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震惊:五苓散治疗水逆的作用可被止痛药阻断!

 林涔涔 2019-02-22


 五苓散(猪苓、泽泻、茯苓、白术、桂枝)是伤寒论中治疗太阳蓄水证的名方,以治疗水毒为中心。伤寒论记载“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五苓散适用于水毒引起之口渴、尿不利、恶心、呕吐等。

 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13%,但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其中11%的患者会因癌细胞异常分泌的激素导致SIADH(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属于副癌综合征),ADH分泌增加导致肾集合管的水再吸收功能亢进,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由于低渗透压导致的水移动,引起脑水肿相关神经症状,如恶心、呕吐、倦怠感、头痛、焦躁、嗜睡、失去认知能力、痉挛、昏睡等。

    五苓散能否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低钠血症脑水肿呢?日本国立病院机构小仓医院的坂本笃彦等在2015年第2期《日本东洋医学杂志》上发表《五苓散治疗小细胞肺癌并发低钠血症有效案例1例》,并考察案例中五苓散的作用原理。

 病例是一位74岁的男性,确诊小细胞肺癌的同时发现低钠血症。由于低钠血症而不能使用需要大量补液水化的顺铂(相较于其他铂类药物,顺铂被认为是效果较好的),只得行依托泊苷+卡铂的一线化疗方案2程。期间低钠血症恶化,投与高渗盐水、口服NaCl后血钠只得到短暂好转。针对患者口渴、小便不利、蓄水以及恶心呕吐,投与五苓散,低钠血症得到纠正,相关症状显著改善。

 五苓散治疗低钠血症的机制是什么?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们得以看到五苓散背后的秘密。

此例患者因低钠血症有效控制,二线化疗接受了伊立替康+顺铂的方案1程。由于骨转移,患者出现腰痛,投与COX-2抑制剂美洛昔康10mg/天后,五苓散失效,再次出现低钠血症及相关症状。停用美洛昔康后,五苓散再次显效,血钠恢复正常,相关症状改善。

小细胞肺癌伴随SIADH的患者,体内过量的ADH通过促进肾集合管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AQP-2)的表达,促进水的重吸收,使血钠稀释。而前列环素E2PGE2)可以拮抗这一过程。五苓散正是通过增加肾脏中PGE2的产生,从而抑制ADH稀释血液,降低血钠的作用。COX-2抑制剂美洛昔康可选择性抑制前列环素的形成,从而阻断五苓散的作用。因此,停用美洛昔康后,解除了对PGE2的阻断,五苓散就恢复了促进PGE2产生的作用,再次让低钠血症得到恢复。

  现代医学对于水肿(包括肌表水肿、胸腹水、脑水肿等)的常规对症处理为“利尿”,利尿的同时会损失钠等电解质。但由于水肿病人经常伴有低钠血症,此时使用利尿剂捉襟见肘,因此现代医学很希望有单纯“利水”,而不损失电解质的药物。我们很欣喜的看到,五苓散或许就是这样的“利水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