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了“聪明药”不但没变聪明,反而染上毒品!

 梅州市王笔竿子 2019-02-23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代小佩

很早之前,国外就流行“聪明药”,传说它具有提升注意力、降低疲劳感的神奇功效。英美一些名校学生服上几粒,就能熬过考试密集的final week,甚至取得优异成绩。

这听起来就像蓝胖子口袋里变出的“记忆面包”,只要大雄吃上几片,就能轻易记住书本上的知识。

那么,“聪明药”真能让人聪明吗?这两天,国人开始围观此事。因为有报道揭露,一名高中生为提高成绩服用“聪明药”,结果用药成瘾,身心健康受到损害,最终染上了毒品。

其实,但凡有些常识,就不会掉进“聪明药”的迷局。

众所周知,药物都有适应症,而“聪明药”的适应症是不是“笨”呢?看看药物成分就知道。它的主要成分是哌醋甲酯,商品为利他林、专注达、利太林等,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能增加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和肾上腺素,增强延脑呼吸中枢的兴奋感。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药学部古艳婷博士告诉记者,在临床上,此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6岁以上儿童的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嗜睡者。有时候也用于癌症患者、抑郁症患者以及脑卒中后病人康复。她还特别提醒,“即使是说明书以外的用药,也要有科学依据才行”。

看来,这种药顶多能“打鸡血”,而不是变聪明。

而用药成瘾的学生,大概忘了另一个重要常识:药物都有服用剂量限制,不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哌醋甲酯制剂分为普通片剂和缓释片剂。如果是普通片剂,儿童每天服用量最多为5毫克(一片2.5毫克的话,一天服用2片),成人每天服用不能超过10毫克。如果是缓释片剂,每天服用1次,1次5毫克。“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后来上限改为一个月。”古艳婷说。

退一步想,就算“聪明药”真有奇效,也要慎重使用。我们常说,“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哌醋甲酯也不例外。其副作用包括心动过速、失眠、食欲减速、抽搐等。此外,还可能带来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精神病恶化、双向精神障碍/燥狂症发作、新的精神症状或狂燥症状、儿童和青少年攻击行为、生长抑制、癫痫发作、视觉异常等。

此前,有患者正常使用哌醋甲酯导致猝死。“哌醋甲酯与冰毒的主要成分苯丙胺类似,都能增加突触间多巴胺含量,具有成瘾性。”古艳婷告诉记者。

为此,国家对哌醋甲酯有很严格的限制。它属于第一类精神药品。根据国家规定,第一类精神药品及原料药生产需要向所在地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是否批准。医院药剂科根据临床需要申请,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向本省内的企业购买。利他林等是处方药,医生开药时相当谨慎。患者用药一段时间后,应该增量还是减量,都要严格遵循医嘱。

“而且在网上随意购买‘聪明药’,容易买到假药或走私药,存在很大用药风险。”古艳婷强调,处方药不能随意买卖,每一起药物滥用导致的医药事故都是对患者家属的煎熬。

“不可否认,哌醋甲酯作为中枢神经兴奋剂,能使人保持清醒,短期内可改善学习状态。”但古艳婷强调,它并不能提高实际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长期大剂量使用“聪明”容易成瘾。“一旦停药,戒断症状会十分明显,包括疲劳、抑郁、心动过速、睡眠不良等,这与毒品的危害是一个道理”。

在古艳婷看来,学习需要讲究方法,但没有捷径。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可以通过提升自信心、调节不良情绪、加强体育锻炼的方式改善学习状态。“服用所谓的‘聪明药’,只会适得其反。”

正如动画片中,大雄吃了太多“记忆面包”导致腹泻不止,结果把所有的知识都忘得精光。这一结局本身就是对投机取巧行为的讽刺。

实际上,从“广谱”抗癌药到百亿权健帝国,从无限极到“聪明药”,最终结果,不是失望,骗局,就是悲剧。从中我们应该明白:没有包治百病的神药,没有起死回生的保健品。在打开腰包前,不妨打一个问号:这是真的吗?

用药时要牢记以下四点常识:

药物都有适应症,

药物都有服用剂量限制,

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

处方药不能随意买卖。

多几点常识,才是真聪明。否则,服用“聪明药”导致毒品成瘾的悲剧,不会是最后一次。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科技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