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临终遗言本想保全所有人的性命,结果却害死蜀汉俩“天才”

 小天使_ag 2019-02-22

234年,不甘心的诸葛亮再次踏上北伐征途,或许在第四次北伐碰到司马懿时,诸葛亮就已经明白北伐不可能成功,但是,北伐又不得不进行,一方面可以转移国内矛盾,一方面可以通过战争延缓曹魏国内的发展,而诸葛亮不知道的是,这一次北伐却是最后一次北伐,这一次看似像往常一样的告别却成了永远。

234年8月,诸葛亮病重,刘禅派遣李福前往五丈原询问诸葛亮死后的“接班人”,对于这个问题,李福觉得有些难以启齿,诸葛亮把一生奉献给了蜀汉,没日没夜的工作,到头来却问他死后谁来替?这问题有点混蛋啊!李福辗转反侧,一直徘徊在军营不肯离去。李福的到来,诸葛亮的心里明镜一般,看到李福像老鼠一样上窜下跳也是心烦的不行,一天,诸葛亮将李福喊住,说道:“我死后,就让蒋琬来替我吧!”李福默然,要问什么人家都已经知道了,索性问个痛快吧!“蒋琬死后呢?”“费祎。”“费祎死后呢?”诸葛亮没有回答,也许诸葛亮的心里只有两个字:呵呵。你能活到费祎死的那天吗?真是庸人空自扰!

诸葛亮送走李福后,紧接着便是交代临终遗言,召集军营骨干,开了一次小会,只不过这次密会少了一个重要人物:魏延。没有魏延,致使诸葛亮的遗言存在诸多变数。诸葛亮的临终遗言一共交代两件事:第一件事,死后秘不发丧,由杨仪、费祎统军撤回成都。第二件事:姜维、魏延负责断后,如果魏延不断后“军便自拔”。诸葛亮交代完这两件事不久便撒手西归。

首先,我们看一下诸葛亮遗言交代的这两件事究竟是几个意思。第一件事,军队秘不发丧,杨仪、费祎率军回成都,这是保全所有将士性命的下策,因为跟司马懿交过手的诸葛亮明白,全军耍阴谋诡计没有一个是司马懿的对手,只有撤退一途才能保全蜀汉最后的生力军。第二件事,姜维、魏延负责断后,魏延不断后,大军便自行回成都,不用管魏延。魏延如果服从安排,当然皆大欢喜,各自平安无事回成都,如果不服从,魏延又多出几个选项。

魏延可以不鸟杨仪,直接率军回成都,反正诸葛亮也没说不服从命令有什么后果,众所周知,魏延、杨仪之间的关系“势如水火”,魏延得知军权最后没自己的事,而且还落入最痛恨的杨仪之手,以魏延的脾性哪里能够受得了?退一步说,魏延还有一个选项,只身前往曹魏投降司马懿,将来还没准做个灭蜀大英雄啥的,这些都是正确的选择。然而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魏延没有服从诸葛亮的安排,而且也没有做出正确的抉择。

魏延的选择是率领自己的部下夺取兵权找司马懿去死磕。只不过,魏延的想法有点理想化,还没有正面交锋,魏延的部队便被王平骂散(“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杨仪随后便命令马岱去收拾魏延,魏延一看军队散了,当即逃往汉中,结果被马岱追上后,斩下头颅。杨仪回国后,又灭了魏延三族。

杨仪铲除魏延后,心里畅快淋漓,觉得自己已经达到了人生巅峰,下一步便是继承诸葛亮的一切,包括他的名誉、地位、人脉。只可惜,杨仪回到成都后,刘禅并没有让他继承诸葛亮的遗志,而是蒋琬取代了诸葛亮,对此杨仪颇有微词,整天像只苍蝇一样,逢人抱怨,最后被费祎打了小报告,刘禅直接将杨仪贬为庶民。

杨仪到了乡下,没有反思自己,而是更加怨天尤人,将自己的对当前统治者的抱怨、不公写在一张书信上,派人送给了刘禅,言辞甚是激烈,抨击刘禅无所作为等等,刘禅看到后,当即派遣狱卒捉拿杨仪,杨仪也算是有些自知之明,写完信后便上吊自杀了。时隔一年,杨仪便追随诸葛亮、魏延而去。

诸葛亮的临终遗言本意是想要保全全军将士的性命,最终却葬送了蜀汉两位天才:魏延、杨仪。魏延随刘备征战四方,又据守汉中九年无战事,北伐期间更是提出天才想法“子午谷奇谋”,是为军事天才。杨仪相比于魏延少了些锋芒,多了些稳重,对军务手到擒来,一会便处理的井井有条,是为内务天才。正是有了魏延、杨仪一前一后的辅佐,诸葛亮才能够坚持到第五次北伐。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两位天才级别的人物皆因斗气败亡,得知最终结局的诸葛亮不知在九泉之下是否会痛哭流涕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