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村挂壁公路
2016.8.11日早早用过餐,抢先驰入井底村挂壁公路。阱底村是一个群山峭壁包围下的,好像是沉在井底的一个村庄,要走出村庄,真是难于上青天。
原来穽底村民出山,必经“哈喽梯”。 “哈喽梯”位于穽底村西的绝壁缝间,凿于清初,整条梯近乎直立,没有扶手,共99盘15000级台阶,向上望如登天。梯子很多地方只容得下半只脚,一侧是山,一侧是深不见底的悬崖,一路需绕过十五六个险弯才能上到山头。
“哈喽梯”是一个很好听又带些洋气的名字,其实并没有特殊的含义。“哈喽”是个象声词,只因梯子几乎直上直下,人们在攀登时会发出“哈喽、哈喽”上气不接下气的喘息声,于是便叫了“哈喽梯”。因为陡峭狭窄,凶险异常,新中国成立前每年总有人堕崖身亡。
于是,何时能有一条像样的路走出大山,就成了穽底村人最奢侈的梦想。
1996年冬天,当时穽底村“凭一股豪情支撑”在一起的四五十名精壮汉子,一起组成最初的筑路队,开始了愚公移山式的建路施工。但当他们昏天黑地干了两个月之后,却发现“路”仅仅前进了3米。有人蔫了,有人牺牲了,然而手下没停。1999年年初,县交通局为他们争取到资金,工作人员扛着机器,像救兵一样来到井底隧道。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2000年春节之后,井底隧道终于可以通车了。大山里的村民,从此只需花50分钟,便可到达县城。
然而兴奋之余,人们却发现隧道有很多后遗症,比如4米宽的路只能容一辆车通过,比如悬崖边上没有防撞墙,又比如头顶上不停往下落石等等诸多难题。于是在2007年,在国家的支持下,“挂壁公路”再次开工。筑路队伍在挂壁上开始了危险的“悬空作业”。之后又几经完善,直到2008年底最后竣工。
如今看到的挂壁公路长1500米,公路完全悬在半山腰,距山顶和沟底都有上百米,有39个洞口,窗外风景美不胜收。这是村民为了和外界沟通,特别是山西之间的往来,集全村人力物力开凿的公路。所谓挂壁就是在半山腰上挖洞,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大洞口,所以洞中并不黑暗。
1500多米长的“挂壁公路”,井底村的村民用了十四年的时间才修成,其中有五位村民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挂壁公路西口南边,紧挨着一座月亮桥,很是别致。要上桥爬到对面的山峰上,需要15元门票。由于时间紧迫,我们没有通过月亮桥,爬上山峰。据说站在山峰上,望着山下的井底村,云雾迷蒙,一条小路象白带从山上向山下伸展着,据说这就是挂壁公路修建以前井底村出入村子的古栈道。其陡峭崎岖、艰难凶险,冷人不寒而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