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了解苏轼的人,历史就不会差!

 虚室生白3ud10a 2019-02-22

对于很多历史类的书籍,让人望而生畏。想弄明白一段历史,怎么也得把相关书籍读上几遍才行。可史书大多枯燥乏味,真是打死也读不进去。怎么办呢?幸好有一位先贤为我们指明了道路。

这人就是苏轼

别看苏轼天资聪颖,文采风流,其实他当初读史。也是苦不堪言。那么苏轼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了解苏轼的人,历史就不会差!

苏轼弟弟苏辙的女婿叫王庠,是一个有才气的年轻人。王庠曾经发下宏愿:闭门读书,穷尽史百家之学。

苏轼生怕这位侄女婿空有读书之心,却无读书之法,特意写信给王庠,谆谆教诲,大意如下。

年轻人若想立志读书,每本书都要读上几遍。要知道,书籍就像大海,里面的内容实在太多,穷一人只精力,根本不可能尽数吸收,只要找到你想要的东西就行。所以,每次读书,只带一个目标。比如,想研究古兴亡治乱和圣贤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盯死这个目标去读。其他都不要去想。读第二遍时,再设定新的目标,比如了解事迹,故实,典章等等。这办法虽然笨,但一旦学成,便受用无穷,比泛泛了解的人不知道高到哪里去。

了解苏轼的人,历史就不会差!

有目的性的读书

为什么史书读起来乏味,因为你没有目的,读的时候不知道侧重何处,自然味同嚼蜡。等你有了方向,便可做到有的方矢,对资料有所取舍,专注一道,兴趣就来了。

这个话题,郑板桥后来做过进一步阐发。说:“学问二字,须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

了解苏轼的人,历史就不会差!

所谓的“问”,其实就是读书的目的。那么,苏轼读书的目的性强到什么程度呢?曾经有一个眉州同乡少年才子唐庚来拜访苏轼。

苏轼问他最近读什么书,唐庚说:“《晋书》”,然后哐哐哐的讲了起来。苏轼突然没头脑的来了一句:“里面有什么好听的亭子名吗。”

唐庚哪能读这么细?答不出来。回去琢磨了半天,他才领悟到这是苏轼在教他读书之法。估计苏轼当年读《晋书》,其中有一片是专门研究里面的建筑物名称。

了解苏轼的人,历史就不会差!

归根到底,天才都这么努力,我辈再不加油,就更没出路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