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编辑手记: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天才的学习者

 Dreamy221B 2019-02-22

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

成为天才的学习者

——《思维第一:全面提升学习力》编辑手记


教育科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    殷欢

 

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布赞曾说:“婴儿出世那一刻,就真的已经是‘才华横溢’了。除非他有严重的脑损伤,否则就是一位亟待发展的天才。”儿童蕴藏着巨大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伴随着个体成长的整个过程,陪伴他们进行自我激励的终身学习。

然而,在学校,我们看到学生学习负担越来越重,不会学、不想学成了摆在一些学生、教师、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是什么阻碍了学生成为天才的学习者?是什么让学生变得越来越逃避学习?也许,不同的学生遇到的问题不一样,但一定可以找出最本质的、富有共性的原因,用一把钥匙打开学生会学、乐学的大门。在《思维第一:全面提升学习力》这本书里,著名学习问题专家房超平老师为我们找到了思维导学这把钥匙。他从分析学生学习现状出发,提出了学生精神负担过重、机械作业过多、外界压力过大三大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倡导唯有减负才能真正提高学习质量。而减负的关键是学校教学改革,教师是改革的主体,是思维导学的关键,要通过改变教学设计、改变教学形式、改变教学思维,促进学生有方法、有信心地学,在乐学中提升思维力和学习力。

 

n  与书稿的初次见面

        今年4月,部门主任推荐了一个新选题,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并鼓励感兴趣的编辑进一步了解。

“思维第一”,强调学生的思维力培养,进而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书名首先激起了我的兴趣,因为它与我认同的学习观——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是相一致的。100多页的书稿,内容读起来轻松、不枯燥,开篇的案例让我记忆深刻。两位学生家长现身说法,在房超平老师的帮助下,孩子的学习从倒数第一变成了顺数前五,化腐朽为神奇在两个孩子身上得到了奇迹般的呈现。真的有这么神奇吗?会不会只是一对一的效果?这种方法能在课堂上影响更多的学生吗?紧接着,导论中的四个课改案例让我看到在大班额班级中,思维导学也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活力得到充分彰显、思维张力得到精彩绽放。

好书!这些真实有趣的案例逐步打开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通过进一步了解,得知作者房超平老师是一位教改专家、学习问题专家,从一线教师到中学校长到教育科研人员,爱琢磨,勤思考,善于归类和总结,真正为师生的教学和成长服务,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摆脱学习的苦海,爱学、会学、趣学。如果让更多的教师来学习《思维第一:全面提升学习力》中的理念和做法,我想学生厌学、不会学的现状一定会得到改变。

做一本这样的书!我打定主意,开始了与这本书的二次见面和与作者的接触。

 

n  书稿的加工与设计

   再看书稿,已正式进入到作者思维导学的改革现场中。本书最大的特点是语言通俗,结构清晰,观点鲜明,案例真实丰富,直指教学中九大痛点,实用性强。这得益于作者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善于总结、提炼、剥茧抽丝地分析教学问题的思维特点。因此,为了更好地体现作者的观点,帮助读者抓住本书的精髓,找到解决教学问题的工具,经与作者商议,我们在呈现书稿时做了如下设计。

首先,在每章开篇呈现“本章针对痛点”模块,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与各章主题相关的目前教学中的一个痛点,如第一章的痛点“目标不明确”、第三章的痛点“练习不精准”、第八章的痛点“学生没选择”。这样的设计,能使读者准确把握各章主题和要点,并且依据自身的教学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本书内容。

其次,从问题剖析导入理论阐述。本书每章在提出痛点后,并没有直接展开理论讲解,而是用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导入分析,使读者带着问题看痛点,带着问题进入理论与方法的学习,经历充分的思考过程,分析问题产生背后的原因。如第三章在提出痛点“练习不精准”之后,用如下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发读者反思日常教学:“布置作业时,考虑过作业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吗?—平常布置的所有的练习题都与学习目标有关吗?—对熟能生巧的说辞坚信不疑吗?”在提出问题后,作者给出自己的观察视角和判断观点——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是作业过多,作业过多的原因是教师对熟能生巧的误解(认为只要练习多,学生就能理解透彻)和利用作业争夺学生对所教科目的重视,用机械作业挤占学生自主学习、预习和进行深度学习的时间。从问题出发进行剖析能使读者明确痛点产生的由来,掌握对症下药的途径。在掌握了问题与症结后,接下来的理论阐述就变得水到渠成,每一种观点、每一种方法、每一种操作都是对痛点和问题的回应。

再次,用真实鲜活的案例支撑理论知识的应用。本书除在开篇呈现两个真实的思维导学教改案例外,每一章都依据主题配备了来自教学一线的案例,真实,可借鉴性强。如思维导图运用教学案例,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了语文课堂上围绕语句病理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展开教学。案例的重点不是向读者展示课堂的热闹与学生的成果,而是阐述如何结合具体主题使用思维导图,使读者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迁移运用这一方法。再如,创造学习一章,按书中的“强化预备知识—创设关联情境—尝试解决问题—归纳形成结论”思路,每个学科都设计了一个案例片段,帮助一线教师一步步掌握设计创新学习活动的方法,为读者提供教学设计的支架和工具。

 

n  图书的宣传与推广

    本书作者是一位有着多年教改经验的专家,出版过多本教学专著,在家庭教育、学校教学改革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曾在多所学校、书城开展过培训讲座,效果良好。结合本书的特点和作者的优势,在宣传推广方面,我们与社品牌推广部、作者积极沟通,共同商讨图书宣传的思路和策略。

首先,在微信、各大图书销售电商发布新书信息,为本书推广造势。在图书出版初期,我们利用社公众号发布本书出版信息,并在相关微信群转发;在当当、京东等电商平台做图书预售,介绍图书特点、作者背景,让读者知晓新书信息。

其次,积极联系有影响力的媒体,宣传推广作者的教改经验。为了让图书为更多的读者知道、认可,首要条件是增加读者对作者的熟悉度和信任度。在社品推部的积极联络下,我们与《中国教师报》联系,向他们介绍作者的教改理念与教育故事。在获得认同后,《中国教师报》近期连载作者的教改文章,让更多的读者认识思维导学教学改革。

再次,举办线上直播活动。除上述两种,我们结合当下新媒体宣传方式及作者的影响力,计划策划一场针对一线教师的线上直播讲座活动。活动前扩大宣传,做好预热,收集教师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学生学习中的痛点问题,活动时作者围绕本书要点和读者的提问进行讲座,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更好地服务读者的教学需求,鼓励更多的一线教师从自身教学着手,改变不良的教学设计,勤反思,敢创新,让更多的学生成为自信的学习者。

    迄今为止,短短半年时间,影响了近10000位读者,在各地举办的思维导学教改活动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学需要改革,更需要步骤和方法指导,抓准痛点,直面问题,各个击破,全面开花。《思维第一:全面提升学习力》这本书既是作者多年经验的总结,也是作者与时俱进观点的阐述,相信会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良师益友。  


(本文摘要发表于2018年12月3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