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科学家《Gut》发文:中国人的高脂饮食,伤不起的肠道菌!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2-22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一顿油腻腻的大餐后倍感腹胀、臃肿、困乏并行动迟缓。事实表明,高脂肪饮食下肚,我们肠道中的很多细菌也都如我们的体感般“困乏并行动迟缓”,因此无法很好地完成它们的本职工作。

2月19日发表在《Gut》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当个体在六个月内将脂肪摄入量提高到每日饮食的40%时,有益肠道细菌的数量会减少,而有害肠道细菌的数量会增加。这项研究在中国完成。

该研究通讯作者、青岛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首席教授李铎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高脂肪饮食与肠道细菌种类和数量的不利变化存在相关性。”

除了改变微生物组的组成,研究人员还注意到体内炎症诱因的增加。这些变化或将导致代谢紊乱,如糖尿病和心脏病。

纽约大学Langone健康中心的营养学家Samantha Heller说:“肠道细菌对人类健康有着广泛的影响,而且它们以我们所食为食。研究表明,这些细菌以植物纤维为生,如存在于水果、蔬菜、豆类、坚果和谷类中的纤维;而富含脂肪、红肉、加工肉类、奶酪、甜食、精制谷物和油炸垃圾食品的饮食则会在某种意义上毒害细菌。”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饮食是低脂肪并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然而,现如今也转变为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了。与此同时,肥胖率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

在该研究中,为了观察当个体从低脂饮食过渡到高脂饮食时,肠道菌群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研究团队招募了217名志愿者,他们年龄18至35岁,BMI小于28。

李教授说,参与者们在研究开始前的平均脂肪摄入量约为31%。

参与者们被随机地分到三组中的一组,三组饮食中的脂肪摄入量分别为20%、30%和40%。同时,研究人员改变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比如大米和小麦面粉,以补偿脂肪摄入量的变化。膳食中的纤维和蛋白质含量维持不变。

研究持续了6个月。结果显示,这三组人都减轻了体重,但脂肪含量最低的一组减掉的体重最多,腰围、总胆固醇和坏胆固醇的降幅最大。低脂饮食组的肠道细菌丰度也有所增加,包括含有丁酸盐的Blautia和Faecalibacterium,已知这些细菌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功能,还与降低胆固醇水平有关。而摄入脂肪更多的人表现为Faecalibacterium的丰度减少,而Bacteroides和Alistipes增加。在中国人群中,Bacteroides和Alistipes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比在糖代谢正常的人中更为丰富。另外,它们也与胆固醇水平升高相关。高脂肪饮食还与长链脂肪酸代谢的显著变化存在相关性,而长链脂肪酸代谢产生更高水平的化学物质会诱导炎症发生。

图片来源:《Gu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