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网红”是如何炼成的?

 王静红 2019-05-01

本文共3345个字,阅读需要8分钟

建议你在家看故宫

今天是小长假的第一天,你去哪里玩了?

去故宫的朋友们,现在在排队吗?

4月8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正式退休,继任者为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

2012年1月10日,单霁翔任命为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至今已有7年零3个月。他自称故宫“看门人”,将紫禁城打造成活力四射的生活馆,开放面积从30%到80%,获得众多年轻人的喜爱。

明年是紫禁城600岁的生日,单霁翔希望能“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2012年,故宫博物院像往常一样,迎来了新一批的客人,穿过一道道门,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被这座辉煌的宫殿所吸引,猜测、探究着里面发生的故事。这座位于北京中轴线中心、占地72万平方米的皇家宫殿,在明清时期被称为紫禁城。

那时整个北京城都是灰色的,唯独紫禁城拥有深红色的宫墙和明黄色的琉璃瓦,雕梁画栋、飞檐楼阁,无处不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气势。

但就如它的名字一样,紫禁城既是皇城又是禁地,除非被召见或特许,外人一辈子都无法窥见一二。这其中发生的事情被厚厚的城墙阻隔,掩埋在历史的洪流中。

直到1925年故宫博物院正式建立,紫禁城神秘的面纱才被逐层揭下,人们终于可以走进这座城池,近距离观赏精美的建筑与珍宝。2012年,故宫迎接的参观人数已经突破了1500万,成为世界范围内唯一一个年参观人次超千万的博物馆。而也是在这一年,故宫博物院也迎来了新的院长——单霁翔。

勤于行走的“看门人”

作为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被外界尊称为故宫“掌门人”,但他却把自己定位为故宫的“看门人”,“我把这里当家,有感情。”

单霁翔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个家里里外外都走了一遍。这件事说起来轻巧,但其实是一个大工程。在秘书周高亮的记忆中,他每天进宫后就是和院长汇合,俩人从神武门西边院长办公室出发,向西沿着紫禁城红墙绕一圈。“院长走路很快,我有时跟着都得小跑,我跟着他一间房一间房的看,他在前面看,我就在后面拍照记录”,每天4公里的巡查让原本胖胖的秘书跟在院长身后生生练成了一个脚下生风的瘦子。

单霁翔还曾调侃道:“近600年来,走遍了紫禁城所有房子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我,一个是我的秘书。”故宫的每一间房屋、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单霁翔的脚印,只要是不出差的日子,他都会在故宫里行走。就这样,在行走了5个月后,单霁翔终于摸清了这座世界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的详细情况,也走坏了二十多双布鞋。

传说故宫的古代建筑数量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但是经过他的实地考察,他统计出故宫的建筑数量实际是9371间。其中紫禁城内8728间,紫禁城外端门、大高玄殿、御史衙门等处643间。当谈到故宫文物的数量时,他也能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1807558件(现已更新为1862690件),凡是有关于故宫的数字,他都刻在了脑海里,从百万精确到个位数。

从他的话语中,便能轻易地看到他对故宫的深厚感情。小到故宫的一把锁,大到文物字画、宫殿楼阁,他都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

单霁翔主编《故宫藏影》

以故宫博物院藏清末民国人物照片为主要内容

收录老照片400余张

Page One三里屯店有售

虽然他每一天的行程安排的满满当当还要抽出时间行走考察,但那时已经快六十岁的单霁翔并不觉得辛苦,他认为:“正是在这样的行走中,你自然而然就和这里的沉沉殿阁、一草一木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你也自然而然地会体悟到蕴藏在那些精巧的斗拱、严密的榫卯、高耸的龙吻走兽背后的大匠精神。无论何时穿梭在那高墙内,总能感受到这座紫禁城的灵魂。”

一个烟头、一根野草、一块墙皮都要管

图源:微故宫公众号

弯腰俯身,是单霁翔经常做的一个动作。为了维护故宫的环境,他总是亲力亲为,只要看到垃圾和烟头,他就都要捡起来。只2013年一年,他就从开放区域内捡起了1000多个烟头。

“以前进故宫,看到有人抽烟也不觉得有什么,现在要是发现,就会觉得特别不能忍受。”

而故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木质结构建筑群,防火是第一要务。所以单霁翔让“宫里”开展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禁烟运动,从“宫里人”到游客都要禁烟。就这样,烟头少了,火灾隐患也减轻了不少。

