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步上海 || 静谧苏州河与璀璨外滩

 静雅轩345 2019-02-22

春天适合出去感受美

忙碌的人们如果去不了远方

生活在上海的你

是否早已看尽繁华渴望一片自己的静谧?

曾经“诗和远方”的梦想是否又在心中激起波澜。

走走静谧苏州河与璀璨外滩

走走欧陆风情福开森路也是好的。

可以像武康路一样静谧安宁

既可以像淮海中路灯火阑珊

也可以像复兴西路一样淡雅脱俗

上海的马路一直被认为是最小资

而上海的建筑背后的故事让这个城市更有故事。

梧桐树、路牌、落叶、沿街的店铺

一条路上会有什么?

车熙来攘往,人来了又走......

是最容易发生故事也最容易让人联想到过去和未来的地方。

上海依水而建,因水而兴,苏州河见证着上海的繁华和复兴。

苏州河两岸过去的旧风情,把百年的历史在你面前展开

雄伟壮观的「邮政大楼」,依然保留着上世纪的模样,

弹孔林立的「四行仓库」,锁住的是淞沪抗战的枪林弹雨与八百四行守军的旷世传奇,

鳞次栉比的「外白渡桥」,像一座座博物馆,讲述着苏州河的动人千面……

不像黄浦江那样喧闹繁华。

只是安静地见证着普通人的故事,流淌着上海记忆。

四行仓库

是一座位于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的仓库建筑。正门门牌号为光复路1号,这座仓库创建于1931年,为当时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它原是大陆银行和北四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及盐业银行)联合仓库,即紧靠西藏北路的大陆银行仓库与紧靠现晋元路的北四行仓库两部分组成的,但一般均统称为“四行仓库,抗日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谢晋元中校率领数百名士兵由1937年10月27日下午至10月31日抵抗了日本军队的进攻四天,掩护88师撤退到上海郊区。十余名士兵战死,三十余人负伤。毙敌200余,伤敌无数。

邮政博物馆

这幢英国古典式大型建筑融入罗马巨柱与十七世纪意大利巴洛克钟楼风格为一体。邮政大楼二层营业厅,宽敞华贵,时有“远东第一大厅”之誉。如今的邮政总局二楼大厅内,依然保留着上个世纪的模样,连保安大叔的笑容都仿佛来自那个没有即时通讯的时代——热情真诚不设防备。在这个充满怀旧气息的场合里,不妨拿起手里的笔,再寄一封信吧。

外白渡桥

是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处于苏州河下游河口,是上海市区连接沪北、沪东的重要通道,苏州河入黄浦江口的第一座桥,依次向里的桥也有俗称“里白渡桥”(今乍浦路桥)、三白渡桥(今四川路桥)。而百姓则直呼为“外摆渡桥”,由于民间口误便逐渐被读成“外白渡桥”并沿袭下来。

新天安堂

新天安堂位于南苏州路107号,位于苏州河汇入黄浦江的河口段的南岸,正是上海租界乃至上海近代城市发展的起点,面向北侧的苏州河,东侧与外滩33号,即原英国驻沪总领事馆相邻,以及苏州河上的乍浦路桥。

外滩源

具体方位即外滩最北端、外白渡桥以南,是与黄浦公园隔路相望的公共绿地及一些历史建筑。这里是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的地方,也是外滩的初始地,称之为“外滩源”。区域内的原英国驻沪总领事馆(1号楼,花园草坪对公众开放)、原英国驻沪总领事官邸(2号楼)、原教会公寓(3号楼)、原新天安教堂(4号楼,今名“联合教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英领馆草坪中,有27株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

外滩建筑群

位于黄浦江畔,外滩矗立着52幢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楼,素有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是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上海的地标之一。成为上海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也是旧上海租界区以及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始的起点。外滩全长1.5公里,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东上海辟为商埠以后,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报社开始在此云集,外滩成为全国乃至远东的金融中心。

想了解「外滩故事」,来这条线路足矣!

外滩「33栋」建筑的风格,会为你勾勒一个清晰的新旧上海的轮廓。

这里有一个摩登的外滩,也有一个现代的上海。

从新古典主义到装饰艺术,从哥特复兴到古典复兴,各式建筑在这里百花齐放,和谐统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