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 症状表现 本病的临床表现是头颈、肩背、手臂酸痛,脖子僵硬,活动受到限制。颈部和肩部的疼痛可以放射到头部和上肢,有的还可能伴随头晕,重者可能伴有呕吐,少数患者可能眩晕、猝倒。当颈椎病累及交感神经时可出现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眼胀、眼干、睁不开眼、耳鸣、平衡失调、心动过速、心慌,胸部紧束感,有的甚至出现胃肠胀气等症状,一般伴有失眠、烦躁、忧郁等症。 患者注意 颈椎病患者应注意平时工作学习的体位,在长时间伏案工作后应适当活动颈部。枕头高度应适宜,不能垫枕过高,以免颈源性眩晕的发生。 按摩穴位 ■头颈部 风池穴、天牖穴 1 点揉风池穴 位置 颈后两侧枕骨下方,发际的两边大筋外侧凹陷处。 按摩方法 取端坐位,将两手拇指或中指指腹放在两侧风池穴处,由轻渐重点压,然后用揉法作顺时针方向轻揉,直至穴位局部感觉酸胀舒适为度。在点揉过程中,轻轻转动颈部。一般操作2分钟左右。 功效 治疗感冒发热、颈项强痛、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等。 2 按揉天牖穴 位置 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的凹陷中,约平下颌角处。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拇指螺纹面按揉3分钟,可两侧同时进行,手法用力适中,局部有明显酸胀或酸痛感。此穴相当于第三颈椎横突处,因第三颈椎横突较长,常为颈部酸痛处。 功效 治疗头痛、头眩、项强、暴聋、喉痹等头项、五官病证;瘰疬;肩背痛。 位置 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的凹陷中,约平下颌角处。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拇指螺纹面按揉3分钟,可两侧同时进行,手法用力适中,局部有明显酸胀或酸痛感。此穴相当于第三颈椎横突处,因第三颈椎横突较长,常为颈部酸痛处。 功效 治疗头痛、头眩、项强、暴聋、喉痹等头项、五官病证;瘰疬;肩背痛。 ■肩背腰部 肩井穴、天宗穴 1 拿揉肩井穴 位置 取正坐位,在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 按摩方法 取坐位,双手中指分别按于两侧肩井穴,掌根、鱼际部紧附于锁骨上部,用掌力和指力(中指力稍重)由轻而重地边拿、边提捏肌肉,同时揉按肩井穴。拿揉次数和时间,以肩、项肌肉放松为度,一般一次拿揉2~3分钟。也可先拿揉一侧,然后拿揉另一侧。 功效 治疗颈椎病、落枕、肩周炎、肩膀疼痛、不能伸举、肩背部酸痛、中风后遗症、难产、发热、头痛等。 2 按揉天宗穴 位置 肩胛骨冈下窝的中央。 按摩方法 取坐位,主动放松颈部肌肉,用中指在患侧天宗穴上用力按揉2分钟,以肩背有酸胀、上肢发软无力为度。 功效 治疗肩胛部疼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病证;气喘。 ■上肢 肩贞穴、极泉穴、外关穴、合谷穴 1 按揉肩贞穴 位置 臂内收,腋后皱襞上1寸。 按摩方法 以肩贞穴为中心,中指指端按于肩贞穴上,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力度适中,以局部有明显酸胀或酸痛感为度。 功效 治疗肩关节及软组织疾病、上肢瘫痪、腋多汗症。 2 按揉极泉穴 位置 举臂开腋,在腋窝中间取穴。 按摩方法 取坐位,上肢略外展,用左手或右手中指螺纹面按于对侧极泉穴,用力按揉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或电麻感向指端放射为佳。 功效 主治上肢麻木、疼痛、心绞痛、腋臭等。 ![]() ![]() 3 按外关穴 位置 手臂的外侧中间,腕关节横纹上约2拇指宽处。 按摩方法 前臂半屈,用一手的拇指尖按于另一臂的外关穴,其食指或中指则按着内关穴,向内对按20~30次,以有酸胀感为度。 功效 主治发热、感冒、肺炎、耳鸣、耳聋、落枕、偏头痛、肋间神经痛、上肢关节痛、肘部疼痛等。 ![]() 4 掐揉合谷穴 位置 手背部,拇指与食指的根部交接处,肌肉最高点。 按摩方法 一手拇指按于对侧合谷,由轻渐重地掐揉10~20次,左右手交替,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 治疗感冒流鼻涕、头痛、牙痛、痤疮、视疲劳、喉咙疼痛、耳鸣、打嗝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