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变得越来越差劲,多半是父母做了这种事情,影响孩子一生

 两口育儿 2020-07-04

提及羞耻感,再将其与教育联系,作为父母,你所了解的有多少?相信不少父母的第一想法便是:我从来就没给孩子带去过羞耻感。

但事实是如此吗?或许,我们换个名词,你就能更为直观地感受到,那就是“难堪”。

但从某种意义上,难堪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羞耻感,它的影响程度要比羞耻感更弱。

那你曾让孩子难堪过吗?当家里来客人的时候,你要平时爱跳舞的女儿为大家即兴舞蹈一番,这时一旦孩子有所拒绝,迎来的便是你的责备,“平时让你学跳舞有什么用,现在叫你在大家面前跳都跳不出来,以后干脆你自己关在房间偷偷跳就好了。”

孩子听完你的话以后,委屈地开始跳舞,由于过于紧张,整个舞蹈过程中失误频繁,就连有些最基本的舞蹈动作都能做错,这时你为了挽回面子,“跳得不好,见笑了,孩子挺愚钝,学了这么久也没学好……”

生活中类似于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而你也曾是类似事件中的父母,很多时候,家长总是强行干涉孩子的行为,以及要求他们做一些并不是很乐意做的事情,而孩子只能委曲求全,但谁知,换来的却是父母对其的不满,而这其中又次生出一种情绪影响着孩子,即“羞耻感”。

孩子总是不愿意辜负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值,但这般生活,随之便是被羞耻感所纠缠,这还并不是最为严重的结果。

要知道,羞耻感的背后还隐匿着另一种情绪,即自卑,这会让孩子深陷内心的阴影之中,不论时间过多久,最初的“羞耻感”仍会存在,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道路也会有所阻碍,就像梦魇一般,在孩子犹豫不决时,总是阴魂不散地跑出来,随后告诉孩子,“别尝试了,当初的你也是这么难堪”、“放弃吧,要不然你又要被嘲讽一番”……于是孩子成了懦弱者,而这始于你最初对孩子的羞耻敲定!

当然,部分父母并不是有意表达出类似言论,打心里也没有这种想法,完全出于潜意识情绪,针对此,家长们就必须留意生活中的言语教育影响,孩子在成长,也希望你有所成长,因为你是父母,所以你不得不有所约束,这是父母角色赋予你的责任与义务,言语艺术的教育效果显而易见,做个高情商父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