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信传言、导致脑缺血复发 徐先生,69岁,春节前因反复左侧肢体无力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前患脑梗死,经医院救治后恢复,完全可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头4年,他每天按医生的医嘱口服降压、降脂和抗血小板药物。为什么突然脑缺血发作?我详细询问病史后,得到了一些病历记载之外的信息。患者告诉我:“听说田七粉可以预防脑卒中,没有副作用,就每天加用田七粉,算下来,至少吃了16~17斤田七粉”。
近一年,身边的朋友告诉他,阿司匹林和降脂药天天吃不好,吃两个月,再吃2个月的田七粉,这种交替使用药物,副作用小,疗效好。入院前期,他干脆停了阿司匹林和降脂药物,只用田七粉了。
近几周患者突然阵发性左侧肢体无力,并伴有头晕和视物模糊,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和数十分钟不等。我院门诊以:短暂脑缺血发作;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收入院。入院时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3.53mmol/L(中风后应降至1.8mmol/L以下)。好在及时入院治疗,避免了一次脑梗死的发生。
因为涉及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能否坚持下去的问题,我和医生们专门讨论了为什么许多患者出院后就停了预防中风的药物?而是听从一些所谓“朋友”的推荐?换成没有经过临床研究验证的保健品呢?同我一起查房的2位医生告诉我,现在田七粉的推销太厉害了,她们家中也有亲属在吃田七粉预防中风,根本听不进她们的劝告。 网上的调查结果堪忧 为了解人们预防脑卒中时首先选择田七粉还是阿司匹林?我们在本公众号搞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有219人投票,其中医务人员108人,非医务人员111人,医务人员预防脑卒中选用阿司匹林为63.95%,选择田七粉的为36.1%。非医务人员认为田七粉有效的为57.66%,认为阿司匹林有效的为42.3%。具体结果详见下图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非医务人员中,首先选择田七粉预防中风的占绝大多数(57.66%),即使医务人员中首先选择田七粉的也占有较高的比例(36.1%)。当然,在我们的微信朋友圈中不乏中医和护理专业的朋友,但如此大比例首选田七粉预防脑卒中实在令我们感到意外。在循证医学为证据的年代,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也真是无语了。 预防中风,阿司匹林与田七粉那个靠谱? 既然这么多人相信田七粉有预防脑卒中的作用,那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田七粉(其实就是三七粉)的确切功效。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田七粉的药品说明书里的适应症写到: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田七粉的适应症中并没有与中风相关的内容。
那么何来服用三七粉预防中风一说呢? 部分中医学观点认为三七粉长期服用可以软化血管,预防各种心脑血管病,在治疗心脑血管病、降血脂等方面有疗效。 部分基础研究显示三七总皂苷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心肌保护和抗心律失常作用,有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还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但这些研究均为体外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的初步结果,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的证据。 这些初步的研究结果,距离规范的临床研究还的差很远,在没有严谨的科学实验证据,也没有规范的临床研究和安全性的评估前提下,就这么用于大规模人群中预防脑卒中,按现代医学的药物实验标准是完全违背伦理的,也违背了全球医学界遵循的《赫尔辛基宣言》:“在进行人体医学研究时,应将受试者的利益置于科学及社会利益之上”。 充分的证据 而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是不可置疑的,也是临床研究证据最充分的一个药物。目前有超过 200 个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证据支持,世界各国的指南一致推荐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事件预防。 尽管近年有三个阿司匹林的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ARRIVE、ASCEND、ASPREE)对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中心血管疾病的获益提出了异议,但这仅限于一级预防,并没有动摇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地位。
徐先生正是听信了所谓“朋友”的建议,停用了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关键药物阿司匹林和他汀类降脂药物,改用田七粉预防中风。入院时徐先生的血脂检查结果也证实了病人停用他汀药物带来的后果,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为3.53mmol/L,远高于卒中二级预防所要求低密度脂蛋白没低于1.8mmol/L的目标值。这些都是导致徐先生脑缺血复发的关键因素。
近几年,我在门诊经常可以遇到脑卒中后复诊的老年病人,他们在所谓“朋友”的“好心”推荐下,停用了目前全球遵循的脑卒中二级预防推荐的药物,换成没有任何临床研究证据(特指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的田七粉,导致脑卒中的复发,既赔了身体又赔了金钱。
起初,我还认为这些仅是偶然的个案,是少数老年人被人盅惑的结果。但通过此次网络健康知识的调查,我才认识到这不是个别的现象了。在我们调查的人群中如此高比例选择不靠谱的保健品,相信不科学的脑卒中预防措施,恐怕不能用少数人被误导来解释了。看来提高全社会的健康知识水平,我们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重而道远。
但愿看过此文的朋友,不在轻信“朋友”的“好心”推荐,去选择一些不靠谱的保健品来代替专科医生开的药物。目前所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国际和国内规范化用药指南,所有被推荐的药物都经过科学和严谨的临床研究证实的,尽管不是无懈可击,但在现阶段只有它们才是最合理的。 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途中,既然有阳光大道,我们为什么选择独木桥? 褚晓凡教授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顾问医师。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深圳市高层次地方级领军人才。 擅长:脑血管疾病、头痛与头晕、重症肌无力、癫痫、帕金森氏病、周围神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