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鹏远:微生态与代谢综合征及消化道肿瘤

 昵称60542818 2019-02-22

2018年11月10日,在首届中国微生态医疗创新论坛上,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院长、郑州大学郑鹏远教授分享《微生态与代谢综合征及消化道肿瘤》。现将主要内容分享如下:

第一部分 肠道微生态与代谢综合征

1、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一组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以多种代谢异常发生在同一个体为特点的症候群。表现为:

糖代谢紊乱

脂代谢紊乱

肥胖或超重

高尿酸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凝血、低纤溶血症

高血压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微量白蛋白尿

有共同的预防及治疗措施,防治住一种代谢紊乱,也就有利于其他代谢紊乱的防治。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诊断标准

✦超重和(或)肥胖BMI≥25。

✦高血糖空腹血糖(FPG)≥6.1mmol/L和(或)2hPG≥7.8mmol/L,和(或)已确诊糖尿病并治疗者

✦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140/90mmHg,和(或)已确诊高血压并治疗者

✦血脂紊乱空腹血甘油三酯≥1.7mmol/L,和(或)空腹血HDL-C<0.9mmol/L(男),<1.0mmol/L(女)

具备以上4项组成成分中的3项或全部者可确诊为代谢综合征。

3、肠道菌群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

✦肠道内微生物的组成和种类可以反应出人体的健康状态

✦胃肠道微生态平衡是健康的核心

✦肠道菌群紊乱可增加机体能量储存

✦肠道菌群控制能量代谢基因表达

✦肠道菌群紊乱可引发代谢综合征

微生态调节与肥胖

1、肥胖可使菌群结构失调诱发机体慢性炎症

2、肥胖影响寿命

✦超标的体重对预期寿命存在明显的影响,肥胖程度越严重,其影响也就越大

✦超重(25<BMI<30)可使人们的预期寿命减少0~3年,肥胖(30<BMI<35)可使预期1~6年,而严重的肥胖(BMI>35)最多可使预期寿命减少约8年

✦体重超标对20~29岁的青年人影响最大,而如果是老年时期的肥胖,则预期寿命的减少相对较不明显

3、肥胖和正常人肠道菌群存在显著性差异

(1)将肥胖小鼠的粪菌移植给无菌小鼠,可导致移植后无菌小鼠体重增加,代谢改变

(2)肠道菌群紊乱是导致肥胖原因

✦从肥胖患者肠道分离一株产生内毒素的细菌—阴沟肠杆菌的肠道细菌是造成肥胖的元凶之一

✦阴沟杆菌干预无菌小鼠后,小鼠变得肥胖并且产生胰岛素抵抗,机体内内毒素负荷增加在引起全身性炎症

✦中国人肥胖患者中多形拟杆菌(B. thetaiotaomicron)的丰度显著低于正常人群

✦多形拟杆菌灌胃可降低小鼠血清谷氨酸浓度,增加脂肪细胞的脂肪分解和脂肪酸氧化过程,从而降低脂肪堆积,达到减重效果

✦谷氨酸盐(味精的主要成分);具有促进中国成人超重的发生风险

4、节食与长寿

✦节食增加有益菌减少致病菌

✦节食降低肠道菌群抗原

✦节食比运动有效

微生态调节与非酒精性脂肪肝

1、肠道菌群紊乱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各个病理过程

2、肠-肝轴之间的互动

肠道菌群失调,大量G-杆菌繁殖,LPS产生显著增多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

3、肠道菌群失衡导致脂肪肝

4、益生菌改善NAFLD患者

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两双歧杆菌、植物乳杆菌、尼氏肠杆菌、长双歧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均可以通过改善肝功能,降低肝脏炎症水平和脂质沉积、减少肠源性内毒素释放、调节肠道菌群等方面改善NAFLD。

✦降脂益生菌联合决明子总蒽醌改善肝脏脂代谢

✦降脂益生菌联合决明子总蒽醌降低内毒素水平,改善肠粘膜屏障功能,促进胆汁酸代谢

✦降脂益生菌联合决明子总蒽醌改善肠道菌群多样性

5、不同类型的NAFLD患者肠道菌群分析

(1)不同类型的NAFLD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均降低

发现与健康组相比NAFLD患者均存在拟杆菌门均增多,厚壁菌门均减少,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表现最为显著。

(2)不同类型的NAFLD患者肠道菌群改变不同

其中四组不同类型NAFLD患者双歧杆菌属、直肠真杆菌属丰度均降低, 埃希氏杆菌属、普氏菌属丰度均升高。

(3)四组不同类型的NAFLD患者肠道菌群分别与健康组两两比较

✦本研究最初预计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 NAFLD with T2DM)肠道菌群变化最为显著

✦分析结果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组(NASH)与健康组(HC)差异最为显著

(4)肠道菌群与NAFLD患者生化指标密切相关

✦Faecalibacterium(柔嫩梭菌), Anaerostipes(产丁酸盐菌), Fusicatenibacter与血清HDL水平正相关,与空腹血 糖(FG)和胰岛素抵抗(HOMAR-IR)负相关(好细菌)

