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煌道教因多民族的宗教和信仰, 道礁也很普遍, 但有自身的地域性

 浪漫人的图书馆 2019-02-22

北朝隋唐时期,敦煌道教是兴盛的,道教活动除了写经、讲经活动,还有金篆斋、黄篆斋、明真斋、三元斋、八节斋、自然斋和符咒道法、镇宅法事等斋礁活动及炼丹、行气养生等,道礁活动中还涉及星象、战术等民间信仰因素的活动。道教从起源之时起,传统的鬼神信仰、占卜、武术等传统信仰就与之复杂交融。

敦煌道教因所处的地域多民族多宗教多信仰,道礁活动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具有自身的地域性特点,从敦煌文献中亦可管窥宅舍是人们生活重要的物质保证,修建宅舍历来备受重视。如《大蕃统骨萨康再荣建宅文》(出《沙洲文录补》)记载了吐蕃沙洲统骨萨部落使康再荣兴土木建宅时延请道学博士循一道门阴阳八卦举办斋礁的情形,而这种道教斋礁已经掺入民间信仰成分。

其中所反映出的诸多对传统的神灵、神煞及相关的术数占卜的信仰与道教密切相关,同属于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祈求宅舍平安也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项强烈愿望,镇宅是敦煌道士的另一项主要活动。如《镇宅文》、《敦煌王曹镇宅疏》、《洪闰乡百姓高延晟祭宅文》,也是道家祭礁活动的记载。

驱鬼弥灾,祛病祈福也离不开道士的活动,通过符咒驱鬼则是道士的一般做法,如《道家驱鬼符》上有半身狰狞神像,并有文字:“急急如律令。强百鬼远离、善神加力,并不病者能行,日日消散,岁岁日日,愿神星欢喜,其人福至,星神放过,赦罪德口,念年恰至罗猴星神者,命属卯生,女人年六十四岁者。”

又如《杂书符咒》:“五月五日中天节,一切恶事尽消灭,急急如律令。”敦煌道教文献中还有为皇帝祈福的斋文。祭风祈雨,也是敦煌道士的一项活动。从敦煌文书材料可知,敦煌地区对玉女娘子的祈祭每年分春秋两季进行,并由归义军衙门主管灌溉的专门机构水司负责。

敦煌文献中有《都河玉女娘子文》,是祈祭玉女娘子的愿文范本,其中有:“邦君伏愿小娘子炎光扫殄,春色霞鳞,都河石堰,一修永全;平磨水道,提坊(堤防)峻坚。俾五稼时稳、百姓丰年;天沐高(膏)雨,地涌甘泉;黄金白玉,报赛神前。十方诸口,为资胜缘;龙神八部,报愿福田。”可知玉女娘子为都河的河神,同时兼有保障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神通。

术数占卜是道教的活动之一。《太史杂占历》是占卜文书,虽然带有地方性的世俗色彩,但仍具有鲜明的道教特征。吐蕃统治初期设“道门亲表部落”专门管理道教信徒,道教虽受打压,但因其具有深厚的民间信仰基础,也不可能完全绝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