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样年华》从未曝光照片,带我们重回世纪末

 浮生偷闲 2019-02-22


农历年前夕,香港电影美术指导文念中在Facebook发布了一组19年前《花年年花》从未曝光过的幕后照片。


 

文念中(Man Lim-chung)是香港资深的美术指导,90年代在广告领域出道,1995年参与徐克的《金玉满堂》而出道,2000年凭《心动》获得金像奖最佳美术执导。他也是彭浩翔御用的美术指导,前后参与了彭的九部电影。


▲2015年文念中凭《黄金时代》获得金像奖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2000年的《花样年华》他是影片的执行美指和服装助理,这批意外重生的胶片,带我们回到了20世纪末的电影场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所有图片均可点击放大)


众所周知《花样年华》有一个让人难忘的结尾:梁朝伟扮演的周慕云最后来到吴哥窟,在一个树洞里倾吐了他所有的秘密。


 

这个场景原来灵感是来自安东尼奥尼的《蚀》。《蚀》的结尾由一连串没有对白蒙太奇镜头组成:马匹行过的空荡的大街、婆娑的树影、偶遇的陌生人、地面涓涓细流、天空、马路……


当年王家卫为了电影的结束煞费思量,他意识到这部电影应该以一个「秘密」作为完结。直到有天醒来,他对彭绮华说,电影的结尾应该放在吴哥窟。

 

至于为什么是吴哥窟,2016年约翰·鲍尔斯著述的《王家卫的电影世界》里由一段对话,算是一个答案。译出如下:

须弥芥子,大千一苇

——2000年,吴哥窟往事

 

— 在《花样年华》完成版本里,以梁朝伟对着吴哥窟的一个树洞低语告终,为何如此?

王家卫:我清楚知道这部电影应该以一个秘密作为完结,但在哪里呢?


直到有天我醒来的时候我问彭绮华(注:王的监制,现在是泽东制片人),「你听说过吴哥窟吗?」她说:「啥?」「在柬埔寨,」我说,「而且没人在那拍过电影,我想在吴哥窟结束这部电影。」


你瞧,我还记得伟仔和阿炳聊天的那个场景:如果一个人有秘密,他就应该向树洞告白。我可以想象得出来伟仔对着吴哥窟诉说秘密的场景。

 

— 为什么是吴哥窟?

王家卫:因为这有点不可思议。 

 

— 当然,这个场景意味着更多的喻意,不仅仅是表面上看来。

王家卫:因为它是个历史遗迹。这个地方很神秘。它被遗忘了很多年。当你注视着建筑上那些浮雕,它们仿佛会诉说出故事,关于千百个世纪以来无数个故事。


伟仔和曼玉的故事将会变成这些浮雕、这些石头的其中一个。这部电影就像是一部室内乐,我想有一个不同层次的终章。《花样年华》描绘了我对后殖民地时代香港的感觉。电影终结于柬埔寨,它曾是法国殖民地,这也是我对我们的殖民地时代的告别。

 

— 是,这让你转换视角了。

王家卫:没错。我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学到的。《蚀》(Eclipse,1962)的结尾由一组没有人物的蒙太奇长镜头组成的,只有那些主人公曾经去过的空空荡荡的露天广场。


安东尼奥尼后来在某个访问里说过,这些地点其实是作为一个见证者而存在的。与其用某种联结关系或是单一关系来结束电影——大部分电影是怎么做的——他转而用见证者的角度。那简直太有启发性了。



▲《花样年华》(2000,In the Mood for Love)

▼《蚀》(Eclipse,1962)


— 你喜欢恋物,跟同时代的不一样。比如电视机作为《旺角卡门》的开场,森林作为《阿飞正传》的开场。吴哥窟如此迷人且特别。

王家卫:佛家有言:「须弥芥子,大千一苇」。于我,那些画面就是我的「广场」。

 

— 梁朝伟是怎么看这个结尾的?

王家卫:他说,「我的故事到底说了什么?报复?」我说,这是秘密,哈哈哈。

 

— 不过梁朝伟在《2046》里真正有一次报复,从《花样年华》里面目友善的、被戴绿帽子的男人,变成了一个没心没肺的浪荡子。

王家卫:他并非没心没肺。他只是活在过去。2046号房间就像吴哥窟的树洞,那里埋葬着他跟张曼玉的过去。那是一道没有痊愈的伤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