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珊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五法”

 昵称15221501 2022-12-13 发布于湖北

此文发《素质教育》2017.6.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五法” 

湖北省恩施市逸夫小学   吴珊    邮编:445000

美术的本质在于创造,它是一种独特性很强的精神劳动,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而在美术课堂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困惑:学生的作品千篇一律,缺乏创造性。反思我们的教学实践,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没有得到充分地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还不强烈。那么,如何打破作品雷同的现象,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进行以下一些尝试。

1.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术教学中的绘画活动是一种“观察艺术”,美术素材的积累,离不开平时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使学生画之有物。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每一位小学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美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欣赏美术作品,让学生仔细观察作品中有什么,启发他们的感受,鼓励他们用画笔展现自己的感受;二是充分利用点、线、面装饰画面,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各种形状和大小,用丰富的表现手法,表达对周围生活的情趣;三、是找出相同点与区别点,通常把两种或三种特征相似的动物形象一起画,让学生找出它们在外形上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谈谈自己观察的感受,然后让他们动手练习绘画。 例如,把猫和老虎这两种特征相近的动物放在一起画,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种动物在外形上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导他们谈谈自己观察的感受,然后让他们动手练习画。由于学生仔细观察中对这两种动物在外形上共同点获得清晰的具体形象并渗透了自己丰富的想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事实证明,通过观察,不仅是学生的作画的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产生积极的效果。

2.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育的最高目标,在于开发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在于创造能力的发展。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创造的翅膀,也是创新思维的体现。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呆板、固定程序的习作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想象力,也不会形成创新能力。正是有了想象,学生思维更加开阔,语言更加丰富;离开想象,创新的翅膀就会折断,创新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无意夸大美术教学对人的发展作用,确实美术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且是小学生特别喜好的一种学习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组织开展创造性活动,抓住一切有利的契机,使学生深入其中,创意出新。

 创设情境,诱发联想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通过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富有吸引力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对美术内容尽快了解,产生探究欲望,明确学习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联想和想象,使学生观察到一个事物,能“纵向连环”,立即想到其反面;“横向连动”,立即想到于其相关、相似的事物。例如:在教学《恐龙世界》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了解恐龙和它们生活的环境,激发他们的兴趣,活跃思维,设置了一个多媒体动画场景:各种恐龙生活的情形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小故事,很快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兴趣。通过多媒体中声、光、色的变化和发展使学生深入其境,从而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为画出丰富的画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组画、添画,展开想象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从孩子们的心理特征、知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出发,引导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图画。通过组画、添画等形式,可以将课本内容拓宽、画活,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周末日记》一课时,老师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人物的多种姿态:如跑、跳、蹲,在同学们大概了解人物大比例的基础上,再在黑板上画出动态线进行引导,学生通过添画、组画,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逐步了解和熟悉环境布局与色彩搭配。

3.在思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术教学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思维活动贯穿于上述四者之中,它具有多向性、灵活性、新颖性等特点,对于启发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思维训练到位,创造能力也随之萌发。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进行思维活动训练,创造性地产生新思维。通过发散思维训练,使学生摆脱单向思维的束缚,从传统的临摹中转为自主创造,从而达到培养其创新思维的目的。例如装饰画中画树,学生一般只会画出春天的绿树,秋天的红树。那么可不可以画出蓝树、黑树呢?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光的角度 看,从装饰寓意手法表现,使学生明白只要画面需要,可以采用任意的颜色和表现手法。依此类推,学生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情感。事实说明:发散性思维对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益处。

4.在评价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术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在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具有示范性、指导性、权威性。教师正确的评价方式对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显示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一、问题评价,在问题情境中进行评价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了目标的指向性,就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激起参与思考、参与创新的内驱力。

其二、情感评价,情感的感染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恰恰是最难以忘怀的。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作品,进行各样的评价,如:肯定性评价、期待式评价、接纳式评价。通过不同情感的评价,使得不同个性、不同程度的学生得以发展。

 学生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对于发挥学生矫正信息的能力,有着胜过教师的作用。它可以将学生的隐性评价变为显性评价。发展学生的主体素质,老师应尽量创造自我评价的机会。如果单个学生评价不全面,则可以组织其它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让学生从评价中受到启发、开导,从而达到培养其创新思维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利用美术教学这个有利条件,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地引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儿童个性发展,是当前深化美术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实践和研究。

5、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获得,最终要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实际活动可以激发小学生广泛、强烈的好奇心,使小学生突破课本的局限,去感受和接触更为丰富的周围世界,从而产生好奇心,而强烈的好奇心正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组织小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有助于培养其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小学生的创造设想,并通过积极动脑、动手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养成有利于创造力发挥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开展美术创新活动,是创新教育直接的、现实的培养策略。在美术教学中,美术知识的学习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手段,而是提高审美能力、训练思维能力和掌握创作方法的手段,小学生的美术实际活动对其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十分有利,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应该坚持走“教学做合一”之路,促使学生知能转化。
  “教学做合一”首先要求我们要联系实际,根据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戏剧活动,这是适于各个年级课堂教学的最常用的一种方式,这种活动不仅有助于小学生发展创作能力,提高艺术素养,而且还能培养合作精神。其次,“教学做合一”要求我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只有这样,尊重小学生,美术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高才能同步,知识与能力的转化才更顺畅,小学生也才能生动活泼地学习,蓬蓬勃勃地成长。第三,“教学做合一”要求我们重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让小学生充分利用一切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像力及观察力。在动脑中动手,在动手中动脑,是提高小学生想像力,增进小学生创造力的最好方式之一。适时地开展一些绘画、书法比赛,参观各种美展,走出校门写生等活动,训练小学生审美的高雅性、广阔性和独创性。并让每个小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发挥每个学生的独创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