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刘女士某交易平台的账号被封了,与客服沟通后发现竟是13岁的女儿用她的账号出售代写作业服务,每单几十到上千元不等,整个假期收入上万。因一单字迹太工整被老师发现,买家退款未遂进而举报账号事情才曝光。 目前,刘女士已经没收了女儿的全部收入,并对她进行了批评教育。 光明观点: 13岁女孩代写寒假作业收入上万, 只怪孩子太“优秀”? 作者:张永群 寒假刚刚结束,有的孩子还在狂补寒假作业,有的孩子已经因为寒假作业赚得“盆满钵满”。近日,来自重庆的刘女士发现,13岁的女儿寒假期间一直登陆某交易平台帮人写作业,收入已经超过万元。 作业竟成了摇钱树?笔者搜索发现,网上代写作业服务早已成了热门生意,许多商家都可以提供“专业模仿各种字体”“满意为止”“加价插队”等个性化服务。 同样是这个寒假里,前不久“写字机器人”也成为热门话题。这款“黑科技”不仅可以模仿孩子的笔迹抄课文、抄生字,还能画手抄报,得到很多学生甚至是家长的青睐。 当写作业成为负担,花式代写就出现了。无论是依靠手工,还是依赖科技,这些生意的火爆都表明代写作业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明显的需求,明显到吸引了一个13岁的孩子加入到服务提供方的行列里。 花钱交一份假作业,无疑是自欺欺人。寒假作业的初衷往往是希望孩子们能够温故知新,通过写作业的过程巩固知识、加强记忆。但如果把交作业理解为“交差”,那孩子们就在糊弄老师的同时,糊弄了自己的成长。而这种行为一旦“得逞”,孩子们便会产生懒惰、侥幸的心理,形成一种“钱能解决一切”的错误观念,甚至养成欺骗的习惯。 但反过来想,为什么本性单纯的孩子们会绞尽脑汁敷衍老师?为什么有的家长竟会支持孩子使用写字机器人投机取巧呢?这两天网上火起来的短片《流浪作业》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个问题。 “从春节晚会办完的第一天起,就再也写不动了……”《流浪作业》根据热映影片《流浪地球》的预告片改编而成,其文案作者是一位15岁初三学生,他称改编的初衷只为吐槽寒假作业多,自己的作业也直到开学日的凌晨四点才赶完。 “作业没写完,开学两行泪”,这部短片唤起了很多学生被作业支配的恐惧,也让我们反思,作业是不是真的太多了? 学生写一个月,老师写一个“阅”。一方面,寒假作业量大,语文、数学、外语,各科都布置一大堆,作业总量让学生苦不堪言。假期本应该让孩子们好好放松,养足精神投入下学期的学习,但高强度的作业让他们负担过重,加上家长给报的兴趣班,甚至不如平时上学时轻松。 另一方面,很多学校的老师们布置作业仍然十分机械、重复,不愿意在作业的创新性、实效性上下功夫。抄抄写写、同类型算数题占作业的主流,孩子们提不起兴趣也在情理之中。 教育不仅是书本知识的研读,而是要让学生们从书本中开启心智,并更进一步认识社会、感受生活、探索生命。教育是一个育人的过程,那我们的作业,尤其是学生假期的作业是不是可以以一种更加灵活的方式呈现?比如让孩子们充分利用假期时间,了解传统节日文化、亲近大自然、养成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与父母亲人进行一场深入的谈心等。 假期对孩子们来说,应该是一个难得的成长时机。假期里,他们脱离了教室这一空间的限制,也拥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如何让孩子们在假期更好地成长,如何实现假期作业真正的效果,考验着老师们的责任心和教学智慧。 当孩子们爱上学习,很多问题便都不是问题了。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总编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