,很快围困了越国,越王勾践向吴国称臣。按理说,阖闾是没有称霸的,就进攻了一个楚国,曾占领了楚国的首都,让其威震中原。7.越王勾践:勾践在位的时候曾打败国吴国,不过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励精图治很快又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向吴王夫差称臣,越王到了吴国卧薪尝胆,发誓灭吴。后来,越国使用美人计,夫差将勾践放了回去。勾践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招兵买马,最终打败了吴国并称霸中原。勾践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名霸主。

最后,总结一下:如果要选霸主,我看“春秋五霸”就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四人能被列入。秦穆公勉强能进入,但是宋襄公完全就是一个凑数的,包括吴王阖闾也就打败了楚国。最终与越国交手,也吃了败仗。所以,宋襄公和吴王阖闾,根本算不上霸主。不过,晋国从晋文公开始,霸业都没有衰落。尤其是晋襄公继位以后,晋国也非常的强大,不仅仅打败楚国,还打败了秦国。比起,宋襄公和秦穆公牛逼多了。估计,是晋国的晋文公已经霸占了一个位置,不便把晋襄公再列入“春秋五霸”。所以,“春秋五霸”水分很重,我觉得没有争议的只有齐桓公和晋文公,其他的基本有争议,小伙伴们觉得呢?

展开全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