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你想好了吗? 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只要有话题引爆点,似乎每个人都可以做一名哲学家。 你劝我学医? 6月25日,高考分数公布后开始报志愿,于是医学界又是一片哗然。劝人学医的,言真意切,灼灼之心溢于字间;阻人学医的,则对有意学医者恨铁不成钢,大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豪迈,似乎人人都是铁打的“金刚”不需良医。一篇篇帖子往来,动辄出言不善,底下评论精彩纷纭,可以想见作者、读者均是七情上面、心潮澎湃。 好朋友问我能不能写篇小文劝劝孩子们学医,实在是为难了我。在我看来,人生的志愿不是靠别人劝的,而是孩子在内在价值观引导下的自我选择。家长们对孩子志愿的考虑,更多的是经济待遇、社会地位和职业发展前景。现在,如果家长们对学医拿不准,不妨先考察考察优秀医生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 够傲娇,才学医 北京电视台6月25日播出《我要当医生》之“志愿选择救死扶伤”,邀请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马超处长、内分泌科李乃适医生和大学二年级一个小姑凉做嘉宾访谈,请他们讲一讲当年自己为什么要学医。李医生笑容淡定,眼神清澈,不急不缓用了“傲娇”这个词(具体内容请各位看视频),这种带着几分萌萌的自信,就是一个优秀医生的状态。国际公认,医学是精英教育,毕竟,医生面对的是生命,而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对生命的维护,当然需要精英才能承担。只有内心够傲娇、够强大,才能学医,这是学医的第一个条件。 爱生命,才学医 学霸的家长们看到这里先不要急着表态,且看看第二个条件。学医最大的乐趣,是可以探索生命的奥秘。我至今仍记得显微镜下观看白细胞、巨噬细胞“围剿”细菌的神奇感觉,第一次听诊时感受到生命律动的不可思议,探究病因堪比福尔摩斯般追踪蛛丝马迹的无穷乐趣……学医最大的意义,是让生命经过我们的手“绽放奇迹”。虽然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上写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但病人那一句普通的“我明天就出院了,谢谢你!”却总让我的心里充满温暖与感激。这种医者的使命感与成就感如何来描述呢?“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内心长存对生命的好奇、良善和关爱,这是学医的第二个条件。 能坚守,才学医 其实,家长们回首自己走过的路,往往会发现,只有禁得起磨炼的青春,才会有从容不迫的未来。医生的成长,绝不是轻轻松松、一朝一夕。学医,就意味着终身学习,而且,基本上是在中年以后才能有所建树,迎来事业的高峰期。这期间的确需要辛苦付出,但其实国内的训练强度远远比不上欧美发达国家。感兴趣的家长,可以读一读催泪大作《当呼吸化为空气》,看看美国医生是怎么成长的。故,有定力、耐得住寂寞、能吃苦,这是学医的第三个条件。 而且,学医带来的回报是绝对值得的。我父亲当年对我学医甚是欣慰,经历了苦日子的他,最朴实的心里话就是:“好歹有个一技傍身,无论在哪个时代都饿不着。”现在信息化技术如此发达,人工智能已经在渐渐取代人类,而最不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就是教师和医生这两个职业。一个照护灵魂,一个照护身心,两者兼具技艺与人文,绝不是冷冰冰的机器可以取代。尤其是医生,相对于很多职业的“青春饭”,这是真正的“老来红”,你学到的,绝不会亏待你。 道阻且长,与君同往 至于医生行业内的不满和埋怨,明眼人看得明白。国人大抵如此,干一行怨一行,而又离不了这一行。一一辩解实属无意义,我们要看到的是:医患关系的矛盾,映射着整个社会的浮躁;改善医生从业环境,政府一直在努力;维护良好医护形象,行业群体要发力;一切都在逐步好转,需要我们从现在做起。 驱散黑暗最好的方法,就是点起一盏灯。这盏灯,就是我们每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对美好的维护、对良善的认知。而医生,就是那点灯的人。他们是人类精选出来照护自己同类的一小群人。就是这样的他们,灵魂高贵,笑容淡定,眼神清澈;就是这样的他们,严苛谨慎、手过之处,疾病消散;就是这样的他们,享受生命、照护生命、净化生命。 就是这样的他们,正欢迎精英的你,来加入。 报考指南 医路有你 按照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医学专业类别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特种医学、 医学技术、护理学。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分数选择适合的专业,此处介绍的是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排名及报考注意事项,供学霸们填报志愿参考。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按照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对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聚类排位。评估指标为:“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声誉”,临床医学专业排名下表1。 表1 临床医学排名
注: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46所,本次有35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50所。注:以下得分相同的高校按学校代码顺序排列。 2.中国最佳医学院校教育资源排行榜(2017年) 最近,医学界公众号发布了2017年《中国最佳医学院校教育资源排行榜》,该排行榜分别从杰出人才、师资实力、学校平台属性及博士后流动站四个二级指标进行衡量。采用极大值法进行计算,总分为100。具体排名如下。 3.临床医学专业报考注意事项 上述两个排行榜给各位考生在学校的选择方面提供了参考,但是具体专业和学校的选择,请结合自己兴趣,并登陆心仪学校官网查询历年来该校在本省/市招生的分数和录取人数,以做出最佳选择。 有以下注意事项提醒: (1)临床医学专业并非“冷门” 近年来,五年制、5+3年制、八年制等临床医学专业一本录取分数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分数依旧不低,并非网络上流传的“临床医学专业是冷门专业”的观点。