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是不是必须要让孩子特别经历些什么才行呢? 原则上讲,是这样的!因为孩子任何品质和意识的形成,都是来自于孩子所处的环境和经历。 凭'三味'的经验:能真正“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的孩子,大多是一些家庭条件困难或经历过某种特殊家庭变故的孩子。 以“三味”为例: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十分贫困的家庭,父母为了供我读书,真的是一分一分钱地积攒。哪怕是一个鸡蛋都舍不得吃,而拿去卖。记得八十年代初我上初中、高中那些年,父亲常年不在家,在外村给某户做'长工',每天1、2块工钱,一年赚不了4、5百,全用于我的学费和生活开支。有一次,我从县城读书回家,刚好在路上碰到父亲跳了一担木炭,满脸弄得象非洲黑人,原本瘦小的身体被压得象一具骷髅。这天,我是一直流着泪回家的…… 所以,我从初中时,就发奋读书。只有读书,我才能走出山村,才能报答父母的恩情! 再说说我的学生: 三年前,有位学生,基础不错,但学习总不是很勤奋。不幸的是,初三第一学期时,他爸在一次意外交通事故中身亡,给了他很大打击。后经老师开导,他学习变得很刻苦了,他还说他要替妈妈担起这个家。 上学期,有个学生,家里是贫困户,班主任将他分配给我为'帮扶对象'。自从首次找他谈话后,他就象变了个人一样,既有礼貌了,学习也认真了不少。 遗憾的是,现在能“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的孩子,真不是太多!主要原因是:孩子所处家庭条件好了,在孩子眼里,父母的钱来的容易;而且父母在家庭生活上也不是特别辛苦,所以,孩子往往不懂得珍惜和感恩。 特别是,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不仅现在花钱不愁,甚至认为将来即使不工作,父母的家产足以让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没必要辛苦读书考学校找工作。 想让这些孩子“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要采用'让孩子经历些什么'来达成,实际上是不太可能的! 原因有二点: 一是,没有哪位家长愿意人为给孩子制造一些“特殊环境'以受到'挫折教育'。 二是,没有哪位家长会等到孩子真正处于'挫折困境'之后,再让孩子受这样的教育。 因此,要想让孩子“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还得一贯发扬'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的家训,让孩子自小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熏陶。 |
|
来自: 板凳门铃 > 《孩子怎样懂得学习重要,父母不易》