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宮 | 我怎麽這麽好看!

 城北十五里666 2019-02-22


公元1420年

北京紫禁城正式竣工

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北上

然而,他做梦也没想到

599年后,这片皇家宫殿

会在一个元宵夜大放异彩

不过,这并不奇怪

因为乾隆皇帝也没想到

244年后,紫禁城的一场春雪

居然引发5000万民众关注

从“紫禁城里过大年”

到“故宫下雪了,收图”

再到上元夜点亮故宫的灯光秀

这几天,故宫真是抢尽了风头

赚足了眼球

此时,揣摩一下故宫的内心

突然想到最近流行的口头禅

“我 怎 么 这 么 好 看”


摄影| 谁最中国


做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担当与颜值担当,故宫无时不美,无刻不美,无处不美。“紫禁城里过大年”,宫殿门口悬挂的门神、春联,宫殿廊庑下装饰的宫灯,美轮美奂。


摄影| 谁最中国


今朝风庭舞流霰,飞白朱红春意生。随便一场雪,美炸全世界。



摄影| 谁最中国


正月十五上元夜,午门、雁翅楼、太和门华灯齐放,三百个红灯笼列阵千米城墙,乾清宫竖天灯、万寿灯,再现清朝昔日盛景。据说,“目睹此景,三生有幸”。


摄影| 故宫博物院


“故宫角楼咖啡、故宫餐厅、故宫火锅店、故宫书店、故宫口红”,近几年,故宫轮番出大招、频频上热搜。毫无疑问,这座快600岁的紫禁城,随着互联网的推动,变得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有活力,俨然“网红”一枚。如今,去故宫看素雪、赏春花、撸懒猫、喝咖啡、过大年、闹元宵也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种种迹象表明,故宫再也不是高冷威严的紫禁城了,而是一座充满生活气息的博物馆。



摄影| 故宫博物院


2017年,故宫的文创销售收入达15亿元,超过1500家A股上市公司的收入。2018年,尽管每天严格限流8万人,但仍迎来超1700万名参观者。从2012年初深陷失窃、错字、瞒报、逃税等多重困境,到今年上元夜,万人同抢一张票,霓虹照亮紫禁城。故宫翻天覆地的转变应该从新任网红院长单霁翔说起。




2012年,接任院长位置后,办公室给了单霁翔一份介绍故宫的资料,他得把内容背下来,以备接待来访的贵宾。“故宫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世界上收藏中国文化藏品最多的宝库,是全世界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这些高大上的语句让单霁翔有些咂舌。因为那些世界之最,单霁翔压根儿就没有感受到。


摄影| 谁最中国


故宫虽大,但70%的区域竖起了“非开放区,观众止步”的牌子。藏品虽多,但90%都在昏暗的库房里沉睡。所有这一切都在促使单霁翔思考:故宫究竟能给人们奉献什么?然而真正做到一切工作“不以管理方便为中心,而以观众方便为中心”,对故宫和单霁翔来说,如同一场管理革命。


摄影故宫博物院


首先,清理端门广场不文明展览,设置32个售票窗口,保证每一个参观者快速买上票。为了不破坏故宫的美感,拆除宫内一切有违和感的现代建筑,就连培养古典花卉的暖房也搬到了郊外。同时,设置符合故宫风格的休息坐椅,让每一个来访者都能有尊严地休息。



午门是故宫博物院的正门,以前三个门洞中,中间的门洞专为接待贵宾车队所用。因此常常紧闭,然而两侧门洞却每天排满了观众。单霁翔觉得这太不合理,心想把三个门洞都向观众开放。不料,却收到有关部门的强烈反对:“贵宾开车进故宫是几十年的礼遇,不能换了一个院长,礼遇都不要了。”单霁翔据理力争:“那英国白金汉宫、法国凡尔赛宫、日本皇居,这些帝王居所今天也都对公众开放,但这些地方车队就不能开进去。”结果是,故宫在2013年初发布公告:故宫开放区内不允许机动车再驶入。


摄影| 谁最中国


2013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单霁翔宣布:故宫禁烟。当时人人质疑,且不说观众,博物院还有一大批烟民呢。回办公室抽两口,谁能发现?可不敢抽!一位故宫老烟民连忙摆手,悉数院长“罪状”:一人吸烟,全部门扣奖金。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里有这一幕:一位文物修复师烟瘾犯了,一边抱怨着“也不让我抽根烟”,一边认命地骑着自行车,越过重重宫墙,赶快骑到宫外冒两口。


图片| 三城三 


“故宫不能有一片垃圾,屋顶不能有一棵草。”这是单霁翔给故宫人提出的基本要求,因为草的生命力很强,如果有飞鸟或大风将草籽带到房顶,生长过程中会拱瓦,瓦若松了就会导致木头朽烂。而像故宫这样庞大的木结构古建筑群,就得大修,而且一时半会都修不好。因为在故宫里,有时就连一个漆器都要修复大半年。


摄影| 谁最中国


无论是禁车、禁烟、禁火、地面不得有垃圾,对偌大的故宫来说,所有的令行禁止都是一场革命。然而,正是这些细致入微的管理,用心备至的呵护,才让我们看到今日故宫的和谐秩序与四时之美。


摄影| 谁最中国



2015年9月,故宫建院90周年推出石渠宝笈特展,《清明上河图》、《游春图》、《听琴图》《洛神赋图》等珍贵书画首次集中展出。而大批奔涌故宫看展的观众一度被媒体描述为“故宫跑”。因为看一眼《清明上河图》,至少要排六七个小时的队。到了展览最后一天下午3点,离故宫闭馆还有两小时,武英殿外依然排着长队。但天色渐暗,队伍开始骚动,有人等不及问:“故宫几点关门?”单霁翔很感动说:“保证最后一个观众看完再闭馆。”


摄影| 谁最中国


然而,晚上8点,他又去看望观众,看展的人还在坚持排队。单霁翔问大家累不累?有人说:“就是故宫晚上没有卖水的,渴了。”于是单霁翔赶忙让工作人员烧水,当晚送出了2500多杯茶水。接近午夜,有观众还在排队。单霁翔又来了。“大家都喝到水了吧?”这时又有人说:“不渴了,饿了。”单霁翔赶紧让工作人员开车到附近买泡面,并把院里的库存全都翻出来了,一共凑了800盒方便面。在这个特别的夜晚,单霁翔和上百名员工一起加班到最后一位观众离开。此时,东方渐晓。


摄影| 谁最中国 



如何让故宫活起来,让故宫遗产活起来,如何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活在当下?这些年,故宫炮制了一个又一个爆款案例。


摄影| 谁最中国 


从2016年热播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大型文化综艺《国家宝藏》,从故宫文创、出版、餐饮,到紫禁城里过大年。仿佛“故宫”二字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为当红文化IP,故宫的热度在今年的元宵夜彻底爆发。不过灯光秀也遭到了一片质疑,有人说:“故宫现代化的灯光轰炸打破了人们的幻想,尤其很多文化人是到故宫寻找情怀的,没想到却看了场灯光秧歌。庄严大气的紫禁城被诡异的红、蓝、绿光淹没,与古典的皇宫建筑毫不搭调。”也有人说:“故宫就会搞噱头,就知道占头部IP之利”。


摄影| 谁最中国 


但也有人说:“所有的鲜活都是为了传承”,元宵夜点亮紫禁城是一次伟大的尝试和链接,一次关于现代与传统,古老与未来的链接。不可否认的是,从紫禁城里过大年到璀璨的元宵夜,故宫前所未有地把现代人与一座古老的宫殿,古老的文化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让传统文化一步步融入人们的生活,活在了当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