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喜欢养鸟,人尽皆知。 虽然您现在在马路上很少能看见遛鸟的了。 但在过去的早上, 胡同里、公园里,都能看见遛鸟的大爷, 当然偶尔也能看见遛鸟的大妈, 那准是大爷今天病了或者那天有事走不开, 等大妈出门前,还得再嘱咐上几句。 生怕委屈了自己家的鸟。 那时候,经常能看见骑三轮车的大爷, 车把上一边挂一鸟笼子, 您看车后边吧, 至少还得放着三四个鸟笼子。 等到了公园, 找一处幽静的地方,把鸟笼子挂到树上, 大爷们三五成群, 听着鸟叫声,聊着自家的鸟, 还得再跟老伙计们说说今天报纸上刚发生的事, 您别说这场景还真是惬意。 小编的爷爷就是这些大爷中的其中一个, 记忆里爷爷从不睡懒觉,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爷爷就带着鸟出发了, 我家挨着宣武公园, 爷爷从胡同溜达出来,直奔那,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鸟是他的宝贝,也是他最好的朋友。 那时候小编太小, 也不知道爷爷养的都是些什么品种的鸟, 只记得家里有只鹩哥,它还会叫我的小名。 小时候最喜欢和爷爷去遛鸟了, 打着陪爷爷遛鸟的幌子, 让爷爷给买点小零嘴,到家刚好吃完。 很多北京孩子应该都和我有同样的回忆吧, 爷爷和鸟,姥爷和鸟, 家里的老辈里肯定有个喜欢养鸟的。 有人可能想问小编 北京人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养鸟的, 这个还真说不好, 清朝八旗子弟酷爱玩鸟。 扳指、核桃、笼中鸟。 北京人爱养画眉、百灵、 红子、黄鸟等等。 北京人好讲究规矩, 也体现在养鸟这事上。 不同的鸟要配不同的鸟笼, 罩鸟笼子的布罩也有讲究。 养鸟的行家, 看一眼罩子就知道您养的什么鸟。 养红子用白布罩子, 养黄鸟用竹色布罩, 养百灵用蓝色布罩, 黄鸟喜欢暗一点的光线,用竹色布罩, 而且还能防止它学了不该学的叫声脏了口; 百灵笼子里铺沙子,用蓝布罩光线更暗, 能让百灵安静下来不乱刨沙子。 养鸟可是件辛苦事, 预备鸟食也非常麻烦。 鸟一般要吃拌了鸡蛋黄的 棒子面或小米面,碾成细末。 有时候还要吃“活食”, 像蚱蜢、蟋蟀、面包虫等等, 因为小编爷爷养鸟的缘故, 家里养着好多蟋蟀, 小编小时候最喜欢让爷爷给自己抓一只, 放到装胶卷的透明盒里,拿着玩。 北京人养鸟最主要还是要听叫的。 养百灵鸟的人最多,至于为什么? 您看这名字—百灵, 百灵,百灵,学什么都灵。 百灵鸟会学的叫声很多, 北京讲究十三套大口, 也就是让百灵鸟学十三种不同的声音, 而且还得按照顺序叫, 要叫错了,那可就乱套了, 鸟也就不值钱了。 过去好多卖鸟的地都卖CD, 盘里录的就是十三套, 玩鸟的人买回去反复地给鸟听,让它学, 这叫—压音儿。 小编听说现在还有让鸟学猫叫, 不知道是真是假。 (建议您用WIFI观看) 北京的胡同最有味道, 树遮碧空的春天,鸟雀鸣啁的夏天, 叶洒金黄的秋天,雪挂枝头的冬天, 在这里能看到生活百态, 而这些场景中,绝对少不了遛鸟的大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