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溯历史:从“戏子”到“演员”

 城北十五里666 2019-02-23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

我国自古以来

从事戏曲、话剧等演艺行业的

都是男子

并且在很长时间里

“伶人”尽管受到

上至达官贵族

下至贩夫走卒的追捧

但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而二十世纪初的学生演剧

则逐渐改变了这种观念

人们开始发现戏剧的的启蒙与教育功能

使得戏剧逐渐成为

大众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

演艺从此不再只是男演员的专利

女演员开始更多在大众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

1922年2月23日 北京女学生第一次登台演戏

孔雀东南飞

1922年2月23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四年级学生毕业前,借教育部礼堂(今教育街3号)由李大钊指导排演《孔雀东南飞》,这是北京女学生第一次登台演戏,共演出四场,引起一时轰动。

李大钊早在1920年就有了要排演一出反封建话剧——《孔雀东南飞》的想法,期望使得更多女同胞从中受到教育。那时的李大钊才刚刚30出头,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一腔干劲儿绷在筋骨里。

在排演话剧时,李大钊亲自操刀担任导演,再加上陈大悲(中国话剧最早的职业演员、导演之一)为之助手,更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演员的选择上,其主要演员无论男女角色均由女学生担任。程俊英(古籍研究专家)扮演刘兰芝、冯沅(音同元)君(冯友兰胞妹)扮演婆婆,孙桂丹扮演焦仲卿,陈定秀扮演小姑,阵容得体,各尽所能。

冯沅君与丈夫陈侃如

在历史上,学者普遍认为学生演剧是中国话剧的开端,可以说,话剧是从校园演出文化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大众文化的。

在北京之前,学生演剧在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发展到春柳社,他们更发现了戏剧的启蒙价值,重视戏剧的社会功能。徐半梅在其《话剧创始期回忆录》中提到。“学校中这样公然提倡学生演剧,在当时很顽固的社会里,真是惊人的创举。因此,可以使人们得到一种刺激,叫他们知道:演剧不是一种荒唐下流的事。”

想必当时无论是李大钊还是女学生们,所有人的心情都是激荡的罢。因为这是历史上北京女学生第一次演话剧,是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封建传统的又一次大力撞击。所有人为了呈现出最好的舞台效果,日夜排练,遇到措词不当之处,李大钊亲自为之纠正和润色。

李大钊

话剧排练成功后,负面的声音不出意料地纷至沓来,有些上了点年纪的老者未免感叹“黄毛丫头出来露面演戏,真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但是却意料之外地收获了更多人的肯定和赞赏,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时代的进步

1982年2月23日 恭王府获批重点保护

恭王府及花园平面图

恭王府坐落在什刹海西岸,是目前保存最完好且唯一全面向公众开放的清代王府。

民间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在历史上,恭王府几易其主,从乾隆时期和珅的和第,到嘉庆时期永璘的庆王府,再到清末奕訢(音同心)的恭王府,恭王府走过了风雨摇曳的两百余载,见证了清王朝由鼎盛走向衰亡,承载着极其深厚的历史与文化。

为了不使这座历尽沧桑的王府堙没于历史,1982年2月23日,恭王府及花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文化部建立了修复管理机构———恭王府管理处,开始进行搬迁和修复工作。

恭王府花园

恭王府府邸内的建筑沿南北向分为东、中、西三路,府邸中路为五进院落

萃锦园作为王府后花园,是府邸建筑轴线的延伸,并且由第五进尽头的后罩楼同府邸分隔开,建筑整体风格协调统一。

后罩楼俗称“九十九间半”,是府邸建筑和花园空间的过渡,东西长约 183 米,气势磅礴,楼东侧为“瞻霁楼”,西侧为“宝约楼”,楼上层为样式各异的格窗,别有一番风味,既是一个空间的结束,又是一个空间的开始。

恭王府后罩楼

恭王府花园于1988年7月开始对外开放,而恭王府府邸的的修复工作历经了整整28年,在2008年8月20号才实现全面对外开放

恭王府及其花园的建造极具匠心,一步一景中都蕴含着美好的寓意,格局严谨精致。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设都是极为讲究的,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地域文化丰富,不同地域的园林都有其自身的特色与长处

但是,在很长时间里,大多数人谈及私家园林“言必称苏州”,而恭王府的完整保存为北方私家园林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