希望考生报考临床一本类院校不能掉以轻心。 (2)综合性大学医学院的录取分数高于一般医科院校 由于综合性大学均为国内顶尖高校,学校排名和学校吸引力高于一般医科院校,生源质量较好,其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分数高于一般医科院校不足为奇。希望考生根据自己分数报考合适的医学院校。 (3)欢迎优质的高考生报考顶尖医学院校 临床医学专业是特殊的专业,肩负着维护和改善人类健康的使命,需要吸引最优质的高考学生学习医学,才能保证未来执业医生的质量。学医最好选择是一本以上高校。 临床医学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即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形成终身教育体系,且各阶段对医师的培养和培训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按当前国内医学招生的学制,可分为五年制、“5+3”制和八年制,下面简单介绍下各个学制学生的成长路径。 (一)五年制学生(教育主体) 1.院校教育阶段 n 院校教育前4年,学生在学校学习临床基本知识和理论; n 院校教育第5年,学生去教学医院实习,身份为实习医生; n 5年学业完成,经考核合格后,学生可获得本科学位证书、本科学历证书。 学生从学校毕业后有三种路径供选择: u “当大夫”。毕业后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按照国际通行管理和我国相关政策规定,到2020年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需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身份是工作人员,是医师,由卫生部门管理。 u 做“专业硕士研究生”。这是我国多年沿袭下来独有的现象。即本科毕业之后继续临床型读研。身份是在校学生,由教育部门管理。 u “做科学研究”。想做研究的学生,可接着攻读学术性硕士和博士,但毕业后不能从事临床工作;若想从事临床工作,需重新开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方能执业。身份是在校学生,由教育部门管理。 2.毕业后医学教育 (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A:毕业后分配单位的人员或者社会化学员身份,由卫生部门管理 n 申请和选择培训基地(国家认定的培训基地) n 参加住培的学员身份为住院医师; n 培训时间为3年,学习临床操作技能和常见多发病的治疗; n 培训期间,按照国家规定可获得相应的生活补助(国家给予每人每年至少2万元的补助,各地自行补助标准不一); n 培训期间,需要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取医师执照; n 培训结束,经考核通过后,学员可获得住培合格证书; n 培训期间和培训结束后可申请同等学力硕士学位。 B:专业硕士研究生身份,由教育部门管理。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自2015年起临床实践训练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和内容进行。 n 学校统一安排培训基地(国家认定的培训基地) n 培训时间为3年,学习临床操作技能和常见多发病的治疗; n 培训期间,由学校发放相应奖学金 n 培训期间,需要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取医师执照; n 培训结束,经考核通过后,学员可获得住培合格证书; n 培训结束后可获得相应专业硕士毕业证和学位证书 取得上述资格后,学员有三种途径选择: u 一是直接选择参加工作(大多数人)。 u 二是继续深造,自愿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少数人)。 u 三是攻读博士研究生(专业型或者科研型) (2)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目前,我国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处于试点阶段。在自愿的前提下,申请学员需通过各培训基地选拔后方能进入培训 n 培训时间“2-4”年,培训各专科诊疗内容; n 培训期间,按照国家规定可获得相应的生活补助; n 培训结束,考核合格后,获得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2017年,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导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遴选神经外科,呼吸与危重症专科,心血管病学开展试点工作) (我国专业型博士研究生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工作正在探索中) 3.继续医学教育 继续医学教育指在结束医学院校基本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以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教育。临床医师需按照国家对于继续教育的政策规定,每年必须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修得一定学分,作为执业再注册的条件。 (二)“5+3”制学生 2015年起,将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调整为“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1.院校教育阶段(前5年) n 院校教育前4年,学生在学校学习临床基本知识和理论; n 院校教育第5年,学生去教学医院实习,身份为实习医生; n 5年学业完成,经考核合格后,学生可获得本科学位证书、本科学历证书。 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3年 (三)八年制学生 当前,国家对于八年制的培养定位在于“高层次医学拔尖创新人才”, 仅北京协和医学院等极少数学校在招收八年制学生,由于各家医学院在培训模式上均不统一,在此不再论述,感兴趣的可上学校官网查询。 (供稿:某做好事不留名的毕业后继续教育委员会委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