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学生可以自己干得来的事情,总是让他们自己去干,教师最多在旁指导或看看,决不是越俎代庖。在班级工作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班队工作的全过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充分信任,大胆放手,把成长的舞台还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当班干部“我能行”。如今的小学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他们渴望得到尊重,渴望被别人承认,渴望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根据这些特点,本着“尊重学生,提供机会,平等相待”的原则,我在班级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班干部竞选制。我的做法是: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产生班干部人选,得票最多者即最使人信服者为班长。接下来由班长“组阁”,根据各候选人的特长本人愿意,确定班委会成员。在这一方面,我充分相信学生给予班干部以全权,放手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在班干部的分工、工作职责等方面,我只是简要地提些建议供他们参考。为了培养班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我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提出:“班干部要独挡一面,取得好的工作成绩。”为了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小干部们可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在学校举行的篮球比赛中,为了争夺好成绩,班干部们带领运动员利用课余时间在篮球场上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班级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离不开班级干部较强的管理能力,难怪许多学生骄傲地说:“我发现,原来我们班真不错!” 2、管理班级“我能行”。在班级里,我设立了各种岗位,有“小警察”、“小老师”、“小督导”、“小管家”等等。每天早晨,有一位“劳动模范”精神抖擞地检查卫生情况。“小老师”组织带领同学们早读,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小督导”在课间随时提醒同学们不做危险举动,进行安全文明、有趣的课间活动。“小管家”按时开门、锁门,负责门窗关锁。通过参与班级纪律、学习、出勤、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管理,使全班每位同学都提高了自主、自理和自治能力。 3、班级劳动“我能行”。劳动实践教育是形成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劳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先划分好班级劳动范围,实行劳动任务承包制,每位同学承担其中一项任务,包干到人。比如每天谁扫地、谁拖地、谁摆放桌椅、谁倒垃圾、谁负责关门窗、谁打扫包管区等,这样每人各负其责,任务明确,责任到位。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并以学校每天的卫生评比结果为准进行考核。久而久之,学生们的劳动卫生意识大大增强,养成了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班级的学习环境整洁有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