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老中医》正在热播, 剧情一开始倒霉的主角就扯上人命官司。 幸好在机智美丽又贤惠温柔的许晴小姐姐的帮助下逢凶化吉, 前三集主角跟小编一样都很苦逼的在坐冷板凳 但是到了第四集就不一样了, 主角一战成名。 从此在大上海站稳了脚跟。 而成名之诊就是一例没有人愿意接受的产后胎死不下的病例, 剧中患者因惧怕手术后感染而请中医诊治。 妇科名医赵闵堂毛遂自荐, 选用古开骨散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孟河翁泉海在古开骨散的基础上加了一味川牛膝, 成功令死胎排出。 从此名声大振。 那么电视剧里面讲的这个古开骨散到底是个什么方呢? 今天小忧同学就给大家简单普及一下。 古开骨散出自清朝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怀胎说》。 “古开骨散,治难产。当归一两,川芎五钱,龟板八钱,血余一团烧灰,加生黄芪四两。水煎服。” 那么这个方是不是王清任先生的原创方呢? 非也。 古开骨散是个3.0版的方子 2.0版叫“加味芎归汤”。 王清任先生在2.0版的“加味川芎归汤”基础上加了大剂量的黄芪, 加强了其补气行气的功效。 这个2.0版的加味芎归汤 出自元代医家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产科兼妇人杂病科·保产》: “加味芎归汤,治产五七日不下垂死者,及矮小女子交骨不开者。上用川芎、当归各一两,自死干龟壳一个酥炙,多男女者妇人头发一握烧存性。共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服。屡效,约人行五里,生胎死胎俱下。无自死龟壳,用钻龟废壳亦可。” 那这个方是不是危亦林先生的原创方呢? 也不是。 这个方是从宋朝1.0版的“龟甲汤”的基础上重用当归,加川芎化裁而来。 那么这个1.0版的龟甲汤出自哪里呢? 出自《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五十九·产难门·子死腹中》 “治产难,或子死腹中不下。龟甲汤方龟甲(醋炙),当归(切炒各半两),乱发(一块鸡子大取产多者妇人发于瓦上烧灰)上三味,先细研发灰,次入当归末,以水一大盏半,煎取八分,然后下龟甲末,煎五七沸。分为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更服。” 《圣济总录》这本书的作者是哪位医家呢? 其实, 他不是一位医家, 他是一个艺术家, 还是个中医爱好者, 他的本职工作是管理国家, 广告 去逛逛 但是他是一个除了本职工作干不好, 其他工作都做的挺出色的同学 《圣济总录》的主编就是他。 所以,从鳖甲汤到加味芎归汤、古开骨散,甚至到剧中所讲的古开骨散加牛膝,说明四个问题: 第一、中医都是一步一步发展的,并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第二、中医并不是简单的套方,有时候多一味药,少一味药,可能效果天差地别。 第三、“流派”、“世家”虽然有其自身特色,但最常用的还是这些经典之方,所以要过于迷信秘方。 第四、中医爱好者有时候对中医的贡献比中医还大。 第五、医生真的是个高危行业呀。 最后附几则相关的医案,供大家参考: 地官李孟卿,娶三十五岁稚女为继室,妊娠虑其难产。与加味芎归汤四剂备用。果产门不开,服之顿然分娩。(薛己《女科撮要·交骨不开阴门不闭子宫不收》卷下) 西宾费怀德之室,下血甚多,产门不开,两日未生。服前药(加味芎归汤)一剂,即时而产。已后育胎,并无此症。(薛己《女科撮要·交骨不开阴门不闭子宫不收》卷下) 陈某,妊娠8个月,胎动消失7天入院。诊断为胎死腹中。入院后未用其他方法治疗。诊其舌淡嫩苔薄白,中有剥苔,脉大而数重按无力。根据舌象脉象的分析,舌嫩苔剥是津液受损,脉数大无力是气分不足,脉舌合参属气津两虚。间诊知其妊娠反应较甚,呕吐剧烈,致伤津耗气。但胎死腹中属实证,是病实而体虚。考虑不宜纯用攻法。一诊:治则以养津活血行气润下。药用:沙参、当归、桃仁、枳实、玄明粉。另针刺足三里、合谷等穴以配合治疗。连用两天,腹中动静全无!二诊:寻思试与平胃散加味如何?乃照病例一之方二剂。第一剂服后滑下大便二次,第二剂则毫无反应。三诊:改用脱花煎(川芎、当归、牛膝、车前、桂枝)服一剂,死胎依然不下。四诊:连用数方攻之不动,改用补气活血法。药用:五爪龙、党参、陈皮、当归、川芎,但亦无效。五诊:考虑前方补气行气之力不足,便改用加味开骨散。药用:北芪四两,当归一两,川芎五钱,血余炭三钱,龟板八钱(缺药)煎服。下午4时许服药,6时许开始宫缩(约10~20分钟一次)。晚上8时加用按摩针灸。先指按三焦俞、肾俞以行三焦之气,但按摩后,宫缩反而减弱减慢。改用艾灸足三里这一强壮穴以增强体力,灸后宫缩随之加强,约10分钟一次,收缩较有力,灸半小时停灸。继用针刺中极穴,每2、3分钟捻转一次,针后每1一3分钟宫缩一次,宫缩甚为有力,共针15分钟,停止针灸治疗。是夜11时,死胎产下,为脐带缠颈的死胎。(亚钢《新中医》1972年5月3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