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衣冠禽兽”起初并无贬义

 空空是如如不动 2019-02-22

  “衣冠禽兽”是一个含有贬义的成语,出自明代陈汝元《金莲记·构衅》:“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常用来指道德败坏的人,说他们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同禽兽。

  “衣冠禽兽”一词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文官官服绣禽,武将官服绘兽。文官一品绯袍绣仙鹤,二品绯袍绣锦鸡,三品绯袍绣孔雀,四品绯袍绣云雁,五品青袍绣白鹇,六品青袍绣鹭鸶,七品青袍绣溪敕,八品绿袍绣黄鹂,九品绿袍绣鹌鹑。武将一品绯袍绘麒麟,二品绯袍绘狮子,三品绯袍绘老虎,四品绯袍绘豹子,五品青袍绘熊,六品、七品青袍绘彪,八品绿袍绘犀牛,九品绿袍绘海马。“衣冠禽兽”原指的是当官的,后来怎么成贬义词了呢?因为明代中晚期,官场腐败,某些当官的贪赃枉法、欺压百姓、为非作歹,“衣冠禽兽”才演变成为非作歹、如同牲畜的贬义词。

  (摘自《非常关注》2013年第3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