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术课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19-02-22

当代社会高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爆炸,信息激增,学校教育日益重视学生才能发展的同时,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能体现它的重要性。美术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为学生一生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小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强调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强调美术教育对学生身心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培养学生的美德教育、审美能力、自信心、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

一、美术教育对美德的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的文化和道德观念,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所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对学生美的熏陶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美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当前美术课的重要内容。由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人们的思想内容、生活方式、价值、幸福观等都发生了变化,当然这些变化也正在影响着我们的学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已经在慢慢的侵蚀着小学生的心灵。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些孩子已经不知道谦让的美德、尊老爱幼的传统、互帮互助风气,拥有的只是物质攀比的虚荣心理、一切向钱看的价值取向、怕脏怕累的行为准则……更有甚者有些小朋友连如何孝敬父母都不知道,这多让人心寒啊。难道这就是经济高度发展、物质极度丰富后的结果吗?当然了我们对此要坚决说“不”,让中华美德在我们这一代继续传承下去。

二、美术教育对审美能力的促进作用

人的审美感官主要靠的就是我们的视觉,通过视觉我们能看到各种形状、各种色彩美的东西,当然也能看到一些不够美的或不太美的东西,因此我们必须有意识的培养他们这方面的技能,让他们对色彩有感知能力;对形状有感悟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欣赏水平,引起愉快的体验,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审美能力。因为各个年龄段的人对美的判别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对待事物也不能一刀切,尤其对于这些小学生而言,毕竟他们学画的时间尚短,加之他们手部肌肉还没发育完全,缺乏一定的协调性,因此在“形”的处理上就没有成人那么到位,基于这点我们美术教育就侧重于对色彩的培养,让他们在形状这一块自由的发挥,当然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略微指点,也只有这样才能给成人一些意想不到的画面,达到较好的效果。

其次美术教育不仅只是一种欣赏活动,它还是一个多变的、互动的趣味活动,在这样的一个活动中可以运用多种形式来表现美,譬如吹画、染色、喷洒、印、画等,而正因为它有许多表现形式所以学生在运用的时候肯定会对其进行选择,毕竟在他们心中也希望完成一件满意的作品,让别人关注他,从中获的成就感,久而久之,他们在美术教育活动中也就会慢慢养成自己的审美准则,哪些适合做哪些适合画哪些适合染……这样他们在美术教育活动才能提高鉴赏美的能力,为审美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并有利于在以后的创作中融会贯通地运用。

三、美术教育对学生自信心的促进作用

所谓自信心是指人相信自己的一种心理状态。一个自信的人往往具有乐观开朗、坦荡豁达的品质,敢于创新,它是一个人得以成功所必备的心理特征。从这一点我们就能看出自信心对每一个人都是如此的重要,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就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而小学阶段作为人生起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阶段就显得尤为突出,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那我绝对有理由相信那会影响到他的一生。

美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它有视觉优势,可以让学生在美术欣赏中得到享受;其次它有教学优势,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次它有自由创作的优势,可以把想象变成“现实”以此来满足自己的心愿;还有它还有非必然性优势,即打破了一好全好的常规,就是我们平时常认为的只要是语、数、外都优秀的学生那其它学科也必然优秀的错觉。在美术这一块是行不通的,有些学生语、数、外的成绩不好但画画却出奇的棒,就能证明这一点。

四、美术教育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促进作用

我们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的方向一直是如何体现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其课堂教学要充满想象,充满探索性与体验性。而要学会创造就必须先得学会用创造性的思维来思考。创造性思维的最根本特征在于敢于探索,敢于创造,敢于怀疑,敢于追求。能产生非凡的思维能力。这对美术教育而言却正好提供了这样的舞台。因为我们美术作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独创性体现出来的,是个性的产物,即现实所谓的孤品,我们可以看一下历史上留下来的巨作,哪一个不是孤品,当然我不否认那些作品所反映出的历史价值及其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这样的作品同时出现十件、二十件、一百件或更多,那这样的作品能称得上是巨作吗?那美术教育是如何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呢?我觉得有如下三点:

首先,通过美术教育的大胆求异方式来促进创造性思维。同是一种事物,每个人都会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特情感体验,作为我们基础美术教育工作者也正是抓住了这稍纵即逝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自己的眼光来看来感受身边的每一件事。力求做到大胆求异,从而用美术教育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像这样的例子在我的教学过程当中举不胜举,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男孩子的画,他画的是一幅老师责骂学生的画,在画面当中他把老师画的很大很大,而且还很“凶”,挨骂的学生呢,则显的很小,更有趣的是还给人一种“认错”的错觉,虽然这幅画画的效果不是很好,但却与其他学生画的截然不同,不是那种千篇一律、大同小异的画面,可就是这样的一张画打动了我,从这张画中你就能看出这件事就是真实的发生在那位男同学身上而不像其他学生那样可能就是“偷”别人是事件。从这个例子中我们能看出大胆求异对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很有效的。