图源:微故宫公众号

他还要求垃圾被丢弃后,两分钟内必须有人清扫掉。有了这个规定,故宫的环境变得更加好了,无论是开阔的地面还是看不见的角落,全都干干净净。单霁翔自豪地说:“北京旅游委的主任在故宫走了40分钟,没有找到一片垃圾。”

故宫在古时候是皇家的脸面,而到了现代也被视为北京的地标、中国文化的代表。出现一点点小差错,可能就会影响到国家的形象。

所以单霁翔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也由于事必躬亲,他常常把自己弄得腰酸腿痛。但是他说:“把一件件小事做好了,就会看到大变化。”这座恢弘的宫殿,也在他的呵护下,一点点变得更好。

还故宫文化一个尊严

比起响亮的名号,单霁翔更看重的是故宫作为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所要履行的文化传承职责。在最开始,故宫只对外开放30%。但这远远达不到“一个真正的博物馆”的标准。

“你的馆舍宏达,可是70%不开放;你说藏品丰富,可是99%都看不到;你说观众数量庞大,可是绝大多数都目不斜视从前门走到后门”,在单霁翔看来,故宫文化对人民的影响力和传播度还远远不够。

于是,他下定决心,不断修缮、开放故宫。2016年,故宫的开放面积已经达到76%,2025年将增至85.02%。

随着故宫开放区域的增多,游客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但新的难题也随之产生。2015年,“故宫跑”这个词进入了公众视野。这个词的产生源于故宫举办的石渠宝笈特展,观众为了看《清明上河图》需要排上六七个小时的队。如果不想排那么久,那就要起个大早,等到宫门一开,就狂奔进去。

单霁翔曾经调侃着形容过这个景象:“大早上,故宫一开门,来排队的男女老少就都跑起来了。有的老太太没穿运动鞋,就问我:‘你们办个展览怎么跟办运动会似的?’”

话虽调侃,但这背后突显的观众承载量问题却马虎不得。单霁翔迅速做出反应,向观众承诺,不看完不闭馆,这个决定让那些排了五六个小时队担心看不到展览的观众放下了心。

晚上8点多,他去看望观众,问:“累了吗?”观众说:“累是我们自愿的,就是口渴。”单霁翔马上安排,架起大锅烧出2500杯茶分发给观众。10点多钟,他又去,这次反映说饿了,单霁翔立即调来800份方便面。

当晚零时过后,直到最后一批观众看完离开,单霁翔一直陪在观众身边。

“故宫跑”事件后,单霁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实行8万人次限流措施,看展排长队、人挤人的问题也因此得到了解决。

传承还是要靠年轻人

单霁翔始终明白,故宫文化传承的担子最终还是要落在年轻人身上。所以近几年,人们渐渐发现原来高高在上的紫禁城不但渐渐变得更接地气了,而且还有点萌。在当“看门人”的这些年,他一直致力于挖掘能够吸引到年轻人的文化传承项目。

《我在故宫修文物》

一部网红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匠心独运和巧夺天工。也让我们知道了,在这些雄伟大殿的背后,有那么一群默默付出的人,用自己的双手和热忱,守护着这些文化瑰宝。

除此之外,他为故宫打造的超过9000种文创产品也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故宫的绘画作品不再是挂在展览馆中展出的冷冰冰文物,观众不再需要透过玻璃去了解它们。威仪的皇帝、嫔妃纷纷卖起了萌,搞怪逗趣的形象拉近了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

谈到开发文创产品的初衷与归宿,单霁翔说:“文创不是一般的商品,其研发、制作既要有创新精神,还要有‘工匠精神’,要让文创产品‘带着博物馆的尊严进入市场’。”单霁翔强调的这一理念,贯穿故宫文创设计、推广始末。

而他的这一创新型的举措,让故宫的形象变得更加有血有肉。他将那些对故宫文化不了解、不感兴趣的人也拉了进来,让他们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脑残粉”。

当“朕就是这样的汉子”的雍正皇帝收获了一批批新粉丝,鳌拜的头像被做成表情包时,故宫文化在年轻人的心目中开始发酵,它在被更多人深入了解的同时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图源:微故宫公众号

作为故宫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单霁翔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在与过去的历史做一个交接。

曾经的紫禁城,便可容纳天地方圆,现在的故宫,自然要比从前的更好!单霁翔心中一直存着一个信念——数百年历史沉淀下来的宝贵文化,不该被埋没。他怀抱着容纳与坚守的匠人之心,决心用自己的热忱和赤诚为这古老的城墙装点出一番新的天地。

2020年,故宫将迎来它的600岁生日。我们都在期待这座富有魅力又壮美的城,将会如何开启下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