✦Escherichia-Shigella(志贺菌和大肠埃希菌)与空腹  血糖(FG)、ALT和AST正相关(坏细菌)

微生态调节与糖尿病

1、肠道菌群和1型糖尿病密切相关

(1)增强肠道相关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从而起到预防及治疗1型糖尿病的作用

(2)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胰岛素敏感性改变:肠道菌群通过其结构组分或代谢产物,引发慢性炎症,影响脂肪代谢和激素分泌等,引起胰岛素敏感性改变

(3)肠道菌群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为中度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产丁酸盐细菌丰度降低

✦而各种条件致病菌丰度升高,且细菌还原硫酸盐和抗氧化应激能力增强。

(4)肠道菌群与高膳食纤维饮食

✦高膳食纤维选择性促进肠道15种高产SCFA(乙酸/酪酸)的菌种增殖,起到改善2型糖尿病的作用

✦高膳食纤维饮食通过优化肠道菌群,增加肠道产SCFA有益菌,改善T2DM的血糖指标

✦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高纤维膳食确实优化肠道菌群结构维持血糖稳态

(5)肠道高产SCFA菌种丰度与T2DM患者临床各项代谢指标高度相关

微生态调节与心血管疾病

1、肠道菌群参与磷脂酰胆碱(卵磷脂)代谢,与心血管以及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1)克利夫兰医学中心2014十大医学创新榜单—TMAO化验:微生物组的新生物标记物

(2)TMAO(N-氧化三甲胺),是肠道细菌消化红肉等动物食品吸收后,再经过肝脏加工产生的

(3)临床研究证实,血浆TMAO水平最高的病人发生心血管疾病不良事件的风险比血液TMAO水平最低的病人高2至2.5倍

2、氧化三甲胺(TMAO)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1)肠道细菌代谢形成的TMAO主要来源于饮食

(2)饮食中的磷脂酰胆碱代谢产物-TMAO可以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3)TMAO代谢和肝脏密切相关

机体摄入的卵磷脂经过失衡的肠道菌群代谢,可产生三甲胺(TMA),三甲胺通过肝脏中含黄素单氧化酶(FMOS)作用,成为氧化三甲胺(TMAO), 氧化三甲胺可以增强巨噬细胞对胆固醇的内吞作用,促进胆固醇在血管壁、肝脏、肾脏中累积。

3、氧化三甲胺(TMAO) —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1)循环和泌尿系统中的TMAO是由肠微生物参与磷脂酰胆碱代谢而形成的

(2)血浆高TMAO水平与增加心血管患病风险密切相关

(3)血浆高TMAO水平可以作为心血管患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区别与传统因素,即使在低风险的人群中。

4、肠道细菌产生的TMAO能够改变血小板功能,并增加血栓性心脏病和卒中的风险

TMAO可以直接作用于血小板,影响血小板功能,并会增加血栓(凝血)的可能性

第二部分 肠道微生态与消化道肿瘤

肠道菌群和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

1、大肠杆菌、脆弱拟杆菌、具核梭杆菌和厌氧消化链球菌以及其代谢产物等都与结直肠癌有关

2、它们能释放毒素、调节肿瘤微环境或是刺激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等,引起慢性炎症,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甚至引起结直肠癌手术术后复发

3、具核梭杆菌诊断肠癌的准确性与粪便免疫化学测试相当,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准确性

不同的肿瘤有不同的炎症发生机制

第三部分 微生态调节与其他相关疾病

益生菌改善痛风—降嘌呤益生菌的筛选

1、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筛选出了高效降解嘌呤的益生菌-9218(Lactobacillus brevis ,短乳杆菌)

2、用9218干预高尿酸血症大鼠,发现可以显著改善血尿酸水平

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

1、无菌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其骨量明显增加,破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2、肠道来源的5-羟色胺( 5-HT) 对于提高骨密度具有负性作用

3、无菌小鼠血液循环中CD4 + T 细胞数量降低可促使骨密度增加

肠道菌群调节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代谢

肠道内原籍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中的肠嗜铬细胞(Enterochromaffin cell ,EC ),从而影响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代谢,并对大脑神经活动产生影响。

第四部分 微生态调节的应用前景与思考

饮食与运动

1、含有丰富益生元及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肠道有益菌生长

2、运动有助于调节肠道肠道菌群改善代谢综合征

3、运动及饮食可显著影响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

药物靶点

1、功能性益生菌、新型药物的筛选改善代谢综合征

代谢手术

代谢手术可以起到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作用

菌群移植

新型治疗:肠道菌群移植改善代谢综合征

郑鹏远教授简介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院长,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郑州大学Marshall医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郑州大学医学微生态学及临床营养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

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973前期基金、“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基金;发表文章170余篇,SCI 收录76篇。

担任职务:

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微生态医疗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 委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微生态学组 副组长

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 常委兼消化营养学组 组长

中国临床营养联盟 副秘书长

河南省医学会消化分会 主任委员

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 

微生态与临床营养

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耐药性

消化道疾病

食物过敏、益生菌与肠道免疫耐受

专利:

一种鼠李糖乳杆菌Pr2肽及其编码基因、分离方法和应用(ZL200810110953.8) 2011年6月22日授权 国家专利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