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宁市公租房逐步开始建成并交付使用,面向社会供应公租房,以较低的承租价格,良好的居住环境,专业的物业服务管理,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实现了“住有所居”的安居梦,全面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为了方便群众公租房报名选房分配。市住房局下大力气优化服务,通过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信息数据共享,持续给公租房做“减法”,让住房保障管理不断“加速度”。“一站式”服务,最多跑一次,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 一、加快公租房建设分配 目前,南宁市已开工建设553个公租房项目共计81218套,年度分布情况为:2010年及以前开工建设9218套,2011年20230套,2012年14575套,2013年12936套,2014年9982套,2015年14277套。公租房区域分布情况为:市本级建设及运营管理33个项目共计54882套,市辖5县244个项目共计13384套,市辖7城区258个项目共计7162套,市辖3个开发区18个项目共计5790套。截至2018年8月,全市开工建设的81218套公租房已全部竣工,完成率为100%;累计分配66463套,分配入住率为81.83%,其中市本级累计分配41847套,市辖5县、7城区、3开发区共累计分配24616套。 二、完善公租房资格审核 2018年1月至8月,南宁市共核准公租房资格20023户,公租房申请量呈上升趋势。南宁市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公租房资格审核工作:一是加大公租房政策宣传。在我局网络平台及市级各大媒体平台宣传公租房申请政策,在全市50个乡镇街道办张贴宣传板报加大宣传力度,并结合发短信和深入企事业机关单位的形式开展宣传;二是扩大保障覆盖面。根据我市发展实际,适当调整了外来务工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申请公租房保障的准入条件;三是优化资格审核流程。精简业务收件,公租房非低收入家庭资格审核业务精减了广西申请住房救助经济状况核对申报表、广西申请住房救助经济状况核对授权书、劳动合同书等5项材料,减少民政复核环节,优化受理初审流程,将初审公示时间纳入初审时限,提升工作效率,资格审核工作时限由原来45个工作日优化为30个工作日。 三、推进公租房报名选房分配 (一)启用“一站式”新服务大厅 为提升群众现场进行选房分配的服务体验,市住房局在惠民安居·凤岭北苑4号楼一二楼建立了新的南宁市保障住房服务大厅,主要用于开展现场选房分配工作。新的服务大厅一楼面积约355平方米,二楼面积约180平方米,安装配备有新的座椅、触屏一体机、叫号机、展示用液晶电视新设备,一改以往选房分配现场分散在各房管所,选房分配现场场地大小不一、环境参差不齐、设施设备老旧等导致群众到现场参与选房分配体验差的问题,现在这个大厅,可以从选房到合同签订“一站式”服务。 (二)启用“一站式”选房分配新系统 一是实名认证技术应用。新系统引入人脸识别实名认证技术,在用户注册时就要求进行人脸识别实名认证,认证通过后自动匹配后台数据库,将保障信息(资格证号、入住信息等)展示给用户,同时,在合同签订环节通过人脸识别认证对保障家庭真实身份进行确认后,方可签订租赁合同,防止代理代办等行为。 二是一证办理业务。新系统采用身份证识别仪及触屏一体机进行签到、抽房,只需要保障家庭携带身份证即可参加现场选房分配,不需要再携带申请公租房保障时的各类纸质材料。不具有选房资格的人均无法签到选房。 三是信息全公开。保障家庭抽取房源的结果将实时展示在服务大厅液晶电视上,同时,同步网站上的楼盘表,不在现场参与选房的保障家庭也可以通过网站的楼盘表变更信息实时查看选房结果,全面接受群众监督,一改以往纸箱抽房,抽选到的房号不公开的传统模式。 四是无纸化操作。原来在现场选房分配时,需要手签《南宁市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通知书》的步骤现已取消,并引入电子章等技术,使用平板电脑、高拍仪等设备,全流程实现无纸化操作。抽选房号后,保障家庭将收到抽房确认短信,租赁合同自动生成,平板电脑展示合同详情页,合同签订不需要人工确认盖章,签订的合同再通过高拍仪导入系统,最后完成选房分配工作。 五是业务即办即结。原来需要多跑一次到银行缴纳租赁保证金,再跑一次到现场选房签订《选房确认通知书》,然后等待30日后,再跑一次房管所签订《南宁市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等流程,现在已经简化为可当日办结。保障家庭在现场对抽选结果没有异议的,可当场办理完成缴纳租赁保证金、签订《南宁市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等全部流程,不需要多跑路、多等待,实现了群众“只跑一次”即可办理全部业务的服务模式。 下一步,市住房局将着力打造住房保障综合管理平台,积极推进公租房各项业务网上办理。并将对公租房资格申请、公租房房源互换、公租房退出申请等业务流程再进行升级改造,逐步实现群众足不出户,一网通办的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