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惩罚也是一种爱

 江山携手 2019-02-22

[案例]

刚开学的一天,“老师!老师!不好了!王旭东与邵晓宇把扫把玩坏了!”值日班长赵凡冲进办公室向我报告。我赶紧跑到现场,只见王旭东与邵晓宇正各自拿着一把扫把挥舞着,扫把头已经脱落,挂在柄上。他们一见到我,就把扫把放好,低着头,等着挨批。我本想发脾气,可转念一想,责骂与批评并不能解决问题,便按捺住火气问他们:“这件事你们准备怎么处理?”“赔两把扫把。”他们低声应道。还算是有责任感的孩子,认错挺快的。我的怒气消失了一半,但仍严肃地说:“以后可不能再犯同样的错了,扫把是用来扫地的,不是玩具,知道吗?”他们见我语气比较平和,如释重负地点点头,邵晓宇抬起头说:“嗯,我会叫妈妈明天买一把扫把给我带来的。”让妈妈买?难怪这么无所谓!得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买单,牢牢记住这次的教训!我心中便有了主意,于是不慌不忙地说:“既然自己做错了,就要自己承担责任,而不是让妈妈来帮你,是不是?”他俩连连点头。

 上课铃响了,我决定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讨论到底该怎样处理这件事,看看班上其他同学对这件事的态度。讨论后,同学们一致认为:损坏公物一定要赔偿,这个责任应该自己承担。这时王旭东耷拉着脑袋站起来,说:“老师,我也想自己去买一把扫把,可是我没有钱怎么办?”这时我就给大家讲了里根小时候打破玻璃自己赚钱赔偿的故事。故事讲完后,邵晓宇就高兴地说:“我也要自己赚钱买扫把,我知道怎么去赚钱了。”我好奇地问:“你打算怎么赚钱呢?”他说:“我家里有很多饮料瓶,如果积累起来拿去卖,就能赚到钱了。”同学们听了,也不约而同地说:“我们也可以帮你们,把自己家里的饮料瓶带来给你。”我很欣慰,表示赞许:“那好,不过为了不影响班里的值日,老师先帮你们垫上买扫把的钱,等你们赚到了再还给我,好吗?”两个孩子感激地点点头。看着孩子们开心、认真的表情,我觉得这是一次有效的教育,既教会了孩子们要主动承担责任,也教会了孩子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放学后,我给两个孩子的家长分别打了电话,告诉他们这件事,并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让孩子自己处理这件事。

    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们陆陆续续地从家里带来了很多饮料瓶,没几天就装满了两大袋,以往同学们随手乱扔的饮料瓶,现在却变成了宝贝。没到一个星期,王旭东与邵晓宇就拿着自己赚的来钱还我,还用多余的钱给班级买了一个垃圾篓。看到两个孩子拿到自己辛苦劳动所换来的钱时的激动的神情,我也感慨万分,欣慰地笑了……

 【反思     

    自从那次“惩罚”以后,我惊喜的发现,不仅他们两个人的变化大,班上的同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责任心增强了许多,而且同学之间也更加团结,学会互相帮助了。

    在以“一切为了孩子”为宗旨的新课改实践中,惩罚教育似乎成了教育工作者的禁区,教师们“谈罚色变”,似乎惩罚了学生就违背教育规范,这让教育者陷入一种困境:学生犯了错,到底“罚”还是“不罚”?其实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适度的、和谐的惩罚能使孩子更健康的成长。那么如何实施惩罚呢?

一、惩罚讲究艺术。

    惩罚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又是一把双刃剑,方式不当会伤人。当孩子有过错时,要对其实施惩罚,应该讲究艺术,以免对教师和学生造成负面影响。(1)适时——当学生做错事时,教师应该通过适当的惩罚方式及时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2)公正——本案例中,我通过开班会让同学们讨论“责任谁来付”,让学生自己想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弥补自己的过失,这样被惩罚的学生才会毫无怨言地接受惩罚,心平气和地改正错误。(3)合理-----只有合理的惩罚,学生才乐于接受。本案例让学生自己通过回收饮料瓶攒钱还清自己所欠的“债”,这种合乎学生个性心理的惩罚方式,呵护和引导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责任心,是让学生乐于接受的合理的“绿色惩罚”。

二、惩罚中体现爱。

    惩罚必须以尊重和信任为前提,以启发学生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为目的,必须是适度的和谐的惩罚。这种惩罚对学生是一种唤醒,一种鞭策,一种激励。惩罚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运用之妙,在乎一心”。教师在惩罚学生时要秉持着爱心,着眼学生健康发展,善于保护学生,尽量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践行合理惩罚的艺术,和着爱的旋律,可以切实有效地涤荡学生的灵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