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性看待肾移植术后激素的使用

 tz岁月静好 2019-02-23
很多肾友会“谈激素色变”,每当提起“激素”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使用激素的各种副作用及并发症,因而对使用激素(尤其是静脉使用、较大剂量使用时)会有抵触甚至恐惧心理。
其实,激素是把“双刃利剑”,它“既能杀敌,亦可伤己”,使用恰当能够充当“夺宝奇兵”,实现“杀敌护己”的作用;当然,使用不当很可能会出现“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甚至“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悲剧。

今天,王医生简单介绍一下“充满争议”的激素以及肾移植术后在哪些情况下会使用激素。
“熟悉而又陌生”的激素
激素的5大类:

1 .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如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等

2 . 性激素类,如雄激素、雌激素等

3 . 甲状腺激素类,如T3、T4等

4 . 胰岛素类,如长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等

5 . 垂体前叶激素类,如生长激素、生长抑素等

肾友们所熟悉并经常使用的激素(如甲强龙、米乐松、强的松、强的松龙、美卓乐等)都属于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具有抗炎(不抗菌)、抗过敏、免疫抑制、抗毒素、抗休克、减轻疼痛、刺激骨髓造血等治疗作用。

激素的副作用
长期超生理剂量的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及副作用:
肥胖、多毛、痤疮、血糖升高、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肢体水肿、月经紊乱、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消化道溃疡、诱发或加重感染等。

肾移植术后,哪些情况下会使用激素

1.术后维持性免疫抑制方案
强的松、美卓乐等口服激素目前仍然为世界范围内的大多数移植中心所使用,是术后三联免疫抑制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虽有少数研究认为,撤除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也可以维持移植肾的良好功能。然而,撤除激素的方案仍存在较大争议,如可增加某些类型肾炎在移植肾上的复发率等。
2.术中及术后早期的免疫诱导
在肾移植术中及术后早期会短期内静脉使用较大剂量的激素(主要为甲基泼尼松龙,如甲强龙、米乐松)作为免疫诱导治疗方案的一部分,以减少术后早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3.治疗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
移植肾穿刺病理确诊为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后,短期静脉使用激素冲击治疗依然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对于逆转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且花费不高。
4.肺部炎症的急性期治疗
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可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在渗出性肺部炎症的早期予以静脉使用小剂量激素并联合有效的抗菌药物,可减少肺部的炎性渗出、改善肺部炎症的预后。此外,肺部炎症时由于需要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静脉使用激素也有助于预防移植肾排斥反应的作用。
5.口服免疫抑制剂困难时的替代治疗
肾移植患者由于手术等原因需要禁食期间导致口服免疫抑制剂无法使用,或者由于消化道疾病等所致口服免疫抑制剂吸收不良时,短期静脉使用激素是也维持机体的免疫抑制状态,防止移植肾排斥反应发生的替代选择。

王医生建议大家理性认识肾移植术后激素的使用。  
请相信,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使用激素这把“双刃利剑”,定可实现“即可杀敌,亦少伤己”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