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什么时候开始,正确需要向错误妥协了?文化规则可以被所谓的“多数人”践踏?

 光明老师 2019-02-24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去年5月,在北大120周年校庆上,时任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发表主题为《大学是通向未来的桥》讲话。

 

在讲话中,林建华将鸿鹄(hú)错念作鸿鹄(hào),引发舆论哗然。

 

很多人表示,连小学生都知道的鸿鹄(hú)之志,你北大校长竟然念错?

 

随后林校长在北大未名bbs上发布道歉信,为读错“鸿鹄”发音一事致歉,并承认自己的文字功底不好。

 

林校长错的真的是不赶时候,事情如果发生在今天,也许这个道歉就不用了。

 

因为,在接下来的很长时间,大家对于一些多音字、生僻字就会进入一种混沌的状态,辛辛苦苦上了十几年学,当初死记硬背拼命记住的那些词,睡个觉起来发现拼音已经被改了。

 

最近几日,一则有关拼音的热帖《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迅速引爆网络,看到很多自己读书时期的“规范读音”现如今竟成了“错误读音”;原来以为是经常读错的字音,现在已经成为了对的,许多网友们不禁感慨“怕是自己上了个假学”。而这些新的读音也让很多人表示质疑和不满,对于这些汉字读音的“与时俱进”,网友们并不买账。

比如: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shuāi)

(本来念cui)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

白云生处有人家

(本来念xiá) 

 

一骑(qí)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本来念jì)


类似的还有不少,如:“说客”的“说”原来读“shuì”,但现在规定读“shuō”,另外还有说(shuō)服;“粳米”的“粳”原来读“jīng”,但现在要读“gěng”,“铁骑”的“骑”,原来读“jì”,现在读“qí”...


一骑(qí)红尘妃子笑,这句诗,怎么念,怎么都有一种低俗的感觉。

我想问一下,红尘这人真惨啊,到底是犯了什么错,每次皇帝要逗妃子笑的时候,就要被骑。


是不是觉得自己的书都白读了?好好的古诗句,流传了几千年,咋说改就改了呢?


仔细看看官方给出的解释:



意思是:“读错的人太多了,为了迁就大多数人,决定更改拼音。”


你都说是读错了!所以为什么要改呢?就因为错的人多,所以就要迁就多的人?

 

读错的人多,所以让念对的人改?现在指鹿为马都自带投票系统了?


所以,当初我们费了千辛万苦去纠错,结果发现自己最后还是错了?试问谁能想到小时候辛辛苦苦学会了生僻字、多音字的正确拼音,为了考试全队,长大了却成文盲。

 

还有,小时候我们很多人花了很长时间学“的”“地”“得”的区别,现在写文章也很严谨地使用这三个字,结果后来有人告诉我们,这三个字的使用,现在都一样了,没有区别。

 

古诗词的发音真的需要迎合大众吗?需要迎合那些发错读音的人吗?改了拼音之后的词语,先不说能不能押上韵,那种意境还能存在吗?


其实大致能理解官方修改拼音的初衷,日常生活中读错拼音的人确实很多。就像前两年,很多人都在讨论到底是给(jǐ)予,还是给(gěi)予。


可这是口头语,读错了就读错了,能向对方正确传达出想表达的意思就行了。


但是落在课本上,落到纸张上,那就得该是什么就是什么。


说(shuì)服就是说(shuì)服,你平时嘴上挂着一万遍说(shuō)服,

当你去正式场合里,它就应该是说(shuì)服。


如果说改这些个口头用语还勉强可以接受,那么把一骑(jì)红尘变成了一骑(qí)红尘,实在是难以接受。

上海浦东干部学院教授、李冲锋博士认为,“改音,是一次愚蠢的行动!改的是音,破的是律,断的是传统,毁的是文化!媚的是世俗,抛弃的是坚守!”

 

南开大学语言学教授马庆株表示,语言是社会交流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发音也会出现变化。


“就比如说‘确凿’的‘凿(záo)’字,大家都这样读,读着读着就成了‘对的’。”“进行普通话审音也是为了适应大众的需要。”他进一步解释,为了顺应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日益发展与需求,语言文字也要相对地做出适应与调整。


在大多数人看来,中华文化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传统、求同存异以及包容度,所有的文字,都有着它们独特的故事 ,也蕴含着那时那景时创造者对诗词文句的理解。


如果要对拼音进行改动,起码得遵守一定的程序,明确建立改动拼音的原则,比如,所谓约定俗成原则,简单而言就是少数服从多数。但是,对于古诗词当中的一些读音,为了语音语感背后的文化寓意,就不能简单地“将错就错”。


你现在把属于它们的故事丢掉不要,是不是也意味着你要把过去的文化也统统丢掉呢?


今天改个读音,明天改个成语,后天改个典故。虽然表面看这是简简单单的改拼音。但实际上,改拼音改到古诗词头上,就是有人在蔑视甚至是践踏文化规则。


白纸黑字写在字典里的拼音,教育工作者世世代代言传身教了几十年。仅仅因为错的人多了,就要向这多数人低头了?是什么时候开始,正确需要向错误妥协了?


文化规则可以被所谓的“少数人”践踏,那其他的规则呢?


今天为迁就一些人去改拼音,明天是不是就该因为大多数人过马路不看红绿灯去修改交规了?


有文章评论指出,在这种改动的背后,只看到一种可怕的教育逻辑:不需要是非,不需要标准,只要让多数人满意就好。如果有分歧,哪怕分歧是美好的,有价值的,充满魅力的,也要把它统一起来,便于考核和管理。

 

这两年古诗词大会和成语大会之类的综艺节目,不少人爱看。虽然更多是被游戏技艺的部分吸引,多少算是叩开了被不加讲解就“全文背诵,全诗背诵”封闭已久的大门。这倒好,教科书上又开始因为念错的人多统一拼音了。


现在最让人心疼的,还是那些陪孩子写作业的家长。本来陪孩子写作业,就容易犯各种病...现在好了,因为——家长已经完全不知道怎么教了。


而我,只想弱弱地问一句:当年扣的分能补回来吗?这些当年都是考试重点!


说到这里,想起指鹿为马那个典故。指鹿为马本来就不是为了让你信,而是为了让你服。我服。


希望我们的孩子欣赏汉语之美和中华文化之美,更希望他们不会被教育的强权逻辑教化规训成千篇一律面目相同的人。


相关链接:


据界面报道,2019年1月10日,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发布《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2019年工作要点》。《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作为重要的普通话语音标准,列入了2019年的工作要点,计划在2019年内正式发布。


有争议的字词到底怎么读?正确答案可能在2019年由教育部正式公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