其次,美术教育中的多角度思考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思考是人类所拥有的一项高级技能。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能看见生活中的一面而忽视其他方面,形成了封闭狭隘的思想。在美术教育中我们会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生活,认识事物,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思考,实现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的发展。就好比有一次,我要求学生们画一幅有关太阳的画,面对这样的作业,学生们受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心理特征等影响,多数只会画一些普通的圆形太阳,对此,我就引导学生自由选材、多角度去创作,最后学生的作品有用红豆、绿豆粘的,也有画的,还有撕的……,从外型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椭圆的、扭曲、环绕的等等,总之一句话让人看了耳目一新,实践证明,美术教育的确能促进学生的多角度思考,进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最后,美术教育中的想象同样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是当前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我们在美术教育活动中不可避免的要用到想象,就如同吃饭时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用筷子一样。如果美术教育中缺少了它那我真不敢去想象会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美术教育中的想象就是要求我们放开思维的束缚,让我们的思绪遨游在天际。其实当我们在想象的同时就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束缚,思维在一瞬间就飘移开来,传统的框架就无法再限制我们,这就难免会创造出一些新生的“事物”久而久之,这对人的思维就将产生一次大的飞跃,学会用不同的眼光、思维来看待这个世界,这就完成了一个从想象到创造性思维的蜕变过程。

五、美术教育对小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促进作用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今天,美术教育与语、数、外等其他学科一样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他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体现了美术知识的广泛性。翻开教材,单就用笔而言,就有铅笔画、钢笔画、毛笔画、彩笔画等;就构图而言又有单一、复合和连环之分;就色彩而言又有素描、水墨、油画棒等。其次,在认识这些常识的基础上,还同样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让美术教育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里所说的综合运用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构图能力、动手能力。

所谓观察就是仔细查看,它是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观察能力的发展是人们思维、想像、理解、表达、发明、创造等诸多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因为美术教育是运用观察来掌握物象的形态、结构、比例、明暗、色彩的,所以受过美术教育的人具有了特殊的观察能力。例如,观察一种花,经过美术训练的人除了感受到花的美丽之外,还在脑子里留下了花的具体形状、色彩和特点。有人实验表明,估计亮度比,受过美术训练的人比不会绘画的人要准确四到五倍;观察明暗关系,受过训练的人比没受过训练的人能多看二到三个层次。美术教育活动是对小学生练就仔细观察能力的考验,我们提倡的创作一般是在对生活极其了解的基础上来实施的,而要了解就必须靠我们平时多观察,即我们所说的要想会画就必须先会观察,由先到后,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层层递进,这样才能在你的脑海中形成一个鲜明的物象,为以后的绘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里所说的构图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经过仔细观察思考、细心琢磨后获得的东西直接反映到画面上来。这样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小学生的大脑就如同计算机一样高速运转,计算出一个比较合理比较成熟的方案。就如同画一盘水果一样。如何安排水果与画面,如何使画面画得形象、丰富而又有生活意味。特别是运用到遮挡关系时,就会运用到学生的构图能力,到底是让大的放在前面呢还是让小的放在前面,又或者是小的偏移在一侧等等,这都要由学生来考虑构思,让这些物体在学生脑海中先生成一幅“初稿”之后再进行“添加删除”的活动,最终完成一幅比较满意的“构思画”当然,这样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亦非百日之工,而是在美术教育活动中长久持之以恒锻炼的结果。

美术教育活动最终还是要付诸行动的,用实践来证明它的优越性和可行性,那就势必要用到我们的手,在平时的一笔一画中锻炼我们手的灵活性和肌肉群。作为我们小学生,我们肯定处于一个成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我们的双手还没有发育到一个最佳的状态。还不能随心所欲的来帮助大脑完成一切指令,特别是一些灵活多变的事。就如同美术创作中要画一条大的波纹线。虽然这对我们成人来说不算是多大的困难但对这些小学生而言却是有困难的,他们画的波段有可能有大有小;也有可能把光滑的波段画成由折线组成的波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的发育情况对人的影响。那是不是就等于说等我们年龄大上去之后我们手的灵活性就拥有了呢?那也不一定,有些成人的手对细致的事就不一定能做好,那还必须在平时的时候对我们的手进行多方位的锻炼,包括力量、灵活方面的锻炼,而美术教育在这方面正好适时适宜的满足了小学生的身理构造需要。从握笔开始,一笔一划做起,在画的过程中体验,让时间来练就我们手的灵活性。当然学画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小学阶段的学习就有六年,在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的接触中我们的手也在发生着微妙的改变,变的比以前粗了也更有力了。手臂肌肉群也更趋发达了,虽然这是成长的必然结果可也离不开美术活动的促进作用,在持之以恒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们手的肌肉群才会“成长”的如此之好如此之快。

时代在变,教育也在变,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看到美术教育的优势,在其引领我们进入艺术殿堂的同时,它还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树立自信心,发展智力,培养小学生对周围生活中美的感受力,欣赏力,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在美术活动中练就实际操作能力,以此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最终让我们的教育得到进一步升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