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宽 溪山行旅图 范宽与李成、董源并成为“北宋三大家”,说的是画坛的三大家,而另外亦有“北宋三大家”,说的是书法上的成就,即黄庭坚、苏轼、米芾。中国虽然书画同源,但各自精深博大,在不同领域亦建树不同,范宽作为“北宋三大家”之一,初学李成,然能自出新意,而后师法自然,为北宋山水一代大师也!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北宋的山水继承五代文人画的传统,气势雄浑,苍茫浓密,与南宋马远、夏圭之边角之景的婉约意境迥异,可堪称时代大气象之作,树立一座宏伟高标,而其名作《溪山行旅图》更是杰作中的杰作,开启了山水画恢宏气度的新纪元。画面主体以巨大的空间来描画山峰石壁,山体巍峨雄壮,似成方形纪念碑矗立,其苍茫元气铺面而来,山体以压倒性气势落下,如暮夜晦暝,厚重华滋。而其黑中亮的墨韵与伦勃朗人物画的纪念碑式体量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范宽继荆浩、关仝之后,接续了中国山水厚重密实之风尚,大气也!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局部 如果主体大开大合,极具气势,在巨石之侧则开辟出一条小路,画家以留白的方式,刻画了商客与路人的行旅之程,点画了主题。对于沿途路况的处理,蜿蜒幽深,一队驴子驮着货物缓缓驶过,极具写意色彩。如果说大山是浑厚的,路途幽深,溪山行旅之间则极有层次感,山壁间一线瀑布直线落下,留白处渲染的云烟、山涧、树石层层呼应,与主体的“大山”空旷隔开,而在局部,营造着水声激湍、烟雾迷离的诗意。大山的浩大禅定与山涧的幽深对比强烈,行旅之人则缓缓而过,真是厚重而不失空灵,写景稠密而不失韵致,大雅也!画面左侧下方树丛中,隐晦地留着“范宽”之名,与山水浑然一体。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局部 以下是笔者依据范宽《溪山行旅图》的画意,所题诗一首,还请多多指教。 山中并无行人 黑石耸立着硬骨头 把瀑布、溪涧撕开。万树皆墨 雨皴迎风的巨障,凌空立定 枯瘦的根,握紧每一道倔强的关隘 大山的个性,黑得出奇 仿佛你每落一笔,都要荒废掉 无数长成秋天的荆棘 而黑色中,并无花朵 而山木中并无河水之涌动 如此奇倔的高山,硬且浓密的道路 何其吝啬,除了千年的渴意 我并无感到它浩大的孤独和隐者气息 且不要说参禅、饮酒、悟道 那么,让我们骑毛驴去山之外 咒骂那个叫范宽的荒唐人 他必定是黑色中最黑的一块 千年来,在松树低垂的溪边小睡 洗他的臭脚 你问“你的画怎能画成这样” 那么他一定会大笑: 如果你在山中看到一个诗人, 你准是一个疯子 所幸这山中并无行人 你碰到的那人也并非范宽 (他本人未必知道这个名字) 我猜你会对着一棵得道的枣树 注目良久 |
|
来自: 小桥流水1i79ra > 《精美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